一周一研:中国古代印刷文明——传拓的现实意义(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古美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中国古代印刷先驱——传拓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期的毕升发展、完善,改良成活字印刷,并经蒙古传入了欧洲。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明代李元阳大理三塔寺北塔书法拓片(私人收藏)

印章和石刻的拓印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即传拓或拓印),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传拓技法在中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也是我国古代传播书法的重要方式。

印刷术的雏形

我国很早就有了多种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方法。其中和印刷术关系最密切的是拓碑和印章。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大理国大宝七年洱源火焰山塔砖拓片(私人收藏)

拓印这种方法,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即它们都需要原版、纸、墨等条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复制文字和图像。就印刷复制术而论,它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把它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是比较适宜的。

现存最早的拓片“温泉铭”

现存最早的拓印品唐太宗《温泉铭》

传拓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在南北朝时已有记载。南朝梁虞和《论书表》有“拓书悉用薄纸”,《隋书·经籍志一》有“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可以为证。现存最早的拓印品,是清末在敦煌石窟了发现的唐太宗的《温泉铭》。其末尾有“永徽四年八月围谷府果毅儿”等唐人亲笔题字一行,当为唐初所拓。但这绝不是最早的拓印品。拓印术的出现当远在“温泉铭”拓本之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朝皇家图书馆藏有拓石文字,以卷为单位,内有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的石刻文一卷,熹平石经残文34卷,曹魏三体石经17卷,并述及梁室所藏石刻文字到隋时已散佚。梁时已有石刻文字拓本,为南北朝时期已有拓印术提供了文献证据。

传拓的现实意义

拓片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艺术,其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书法、绘画艺术。它曾经和古籍、青铜器一起被列为最重要的收藏门类,也是历代文人研究、收藏的大宗。


清光绪圣旨碑拓片(私人收藏)

传拓是我国一项已有 1000 多年历史的古老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有些珍贵文物,如青铜器、碑、版、铜镜、瓦当、画像砖和钱币等器物,由于受保护条件的限制以及大自然中有害因素的侵蚀,这些文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损毁。如何保护祖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传承后世子孙?传拓仍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之一,被各级博物馆及收藏爱好者广泛应用。

我国古代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如今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被毁,但它的传世拓片现在已成为珍品;又如唐柳公权书宋拓神策军碑,因原碑已失,仅有一册拓片传世,就成为孤本。

我国拓片收藏由来已久

金石碑帖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拓片一直是历代金石、书法、艺术、文学、史学等文人墨客及其书画商人竞相收集珍藏的艺术品。宋代欧阳修一生收藏碑帖(石刻)拓本一千卷余,并编写了《集古录》,开拓片收藏研究大家之先河。赵明诚与妻李清照一生酷嗜金石彝器,对两周以来金石遗文无所不涉,后辑成《金石录》传世。明代万历中叶的关中奇士赵崡,30余年间遍足中国大江南北收藏碑帖拓片,曾以白金百两从一破落官宦手中购得宋拓《麓山寺碑》及《画像赞碑》拓片,并著有《石墨镌华》传世。明末间著名书法家王铎当收到一套《淳化阁帖》时,如获之宝,自己用隶书、草书、行书多种书体书签,极为精妙。清人朱文钧以自己30余年之心血,收藏汉唐碑帖拓本七百余种,他曾为收藏宋拓《醴泉铭》拓本忍着巨大沉痛变卖掉家藏明代沈周的《吴江图》和文徵明的《云山图》,才凑够款额四千块大洋购得之。据说在京城当时买一所四合院才七八百元,买这件拓本等于买五所四合院。


容庚先生签校的《爨龙颜碑》道光拓本(私人收藏)

清代中晚期,金石文化兴盛,拓片的市场价格逐步走高,当时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清代文人朱文钧曾以两幅价值4000块大洋的书画外加房产换得了宋拓《醴泉铭》,而当时七八百块大洋就能在北京买一座四合院,“一张好拓片,一座四合院”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民国时期,拓片也有着很高的市场价格。拓片曾与善本古籍、青铜器并列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艺术收藏,甚至在民国时期,宋代拓片价格远超宋代书画。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原因,金石学几近灭绝,拓片收藏也淡出市场。

近些年,因为国内艺术市场的火爆,拓片行情略有回升。目前,国内众多一线拍卖公司,“比如嘉德,开始重视碑帖拓片这块,还设有拍卖专场”。目前市场上以民国拓片最为藏家喜爱,价格在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虽与书画、瓷器、玉器等热门收藏门类相比,仍然相对冷清,但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稀缺性,让它在收藏市场上大受追捧也不无可能。从近十年拓片拍卖行情可知,其市场价格正以十倍的速度增长。

2070万元 2016年拍出史上最贵拓片


《莱子侯刻石初拓本》

6月13日刚结束的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2016年春季拍卖会,两天的拍卖共成交3.63亿元,成交率超过80%。

本场拍卖会的最大亮点是“汉莱子侯刻石初拓本”,200万元起拍,最后以高出底价10倍的价格2070万元被藏家竞得,超过了2010年在北京拍出的成交价为1680万元《宋拓兰亭序》,成为迄今为止拓本类拍品中成交价最高者。

《莱子侯刻石》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莱子侯封冢记》、《天凤刻石》、《莱子侯赡族戒石》。隶书,纵48厘米,横70 .4厘米。王莽天凤三年(16)刻,清嘉庆二十二(1817)颜逢甲、孙生容等将此石移置山东邹县孟子庙。此本先后经赵之谦、沈均初、胡震、徐森玉、郭沫若、康生等名家鉴藏,著录于赵之谦所著《补寰宇访碑录》,且有沈均初、康生、郭沫若的题跋,书法苍简劲质,极具风骨,与当时简书面目相仿佛,古拙奇瑰,气势开张,丰筋力满,趣味横生。

由此可见,拓片的收藏价值正逐渐被认识,拍品正掀起收藏热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