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研——被神话了的元青花(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严守学术道德)

一提起“元青花”这个词,了解者脑中闪现的概念无非是“国宝”、 艺术瑰宝、价值连城……因为,虽然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但是就目前所发现,其大放异彩却推迟到了十四世纪的元代。最近几年,它曾创造了拍卖纪录上的天价,也使学术界及收藏界对他的存世量问题和辩伪问题争论不休,我们今天要谈的不是以个人经验去讨论怎样辨别真假元青花,而是要谈元青花的历史常识,只有了解了基本历史常识,且放下个人利益平心静性去审视,才能真正理性的看待元青花、辨别元青花,也才能真正保护中国陶瓷史上的这朵奇葩。

最早提出“元青花”这个概念的,是一个叫霍布逊的英国人,1929年他在《东方陶瓷》上披露了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铭文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对瓶现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但是此文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50年,美国人波普博士以此对瓶与中东宫廷传世中国青花瓷器进行对比,出版了一本专著,才引起了大多数人的注意,一举改写了中国青花陶瓷史。也就是说,在五十年代之前,元代青花瓷器是隐姓埋名的,一直被当做传世量极大、价值不高的普通明代民窑瓷器对待而不被重视,是英美的学者重新发现了它,唤醒了对它的重新认识。

在中国,直到波普博士的研究著作出现之后,于六十年代,我国故宫的古陶瓷专家冯宪铭先生在国内学术界才提出了把元代青花从明代民窑青花中区分出来的这个观点。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学术研究受到了影响,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元青花这一概念才广泛在国内受到重视和研究。

在文博界,经常会听到一些“专家”说:“此件青花器物为民国时期或清代仿元代青花。”如果了解了上述背景,就会发现此言谬矣。清代或民国时期是不会去仿造当时被认为是明代民窑器物的仿品,因无利可图。真正元青花的仿品应出现于80年代中后期,那时元代青花瓷已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市场收藏需求,但是早期的仿制水平和技术是比较低劣的,90年代中期至今才出现了所谓的高仿元代青花,而且日新月异,仿制水平呈上升趋势。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蒙古铁骑征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同时也为当时的商贸交易铺平了道路。

元青花的产生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大背景下孕育而生并枝繁叶茂。蒙古人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其必然会有特制的瓷器作为专享之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官窑”。然而,由于大多数人的认识缺陷,很多人一直以来误认为元青花就是历史上元代的“官窑”,而使得它万般神秘、寥若晨星……那么,元代有官窑吗?元代官窑是什么?元代青花为何而产生,又在当时扮演着何种角色?

蒙古人尚白,衣食住行无不以白为尚。在明代早期洪武年间曹昭所著《格古要论》中记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所谓”枢府“,其全称为”中央枢密府或院“,为元代最高军事机构名称,有此印款之青白瓷一定是专门为其烧造的,这就是所谓的真正元代官窑,除”枢府“款外,目前所发现的还有”太禧“、”福禄“等款,这些都是当时作为统治者蒙古人的专用瓷特征。

私人收藏:元代卵白釉“枢府”款雁纹梅瓶

青花瓷则是当时因外交和贸易专为崇尚青蓝色的穆斯林所产生和大量生产的,在元青花的鼎盛时期,其所用青花绘制原料几乎全是由伊朗进口,就是所谓的“苏泥勃青”料。目前在伊朗、土耳其等重要伊斯兰教国家的博物馆还保存着数量惊人的元代青花瓷器。可见其当时曾风靡于伊斯兰世界的王公贵族和富商巨贾间,曾作为世界陶瓷界最先进的科技产品为元帝国之外贸做出过巨大贡献。之后大明王朝初期,曾不断派遣郑和前往中东地区购买重要的原料“苏泥勃青”,亦是商贸经验之效仿与技艺之传承。然而,元代青花就仅仅是只对外而不对内吗?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市场喜好除特殊宗教偏好约束外,还会有相互影响和渗透。除国内大量穆斯林所需外,蒙古人和汉人也一定会为之倾心,所以才会出现以中国各个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元青花作品,如“鬼谷子下山”、《西厢记》故事、《三国志》故事等,更贴近民风民俗,喜闻乐见。只是其中由于使用者不同、等级不同,瓷质、工艺用料、画工粗细、内容题材等分为不同等级质量产品。由此可见,元青花在当时的角色是并不受过多约束的新兴流行商品,只是品质等级有所不同而已,王公贵族使用精细、高质量、特殊题材产品,百姓亦可用普通之器。总之,以我们现在对元青花的认识和研究,作为对它的统称——元青花,这个所谓的“元青花”的概念,它不是王侯将相贵族专享之器,他既不是元代官窑,也不是当时普通的民窑产品,它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特殊的需要,由智慧的古代匠人创造出来的特殊共用分级商品。不要神话,只有让它,走下神台,真正了解它,才能还历史、还器物一个本真面目,还求知求真者一个公道,才能真正去保护传承,不负先人的智慧与汗水。

我们的专家不要动则就轻易妄下结论存世仅几十几百件,我们的收藏爱好者也不要兴起就自诩所藏为何国宝。不自欺方能不欺人,欺人必自欺。吾国历史悠远,积淀深厚,岂可管中窥豹?!切莫为己之私利而欺世盗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文为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独家之论,转载或引述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严守学术道德,尊重原创

私人收藏:元代青花“三顾茅庐”小罐

古美征稿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