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中医眼科大家沙凤桐 | 我不在了,我的学生就是我
我国最优秀的中医眼科专家,原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院长沙凤桐教授,于2017年2月11日晚,因突发心梗逝世,享年75岁。
采
什么是中医眼科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的气血运行,阴阳活动等等,通过经脉五脏之间的关系,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维持动态平衡的这种前提下,保持生命活力。而人本身和外界也就是和宇宙和大自然之间,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然这个统一是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身体。
这是中医药学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另外一个是辨证论治。就是抓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抓住以后呢,然后再解决次要矛盾,构成的思维过程就是辨证然后再进行论治,继而提出一个治疗方案,当然这个治疗方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最多见的是中药处方,当然也有比如推拿,理疗针灸按摩等等。
这两个方式是中医学的主要的思维方法,中医眼科也是这样。首先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中医眼科认为在治疗眼睛的时候,不能够单纯看到眼,也不能就眼而论治眼,所以它的特点是在机体发生眼病的情况下,通过眼睛结合着全身症状,还有脉象舌苔等,来分析病因。比如有瘀血、气虚、肝旺、血虚等等,然后中医眼科达到既治疗局部的眼睛,还从根本上调整身体。很多病人都感觉到,吃药以后除了眼睛好一点,好像睡眠也比原来好一点,原来急躁情绪也好一点,原来大便干燥现在也顺一点。这应该是中医眼科的一个特色。
据我知道,其他学科也会联系到一下全身情况,但不像中医眼科这么紧密。大概在前年,我曾经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里做一个节目,叫“透过眼睛来分析健康”,你别看小小的一个眼睛,它反映了你五脏六腑,气血等等的情况,通过对全身的调整,来达到一个治眼病的作用。
我举三个最常见的例子,第一个干眼症。干眼症通常都会去点一点人工泪液,润一润,这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首先人工泪液里面都有些防腐剂,这防腐剂对眼睛的结膜角膜还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二,人有生物反馈,因为你结膜囊里面总是充满了足够的泪水,反馈到内部以后会影响泪腺的分泌,它反而不工作了。
作为我们中医来讲,治疗干眼症往往是用补阴祛风,而且能不点这些人工泪液就尽量不点,促进泪液分泌,用自己的泪水来解决干眼的问题。
第二个比如常见的结膜炎。结膜出血很严重,一般说炎症就是有火,实际上火到底在哪呢?病症表现在结膜眼睛白,这部分按中医的五轮学说,内入其肺脏,所以用清肺热,解毒祛风的方法,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为中医眼科重要理论之一,通过五轮学说,将眼部分为5个部分分别与五脏相对应,用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指导眼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轮即是依据眼与脏腑密切相关的观点将眼部组织分为5个部分,与五脏分别联属,并依其各自所属脏腑的生理特性命名,取类比象的冠以轮字,即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用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指导眼病的诊断和治疗,即是五轮学说。
第三个角膜炎,有人简单地理解,反正说炎嘛,两个火,咽炎、皮肤的一些炎症,往往都是清热解毒。但角膜炎不一定,按中医辨证,比如说角膜上有一些点状着色,按西医说就是病毒性角膜炎,有一部分确实是需要清热解毒祛风。但还有一部分病人,往往是身体薄弱,说话少气无力,睡眠不好消化不好,这部分人脉又是细弱,舌淡,这部分角膜炎我们定为气虚型,不但不清热,反而要补气。因为现代医学也认为,有些角膜炎是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造成的,中医就说正气不足,气虚往往正气不足,补气之后免疫能力提高了,角膜炎就能够治好。这就是中医的一个辨证论治的一个特点。
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中医异病同治,两个不同的病,但是中医一个方法都能解决,因为虽然表现不一样,但根源是一样的,这是异病同治。你看两个病,用一个方子。
还有同病异治,两个患者进来了,都认为得的是结膜炎或者是角膜炎,在病症多发季节我一天甚至能接待好几位这样的患者,西医已经诊断了是急性结膜炎。但有的就用活血的,有的用清热的,有的用祛风的,这就是所谓的同病异治。表现的都是眼睛出血白眼珠血丝怕光,睁不开眼分泌物特别多。看起来好像都是一个表现,但是你根据病人全身状况,有的可能是血热,有的可能是肺热,也有的特别阴虚的,所以我们有同病异治之说。
这就是辨证论治。这个证不是这个病症的症,而是那个证明的证。这两个字在我们中医的用语上是截然不同的。症,指的是症状,就是病人有什么不舒服。辨证论治的证,是一个综合的判断结果。比如脾虚证可能有很多症状,肝旺证或者肝热证,或者心气不足证都有一系列的,在睡眠,在心脏的感觉,在情绪都有不同的变化,所以综合各种症状的表现,最后抓住辨证,再施治就能够抓住它的根本。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抓主要矛盾。
中医的发展
我觉得目前社会给予的条件,对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历史最好的阶段,国家的政策比较重视,经济方面的支持,老百姓的认同,通过很多媒体也介绍了中医的一些特长、特色、优势等等。
但如果从长远的眼光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除了硬件以外,还要考虑软件。软件里我觉得最缺失的,应该是传承和继承的方面,人才的问题。
我们有很多老中医都在感慨,我们这一代人走了以后,将来,中医药事业由谁来承担,有这种忧虑吧。
如果直白一点说,我们现在学中医的年轻人有一点浮躁,下的功夫还不是够的。中医不是工作8小时,我们的先贤也好,还是名医先辈也好,他们白天看病晚上看书,甚至于把脉案(病例),晚上要拿出来分析。我的老师就曾经跟我说过,他当初行医的时候,就怕村里的狗叫,一个可能是白天看的病人没治好,另一个看到夜里有急诊需要出诊,所以他在晚上会读一些书,分析今天看的病人。琢磨如果下次病人表现怎么样,我怎么来对付,如果表现的某些症状消失了,我给他做什么加减,如果加重了我怎么来处理。我们现在年轻中医,很少做这些工作,好像下班了,就可以去娱乐了。可以聚会了。读书的这个风气还是不够。
我的中医眼科基础比较薄弱,西医眼科更是一窍不通,沙老就给了我中西医两本教材让我一周看完,然后又让我看各种各样眼科和五官科的古籍和教材,不懂的就细致地讲解,讲了大半年我才可以独立问诊。他还手把手地教我从最简单的检查视力开始使用仪器,每一个患者的眼部检查都是他先看,一字一字的说,让我只能听不许写,然后看患者。他就在旁边讲这个患者的情况,然后才许我写在病案上,拿给他看,不许写错不能涂改,必须一次写对,而且不许在桌子上写,必须要趴在墙上写。刚开始我经常写错,老师一点情面都不给,经常当着患者就把病历扔到我身上或地上,他不骂我,就两个字:重写。多的时候一个患者写上三次才能全对,老师才会开始和患者沟通。
沙老这里的患者都是眼科疑难病,病程长病情重,他就会特别兴奋地给我讲。往往患者都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讲处方,讲用药,讲思辨,讲转归,就这么一个病讲一遍,十个同样的病人讲十遍,七年讲了几百遍,每一遍都一样,每一遍又都那么新鲜那么精彩。从让我最开始的记录眼睛检查,到全程的问诊,再到全部的处方,解释,答复患者,而沙老听到哪里不对或是有偏差就马上打断来给我讲。他总说,你一句错,病人后半辈子就错了,你不知道,老天爷可知道。
他会在我写得不清楚的字上画一个大大的黑圈或者叉子,然后让我把整张的病历重写,他会把我写的处方挨个药的批改计量,差一克都不行,加减我开的处方,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开,有时我的思路正确了,他会把方子扔给我说就这么写吧,我看得出来他很满意;有时我的思路不对,他会劈头盖脸地骂我一顿,然后让我想哪错了,为什么错了,直到再写对了才行。
他说:我不是自私的为了培养你成为一个中医眼科大夫,我是要真正的培养你,等你长大了,你可以培养更多的孩子,老百姓才治得起病,治得好病。
——孔令言《我的恩师:沙凤桐院长》
对年轻中医说的话
我七十多岁应该算老中医了,我如果说对年轻的中医能够说两句话,就是希望这些年轻的中医,既然你入了中医门了,要成大医,或者成大器的话,有九个字供你们参考,
第一个就是多读经,因为中医的古典医籍尤其是经典著作,那都是真是太多了。我从1961年开始第一次就是在大学里边上《内经》课,后来又在做教学工作的时候,又去学《内经》。我做研究生的时候,又听老师讲经,我又自己再去学经,每读一遍就感觉有一点领悟,因为你没到那个水平的时候,你读就是一瞬而过,潜在的一些医理方面的内涵,你不一定能理解,你必须反复的读。
这是一部四大经典,老师给我的时候说:我知道你都念过了,我给你是让你摆在显眼的位置,读经就是常读常新。
——孔令言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内经》上讲胃的时候,说它是仓廪之官,就像古代存粮食管粮食的地方。而且它的作用有一句话叫“腐熟水谷”,水谷代表我们吃的食物,包括蔬菜肉类,它用“腐熟”两个字,以前我历次读都就是一读而过,后来因为我搞药膳,在讨论红曲霉素的时候我有一段领悟,回想起来这个腐不是腐败,它叫腐熟,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发酵的过程,胃里面的酶把食物发酵,重新组织蛋白,这样才能成为营养,被吸收。羊肉是羊肉,长不了你的肌肉,必须同化,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腐熟,这个腐字,实际上是一个发酵同化蛋白这个过程。古人在两千年前,春秋时期的作品能够谈到腐熟,而不说别的,你就慢慢去理解。
另外我举一个例子,你在《内经》的《灵枢》和《素问》里边都可以查到统一整体观,脏腑养生、按摩、导引等等这些,包括《灵枢》里面经络、气血、穴位等等这些学问都在里边,因为这本最早的古籍,最权威的《黄帝内经》,它不是一部讲看病的书,严格来说,它是一部讲养生的书,是一部讲生理的书。
你连生理都理解不了,你谈何病理呢?所以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别觉得读几遍好像就没味了,你要去很好的精读它,琢磨它,消化吸收它,这是前三个字。
第二个多临床。你必须多看病,不要把看病当成一个工作负担,你要把它当成一个学习机会,来的病人你一天接待二十个也好,三十个也好,五十个也好,各式各样的各种疾病,你都潜心地去学习治疗方法,如果当时想不出来,你回去赶快看书,只有多临床实践才能使得自己提高。因为中医是一种实践医学,你光会读经,背条文不行。还得要消化吸收以后,运用到人体的疾病的分析上。多临床,是历代大家取得学术成就的一条路。不可绕过的路。
最后一个就是承师意,因为老中医们,都有自己的特长。他经过了几十年的临床,几十年观察病人,几十年对于医经的一些理解,有的时候说不出来,但作为年轻的中医,你好好去看看老中医的诊疗过程,他的脉案(病例),他为什么用这药,特别是不常用的那种药,你一定要去好好琢磨它,这里面有他的经验。
拜师那天,沙老跟我说:我们回民不磕头,你三鞠躬就是我徒弟。我仍然是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八个头。沙老说:你记着你入了这个门,本事可以学得不好,医德一点儿也不能欠缺,你学的玩意儿我可以慢慢教,你敢缺德我可收拾你,起来吧。
第二天一早,老师一边洗手一边跟我说,我说的每一句话,和病人的每一个对话你都要留心,有些不经意的话其实是我几十年的经验,这比我能想起来给你讲的重要得多。
——孔令言《我的恩师:沙凤桐院长》
所以对于跟师这也是中医的一个成熟的过程,经过很长历史的考验,认为师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所以我希望我们年轻的中医,能够多读经,多临床,承师意。这个东西啊,不是说今天我做了明天就有多大提高。但是日久你必有体会。在看病疗效,在对病人的所叙述的症状的理解和分析,会有很明显的提高。
中医眼科是独立的科属,高于中医内科的研究,从今天起我让你看的书你必须看,我定期考你,我不会让你列计划而是要严格执行我的计划,我不像别的老师,领你进门就完了,我是要逼着你成才,我也不像别的师傅,怕教会了你饿死了我,你学不好丢的是我的人!
——孔令言《我的恩师:沙凤桐院长》
一代中医眼科大师,沙凤桐老先生突然辞世让熟知他的人都悲伤不已……
老师,您不在了,可您的话我们都记在心中
多读经,多临床,承师意
不要怕工作多,要珍惜学习的机会……
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老师,一路走好……虽然您双眼已闭,可您灯塔一样的光辉,永远永远照亮着我们继续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