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思考,快与慢》2、人生要懂得延迟满足
本文文案4200字,语音时长16分钟左右,点击下方绿色圆圈可以收听语音版,如果您觉得对您稍有帮助,文章尾部右下角点个好看支持一下吧
上一期节目中,我们聊了丹尼尔.卡尼曼以一位心理学家的身份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发现人的大脑有2套系统,快思考和慢思考,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也发现了这一特点,并将他们称为系统1和系统2,他们各有千秋各司其职,但有时我们也会因为系统1错误的直觉导致系统2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系统1与系统2,快思考与慢思考
简单的说快思考也就是系统1,依赖感情、记忆和经验并且能快速的做出判断,比如确定两件物品谁远谁近,比如对方的语气是否友善,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理解简单的句子,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这些都不用刻意的去思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
如果我们看到一道数学题17X24,立刻就会知道这是一道乘法题,也能很快知道12609和123都不是这道题的答案,这些都是系统1也就是直觉给出的答案,不用花任何时间。但如果不花点时间,就很难确定586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为了得到正确答案,你会从记忆中重新提取读书时所学的相关知识,然后加以运用。这个过程不容易,你得记住很多内容,要知道算到哪一步,知道下一步该怎么算,同时还要记住已得到的结果。这个过程,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的进行,还需要集中注意力,不然就很难继续进行,这时候我们大脑中的系统2就会开始工作,因为这一复杂的过程无法靠直觉来完成。比如我们赛跑时随时准备起跑,在嘈杂的屋子里关注某个声音,记住别人的电话号码,填写表格,在狭窄的地方停车,这些都不能靠直觉完成.生活中,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做出的反应基本都是系统1来完成的,需要深度思考的时候就需要系统2来完成,但系统2很懒,他总喜欢逃避工作直接采用系统1给出的结果,因此会让我们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
《思考,快与慢》每一章都采用了很多真实的例子,让我们理解系统1与系统2的区别,并让我们变的更加理性。
眼见不一定为实
今天的话题,先从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有一本很有名的书《看不见的大猩猩》,本书的作者查理斯和丹尼尔.西蒙斯,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制作了一部两队传递篮球的短片,其中一队穿白色球衣,另一队穿黑色球衣。要求观看短片的人数出白衣球队的传球次数。这个任务比较困难,需要完全投入才行。短片播到一半时,一个套着大猩猩服装的女人出现了,她穿过球场,捶着胸,然后继续走动。这只猩猩出现了9秒的时间,但在众多的观看者中,约有一半人并未注意到什么异常。这是因为当时我们的系统2在集中注意力做计数任务,尤其是只数白衣球队的任务要求,会让我们更加忽略黑色的部分。这个关于猩猩的研究,阐述了与我们大脑相关的两个事实:我们会忽视显而易见的事,也会忽视自己屏蔽了这些事的事实。如果实验结束,我们问没有看到猩猩的那一半人,这个短片里有没有动物,他们肯定会斩钉截铁回答:没有。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试验,观察下面这张图片
图片上有2条长度不同平行的横线,并且下面一条直线明显比上面一条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内容,而且我们肯定绝对不会出错。但如果拿来尺子量一量,我们会发现其实两条平行的横线是等长的。如果你曾经见过这幅图,会知道这是著名的缪勒-莱耶错觉图。即便我们现在知道了答案,用肉眼看起来依然是下面那条线比较长。我们选择相信测量的结果,但是依然无法控制住系统1带来的直观感受,能做的只是再次遇到类似的图片时,必须学会怀疑自己。所以生活中我们必须具备识别这种错觉模式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就需要我们具备更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入缪勒-莱耶错觉陷阱。以上试验告诉我们,我们所见的,以为的,记住的也许并不是真实的,我们大脑中的系统1也就是直觉,大部分时间是正确的,但有些时候也会被一些假象蒙蔽,从而导致我们作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知道了,系统1虽然反应迅速但是经常会犯一些错误,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平时,只要是我们醒着的时候,系统1和系统2都会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是自主运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系统2接受了这些信息,就会将他们转变为信念。通常,这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系统2会稍作调整或是毫无保留的接受系统1的建议,因此我们一般都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此想法行动。有时当一个印象不错的人,做出了不符合我们预期的选择时,我们会开玩笑说“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啊”,我们会这么说,就是因为系统1的印象、直觉、经验等会把浓眉大眼,文质彬彬的人判定为一个好人,然后把这一信息传导给系统2,系统2接受到了这些信息就会把它当做一个信念,当我们认定的一个好人,突然做出了不符合我们预期的事情,我们自然会感到惊讶。
既然知道了我们大脑的这个漏洞,我们就要加以利用,有一句话说: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某知名企业的面试官说过一句话:你的外表永远要走在能力的前面。作为一个面试官,尤其是大企业的面试官,每天要面对上百人,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深入了解。与一个陌生人见面,能最快获得的信息就是你的外表,系统1会根据你的外表结合经验、直觉等迅速做出判断,然后把判定的结果告诉系统2,系统2收到信息就会把这个判定结果作为你的标签,这个标签并不是不能改变,但要经过漫长的过程,相比之下如果第一次见面就留给对方一个好印象,要容易很多。所以无论是相亲还是面试,第一次见面时我们都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外表,让对方见你第一眼就为你标上优秀甚至完美的标签,有了良好的印象,面试官才会认真查看你的简历,姑娘才会答应你的下一次约会。
我们能一直保持谨慎吗?
读到以上的案例我们可能会想,既然我们的直觉经常被表面现象迷惑,那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遇见任何问题都采用系统2的深度思考判断总可以了吧。其实这很难,系统2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非常耗费精力,平时我们和父母,爱人等完全信赖的人聊天,就会感觉很轻松,很快乐。但如果是和不熟悉的人,或是领导,或是关系一般的人聊天时,时间稍久就会觉得很累。这是因为我们和亲密的人在一起时,大部分时间运用的是系统1,不用刻意的做出改变和判断,但和相对陌生的人聊天时,我们要注意对方的感受,要试图发现对方的语言中没有没更深的含义,这时大脑就会启动系统2,系统2长时间运行我们就会觉得非常疲乏。所以同样是说话,我们和朋友瞎扯一天都很轻松,但如果是和领导交换意见几个小时就会累的要死。
上课时老师经常会提醒“集中注意力”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接收新的知识内容是需要启动我们的系统2的,但有的时候我们的系统2去做其他工作了,思考其他问题,回味昨晚玩过的电子游戏,想着放学后怎么能把小纸条塞给喜欢的女同学。这就是系统2的另一个特点,不能同时分散在多个事情上,就像我们不能一边记住别人告诉你的电话号码,一边计算17X24的结果。如果我们要求某人在1分钟内记住一串7位数的数字,并告诉他这是他的首要任务,当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数字上时,突然问他一个问题,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真实想法,虽然他平时文质彬彬,谦逊有礼,但这时他很可能会做出自私的选择,或是说出带有歧视的字眼,这是因为我们在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时会减弱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生活中我们是知道这种存在的。例如,当司机正在一条复杂的路段行驶时,我们会明智的停止与司机的攀谈,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这个时候让司机分心并不是什么好事,但当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时,一边开车一边聊天,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时不需要系统2来做复杂的思考。
鲍迈斯特小组,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的神经系统消耗的葡萄糖要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很多,通过志愿者参与的实验证明,体内葡萄糖充足的时候我们更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美国科学院院报》在8名保释官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一项统计,保释官审核保释申请的通过率,和保释官是否吃饭有很大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每次用餐过后约有65%的申请得到了批准,这个通过率会随着时间接近下一次用餐稳步下降,又累又饿的保释官容易否定申请,疲劳和饥饿都会影响他们的决定。所以下一次,无论是找财务报销费用,还是找领导请假,在午餐过后去,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智,因为系统2完全代替系统1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我们要学会的是区别经常出现重大错误的情景,在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这些错误。
理智的人懂得延迟满足
虽然知道系统1是不可替代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对它放任不管,我们要学会在有些时候干预系统1靠直觉做出的选择。在心理学发展史中有个很著名的实验,瓦特.米舍和一些4岁大的孩子做了一个游戏,告诉这些小朋友可以自行选择,现在马上得到一块奥利奥饼干,还是在充满考验的环境中苦等15分钟得到更多的奖励。每个孩子单独在一个房间里,桌上有两件东西,一块饼干和一个铃铛,摇晃铃铛或吃掉饼干都被视为放弃。最后只有少部分孩子经受住了15分钟的考验,原因是他们把注意力从诱人的饼干上移开。随后经过10年的观察,当初经过考验的孩子表现出了更强的自控能力在智商测验中也得到了更高的分数。巴菲特经常告诫投资者要远离市场,就是想让我们像那些完成测试的孩子一样,把注意力从奖励上移开,这样更容易度过煎熬的等待,如果我们过度关注市场,就会被短暂的诱惑吸引,或者因为暂时的亏损愤怒,从而影响系统2的理智判断。
我们会觉得上述这些孩子很可爱,但无法接受延迟满足更愿意选择即时回报,在我们成年人的生活中也是经常遇见的问题,我们更愿意稍有收益就急于卖出股票,即便知道如果长期持有大概率会获得更好的收益。一份调查中63%的人更愿意马上拿到3400元,而不是等到下个月拿3800元,即使短短的一个月就多了10%的收益。当被问到如果加几元钱就能在次日收到订购的书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愿意,可是收到书后大部分人并没有马上阅读,而是将它长久的摆放在书架上。我们做出这些不理性的选择,都是因为系统1更注重当下的感觉,从而忽略延迟满足带来的更大收获,我们知道吃了这份巧克力蛋糕,会让我们变胖,但我们还是很难拒绝;我们知道如果睡的过迟,第二天早起会很难受,但是依然会选择继续游戏,这些都是因为当下的快乐更吸引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刻意的做出改变,让系统2来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今天的陪读就到这里,我是终身黑白,陪你阅读一起成长。
节目的最后我们为您奉上白岩松老师的一段演讲节选,我们为什么要不断提升自己。
白岩松:您每天拿着手机和别人浪费了同样三小时到五小时,在不超过五个网站上看着几乎同样的内容,您凭什么抱怨你跟其他人的命运一样呢?您没机会啊,您选择了走最拥挤的道路,凭什么羡慕那条相对顺畅的高速路呢?我发明了一句话,人的收入是跟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你越不可替代你的收入就越高,你越可以替代你的收入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