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维身上折射出的禅与儒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王维生平:

王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二)王维思想的分期

王维思想分为前后两期,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观王维一生,其思想一直受禅宗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入仕与出仕间徘徊。

不过在王维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儒与禅的融合,即使在前期积极入仕阶段,王维也写了很多参禅悟道的诗,在后期纵情山水参禅悟道期间,也写过《不遇咏》这样的句子:“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他的眼光仍关注着现实,期待着有一天能施展抱负,为国尽忠,为民效力。


(三)安史之乱对王维的影响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狼狈逃出长安,而王维被留在了京城,安禄山攻陷长安后,王维因文气很大得安禄山看重,被迫接任伪官。王维虽为被迫乃不得已而为之,但按律法仍是犯了死罪。所幸,在任伪官期间他写了一首《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表达了他当时对朝廷的忠心,对国家的担忧,再加上他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减自己刑部侍郎的官职为他赎罪,才得到当时皇帝唐肃宗的宽宥。

表面上得到宽恕了,其实王维和其他人也都心知肚明,这辈子不可能再被授以重任了。因为按照儒家对文人的标准来衡量,王维此举已经失节。

似乎像雷海青那样的人才算符合儒家的道德准则,雷海青是唐朝宫廷乐师,虽然成了俘虏但坚决不为安禄山演奏。当安禄山命人强行把雷海青带到凝碧池表演时,他拿起琵琶狠狠摔在地上,此举彻底激怒了安禄山,把雷海青给活活肢解了。王维与雷海青显然在当时已经成为鲜明对比。似乎雷海青这般刚正不阿为朝廷守节尽忠才算得上一位合格的儒者。

王维的行为对于今人,是可以理解的。一朝一代本就没有定数,天下跟谁姓百姓还不是一样地活。王维这样一位才子,凭什么为了李家的天下丢了自己的性命?

王维不止是一个儒者一位官员,还坚定地奉行禅宗,更加注重人的本心,强调修行中人自身的力量。这在我看来,有点人文主义的倾向,强调人本位,而非儒家提倡的以天下为己任。

王维一方面践行的是禅宗的思想,一方面又因为受儒家影响深远对自己的行为深感内疚不安,在安史之乱及之后,都表现出来强烈的自责,我想,这一切还是源于内心的禅与儒的矛盾,自我与本我的斗争。


(四)从王维论陶渊明之弃官读解王维

陶渊明由于愤世嫉俗,不愿与当权的腐败势力合作,毅然弃官归隐。他留下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一直为后人所赞誉,但是王维却不以为然。《王右丞集》卷十八;有一封他晚年时写给朋友的信《与魏居士书》,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知其后之累也。”他认为,陶渊明不肯曲腰做官一次,却经常为了生计曲腰多次,此举乃因小失大。

对于王维的这番评论,我们暂且不论对错,不过却可以从这番话里看出王维的性格。在王维看来,官场上敷衍应酬从古至今都是在所难免的,这也许与儒家所提倡的文人气节相悖,从古至今的官场也都对此彼此心照不宣,然而王维却认为这样做合情合理,那是理所当然地应该“把板屈腰” ,稳坐官位,安食俸禄,然后尽最大的努力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实现一个官员的梦想,至于那些文人气节、儒者情怀,可以一概不理。对于陶渊明为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到最后连自己和家人的生计都不能维持的行为,王维简直不能理解,官场哪有什么折腰不折腰,这些都是维护和保护自己应该做的,和其他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确保自己安全生活稳定的情况下,为民才更有可能。王维就是王维,他不可能像杜甫那样自己都“床头屋漏无干处”了,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不可能像陶渊明那样,为了所谓的文人气节,让自己和家人陷入极度贫困之中,最后靠亲友的接济度日。


(五)王维晚年

晚年的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来,王维虽然仍心系天下,但内心更多的是倾向参禅悟道了,“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在一个儒家长期居于正统的时代里,像王维这般禅儒双兼的实在不多,而在为数不多的人里,把禅与儒都诠释的这么好的又更加少之又少。不得不说,王维的诗中禅中有儒,儒中露禅,把儒和禅都演绎的如此完美,让人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