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 零分上北大

对于中国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若严重偏科,是注定与名牌大学无缘的。尤其是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假若有一门功课不如人意,要想在此深造,好比白日做梦。
但在20世纪初期那个动荡不安,新式教育刚刚萌芽的年代,却有一位叫做罗家伦的小伙子,他数学考了个鸭蛋,却以一篇优秀的作文得到了胡适先生的垂青,让他破格进入北大校园,乃至他毕业后成为了清华首任校长,还与他的初恋北大校花张维桢双宿双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897年12月21日,罗家伦出生于江西进贤,他的父亲罗传珍曾经担任过进贤的县令,对罗家伦的管束也甚为严格,在罗家优秀的家风传承下,自幼天资聪颖的罗家伦,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可当时正处于大清王朝统治末期,新思潮已然兴起,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学理念如潮水般地涌向中国。而作为大清官员的父亲,却希望儿子罗家伦,能够参加科举,博取功名,为罗家光宗耀祖, 出人头地。
然而,当时的大清王朝就像西垂的落日一般,已是强弩之末,奄奄一息。在此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的罗家伦违背父亲的意志,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了当时时代先进实用的知识。
罗家伦四岁便进入了私塾读书,在这里,他对于那些死记硬背的经文深恶痛绝,并且称那些《周礼》、《仪礼》在“残酷地摧残自己的脑筋!”,因此,从这个时候起,他就立志要打破这种古典教义的枷锁,用现代人的表达方式,来传播现代先进的科学思想,这为他日后主张文学革命,创造新兴的国语文学,奠定了思想基础。
15岁时,罗家伦进入了美教士高福绥所办的英文夜校学习外文,他是一位极有语言天赋的青年才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英语这门实用型语言。在学习英文的同时,他还特别留意上海方面的招生信息,他不但自己想考取新式大学,还鼓励朋友为他去壮声势。
1914年,17岁的罗家伦如愿以偿地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大量先进思想的浸润,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出任《复旦杂志》的编辑,开始以斐然的文采,来传播自己的理念,呼吁大家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都要扛起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不要过早的陷入个人感情的纠葛之中,这样只能消磨自己的心志。
1917年夏,北京大学来上海招生,21岁的罗家伦报名应试,可是,当时北大的考试是要考数学的,对于数学一窍不通的罗家伦对此忧心忡忡。
果然,罗家伦的数学得了一个鸭蛋,但幸运的是,当时参与阅卷的胡适先生对“考数学七窍通了六窍”的罗家伦却格外看重。胡适先生将罗家伦的作文拿在手里,认真品读,认为他的文笔精良,观点独特,而且思维缜密,让人耳目一新,胡适先生读完后,便认定罗家伦是个可造之才。于是乎,他将罗家伦的情况告知蔡元培校长,并提出想破格录取罗家伦的建议。对于这样一个建议,当时的招生委员会和蔡元培本人都无异议,不过还是劝喻大家学数学时:千万莫作罗家伦。
罗家伦书法
在北大求学的日子里,他接受着更加先进科学思想的熏陶,与一大群良师益友不断研讨、交流,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升华。特别是那年夏天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后,他对蔡元培大多数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思想都深表赞同,并且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曾以《伟大与崇高》、《文化的导师》、《人格的典型》等篇章来表达他对蔡元培的推崇,而蔡校长也相当欣赏他,并极力提拔。1918年,与傅斯年等创刊《新潮》月刊,协助胡适、钱玄同等文学改革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让广大的北大学子群情愤慨,他们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一种高度的时代责任感让这群胸怀天下的有志青年义愤填膺,准备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抗议。
5月4日这天,由罗家伦等三名北大学子为代表,十几个学校几千名学生在天安门集合,预备游行示威活动,主张"内除国贼、外抗强权",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就此,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为学生领袖之一。
这份宣言是“五四”那天唯一的印刷品,它言辞铮铮:

“日本在万园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的学界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条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们可以杀戮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由蔡元培的推荐,获得基金资助得到留学的机会,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历史与哲学,次年秋,因后杜威的吸引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这一时期也认识了同在哥大求学的蒋廷黻。回国后,蒋中正驻扎南昌,任命罗家伦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议参加北伐。参加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的筹办,任副教务主任。随北伐军进入北京,清华学校更名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被任命为校长,期间整顿教育,裁并冗员,精简机构,罗致优师,扩建设施,卓有成效。清华大学是由部分中美庚子赔款所办起的学校,原隶属外交部。他们把钱存在美国,通过外交部和教育部争回这笔赔款,成立清华基金。他很重视实验,并开始招收女生,淘汰次级教授。建立了一座地板是玻璃做成的大图书馆。并且还破例录取了数学15分的钱钟书、数学4分的季羡林。
罗家伦任清华校长时,送史学家陈寅恪一本他编的《科学与玄学》,陈寅恪回赠一副对联:“不通家法科学玄学,语无伦次中文西文。”又对罗家伦说:“我再送你一个匾额:儒将风流。你在北伐军中官拜少将,不是儒将吗?你讨了个漂亮的太太,正是风流。”
清华大学教授们
由于和国民政府关系密切,1931年,罗家伦回南京担任中央党务学校教务主任,后来正式就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广揽名师,兴办学科,兴建校舍,延续南高、提出“诚、朴、雄、伟”的学风,以“创造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为中大的最高使命;此后虽历经抗战西迁重庆,中大仍蓬勃发展,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特任罗家伦为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和印度商定西藏事务。
后来的罗家伦不出意外去了海峡对岸。担任总统府国策顾问、故宫博物院和中央博物院理事、党史会主委,其实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后来李敖的在日记上写过:“上午罗家伦、陶希圣来参观卧房,罗进即复出,陶见裸女不敢进,笑死人,陶哼了一声,罗哈了一声,真是哼哈二将。”1969年12月25日,73岁的罗家伦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学界人士无不感到万分痛惜!
除了对教育事业孜孜以求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北大求学期间,还邂逅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据传,罗家伦起初看上的正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女儿,为此他还给蔡先生写信,要求蔡元培将爱女嫁给他!蔡先生复信一封,大意是:婚姻之事,男女自主,我无权包办。况小女未至婚龄,你之所求未免过分。这件事在北大传为笑谈。至于他和妻子张维桢的相识那就更奇葩了,张维桢是公认的北大校花,罗家伦苦恋这个女孩许久后,终于向她表白了!但张维桢却以罗家伦长得太丑将他拒绝了,被拒的罗家伦锲而不舍,经常给张维桢写情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张维桢被罗家伦的才华所打动,答应了他的求婚。但是,她也给罗家伦开出了三个条件:一、要留学取得洋博士学位。二、学成后回国任教大学校长。三、夫妻不可公开并行,要保持相当距离。罗家伦为了求得美人芳心而首肯了。这个传闻与张维桢资料不合。可能是他在北大期间的风流韵事被加以渲染而讹传,也可能是杜撰以凸显罗家伦有才无貌的特色而已。
据胡适回忆,“五四运动”这个名词是罗家伦最早提出来的,他在1919年5月26日的《每周评论》第23期上用“毅”的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五四运动的精神》。
相关推荐:
胡适 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傅斯年 霜红一枕已沧桑
蔡元培 曾七辞北大校长
【公众号介绍】了解民国人物,感受民国风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