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迹全域图”赋能“深度游”需有更多探索
禹风浩荡,遍行天下。日前,禹穴禹迹点揭牌仪式在我市宛委山举行。至此,绍兴64个禹迹点标识牌全部安装完毕,形成了一份以“大禹文化”为主题的全市游图鉴。绍兴日报社评刊文《“禹迹全域图”赋能“深度游”需有更多探索》,对绍兴积极保护、发展、传播大禹文化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现将原文转载如下,供读者学习交流。
苏小坡/文
10月24日,我市在宛委山举行禹穴禹迹点揭牌仪式。至此,绍兴64个禹迹点标识牌全部安装完毕,大禹足迹从文献中“活化”到绍兴大地上,人们可沿着标识牌寻访禹迹。
领导嘉宾为禹迹标识揭牌
64个点位,就是64道风景,演绎出64个传说与故事,倘若将这64个看点串成一条游线,自然是三天三夜都逛不完。当然,这只是完美设想,毕竟这64个禹迹点分布全市各地,有些只是山体类或水体类的自然景物,缺少人文欣赏价值,若要完全打包实现量贩式开发,难度不是一般大。
大禹庙全景
除了点多面广,像23处祭祀类的禹迹,均以陵、庙、祠、寺、殿、像等形式呈现,同质化难免使旅游观赏价值打了折扣,至于江、河、湖、溪、浦、塘、桥、井等禹迹,往往只留下一个传说,很难取得游客认同。
绍兴禹迹标识图
但无论如何,64个禹迹点的挂牌是一次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既推动了绍兴对大禹的研究与发现,也通过名人赋能使原本默默无闻的自然景观具有了文化属性,更放大了大禹文化在绍兴旅游业中的集群效应与地域文化效应。
禹祠外景
说到底,这次的禹迹标识相当于绘就了一张完整版的“禹迹全域图”,形成了一份以“大禹文化”为主题的全市游图鉴。多年来,游客到绍兴寻迹大禹,除了大禹陵外几乎别无分店,以至于许多游客认为大禹之于绍兴也就一个大禹陵而已。
大禹陵
文化名城成不了旅游大市,绍兴游通常成为走马观花游,这是我市旅游界长期存在的痛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景区体量局限与布局分散,无法做大规模或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对“深度游”要素的深度挖掘,坚守传统最后却被传统所囿,导致创新乏力出圈难。
绍兴禹迹标识牌
所以,“禹迹全域图”的出现,其最为积极的意义是对传统文化景点尝试了以点带面的突破,使禹迹看点不再是大禹陵孤军作战,而是举全市之力、集全域之景向游客展示更全面更立体的大禹形象,这种创新,我认为可以适用于绍兴的每一个名人,特别是在旅游圈“成名已久”的名人游项目,更能串珠成链互融互通,把“名人故居游”转化为“名人寻踪游”,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
大禹陵及甬道
当然,“禹迹全域图”的形成只是一个新起点,不能止步于“扫二维码看故事”的“掌上游”,应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文旅综合体打造相结合,与体育休闲经济相结合,与浙东唐诗之路相结合,把纸上的故事变为好玩的景点,把单纯的讲述变成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触摸一段历史、寻访名人踪迹都变得有据可循,使信息资料尽可能“活化”,使更多名人“活”在当下,这是“禹迹全域图”带给我们的启发,也是文旅界“纪禹”“寻禹”的使命所在。
本文由绍兴文旅发布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