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有所缓解,印度将在边境再增加47个哨所,后勤供应是问题

印度此举做法还是有一定的企图的,首先就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疫情矛盾,现在印度还是除了美国之外的第二大疫情国家,国内突出的矛盾迫使莫迪政府去找其他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在印度看来,在边境上做点事情可以吸引注意力。况且印度在边境又20万人驻军,之前的谈判也表明,印度想长期坚守于此。不过,目前印度在边境就有20万人之多,本身就在后勤补给上有很大的问题,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是问题,倘若这几十个哨所再加上来,本来就不堪重负俄后勤补给能做好么?

首先,印度的后勤补给会跟不上,本来产能就低,又增加人数。目前,边境地区是高寒的环境,都是零下四十多度,供暖设备是最急需的。上世纪50年代爆发的那场战争中,吃罐头、睡睡袋的美军俨然成了“少爷兵”,被认为是不堪一击的表现。当年的战斗生活确实艰苦:吃炒面、喝雪水,冰天雪地里也只能硬扛着;这就是国力的对比。如今,风水轮流转,在拉达克地区对峙着的印军和解放军就是相当鲜明的例子:解放军有了极其强大的后勤保障,那么这将令解放军如虎添翼!而印军目前过着俨然苦行僧的日子。

在各路媒体的对比中,这一差距更是明显。印军目前虽然启动了冬季补给计划,但面对着已经开始封山的大学,基本只能通过空运:先由伊尔-76、C-17等大型战略运输机运输到大型机场,进而由C-130J战术运输机运输到相对前线的小型机场,再由轻型直升机转运。只不过印军现有大约17架伊尔-76、10架C-17组成的战略运输机机队,满打满算也只能一次运输大约1600吨物资,这根本满足不了几个山地集团军的物资需要,更不用说这些战略运输机还需要分散到几个方向上去。

其次,印度的后勤保障能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国内工业生产落后,就连御寒用的棉衣也只能从国外大批量进口。目前印度已经启动了向欧洲采购高性能防寒服的计划,但连究竟能采购到多少件都是问题。所以目前印军采用的手段是从各个部队调集一批还能用的棉衣,送到前线官兵手中。而印军目前在高原上的主要建筑是能供10到29个人使用的帐篷,只能配备一个老式煤油炉,电力供应也捉襟见肘,许多普通士兵只能啃着干巴巴的饼干,大雪封山,物资运输及其困难,后来研究暖棚种枸杞和菜籽,后来没有后续报道,不知是否成功,总之印军士兵能否吃饱饭是个问题。用酒精炉熔化冰块喝水。在这种生活条件下,许多卫生条件都无法满足:这极容易导致印军士兵因为维生素不足、卫生条件差等而非战斗减员!

印军这住宿条件

再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印军冬季取暖比较原始。但是解放军这一侧的生活完全不同。素有基建狂魔支撑的,中国甚至在高原地区建立了设施极其完备的营房。在9月20日亮相的高原御寒服装系统,也早已经发放到前线官兵手中,甚至在更靠前、环境更恶劣的地方建立了活动板块拼装成的营房。在早前亮相的生活保障模块车辆等后勤保障设备,更是已经亮相在高原。目前解放军每一座营房里都能有充足的电力、氧气供应,战士们不光能在营房里洗热水澡,甚至还能在里面上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解放军方舱舒适度堪比三星宾馆

在央视的报道中,驻守高原的解放军战士已经穿上了全套荒漠版星空迷彩,伪装效果和御寒效果都相当好。Qbz 191自动步枪和并没能在70周年国庆阅兵上亮相的qbu 191精确射手步枪也已经配发到部分单位,就连95-1,也装上了带有两脚架的小握把和先进的光学瞄准具!

反观印军这方连步枪的子弹也许都无法配备充足,更不要说其它。在2017年的对峙中,印军缺少多种口径的弹药的劣势已经暴露无遗,发展畸形的机械化部队也只能通过其他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弥补:比如紧急采购中口径步枪来弥补火力方面的不足,殊不知印军士兵手里拿着中口径步枪在面对着拥有“火力不足恐惧症”一般的解放军时,一支步枪能发挥出的作用微乎甚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早已被各国军事家深谙,但是印军能做到现在这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这到底比拼的还是综合国力,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不可能让十几万人的军队在前线,都能配备齐御寒设备、吃上热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