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唐筼,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爱情女主角(一)

曾有这样一对夫妻:
丈夫希望妻子先于自己辞世,并为尚在人世的妻子写下挽联;
妻子看着写好的挽联热泪盈眶,承诺一定会走在丈夫身后......
那一年的10月7日,丈夫去世了;45天后,夫人也撒手人寰。
这对令亲朋后人感动的情侣夫妻,就是——
国学大师陈寅恪,夫人唐筼[yún]

提及陈寅恪,在大师辈出的时代,他被尊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百年难得一见。他不仅在史学、古典文学、语言学等方面颇有研究建树,还精通多国语言,能够几乎无障碍阅读的达到二十多种。
在清华百年史上,他被尊为四大哲人之一。
在史学研究领域,他在“前辈史学四大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家世也堪称显赫:
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维新四公子”之一。
出身名门贵族的陈寅恪,自幼接受中西两种教育,不仅国学功底深厚,眼界也十分开阔。乘着当时西学之风,他曾先后留学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
1925年,陈寅恪回国,正式开启了他清华大学教书育人的序幕。
此时,他已经三十五岁,未婚;甚至因为醉心学问,都没谈过恋爱。
放到现在都是“大龄剩男”,更不必说当时。
只有陈寅恪不慌不忙,或许这是因为:对于爱情,他有自己的理论。
1919年,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陈寅恪,和友人分享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在他看来:
最上等的莫过于灵魂之交,可以超越生死时空;
其次为纯粹的精神恋爱,心意相通;
等而下之,是确定关系后的互相忠诚,平常度日;
最下等的就是明明有了固定的伴侣,却还要沾花惹草。
面对同事好友的花式催婚,他都以“缘分未到”回绝了;只是这一次,他无法拒绝。
某天,同事向他请教,说朋友家里有一副落款“南注生”的画卷,不知道是何人。
陈寅恪思忖片刻告诉同事,这个人应该是清末爱国将领唐景崧的后人。
果然,这幅画的作者,正是唐景崧的孙女唐筼。
唐景崧,光绪年间台湾巡抚,晚清著名爱国将领,曾先后参与或主持抗法、抗日战争。“南注生”,正是他的号。
陈寅恪想要登门拜访的唐筼,正是同事这一次介绍的“相亲”对象。
此时的唐筼已经30岁,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先后就读北洋女师、金陵女子大学,学成后执教北京女高师。
公园里,姑娘提前来到了约定地点;不一会儿,一位有些不修边幅、还有些跛足的陈寅恪也如约而至。尽管心中有无数疑问,唐筼还是落落大方的开始了交谈。聊天过程中,他们惊喜的发现,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思想认知,他们无比契合。
金风玉露一相逢”,唐筼的优雅气质让陈寅恪如坐春风,陈寅恪的博学儒雅也令唐筼一见倾心,二人很快陷入热恋。
1928年,在上海,已经38岁的陈寅恪,正式迎娶唐筼。
婚后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二人相濡以沫,其乐融融。
很快,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同时,唐筼的心脏病,似乎也更严重了。
当年读书时就曾因心脏病而放弃成为“体育健将”念头的唐筼,此时又重新开始考虑自己的身体和家庭:她深知丈夫的事业意义重大,关乎中国文化的传承;自己或许应该退居二线,照顾好家人。但“家庭主妇”的工作,又谈何容易。
婚前的唐筼,也是家中的大小姐;婚后的她,也将重心更多放在了工作上。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也曾是她的学生。
不过,这难不倒唐筼。一位优秀的老师,顺利转型成为温柔全能的主妇:无论中餐西餐,她都能轻松驾驭;三个女儿也被她教养的乖巧懂事,家族关系更是和顺亲睦。
在贤内助的照管下,陈寅恪心无旁骛,沉浸在学术研究中;而当妻子因为生了三个女儿感到愧疚时,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他对妻子温柔的说“我就喜欢女儿,贴心,像你。
平静的日子,在1937年戛然而止。
北平、天津相继陷落后,日本人想要招揽享有盛名的陈三立;老人家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忧愤而死。突然起来打击令陈寅恪痛不欲生,伴随着视网膜的脱落视力急剧下降。但兵荒马乱的北平,早已没有一块平静之地。
来不及治疗的陈寅恪,为了保全家人与妻子决定南下;此时,他也接到了赴任西南联大的指令。辗转来到长沙后,他们决定从香港转道去云南。颠沛流离中,陈寅恪的眼疾更加严重;但一直到香港以后,才得以救治。
到达香港后,考虑到云南的气候环境不适合唐筼养病,为不耽误陈寅恪工作,她决定带着三个女儿在香港等丈夫回来。1939年5月的一个雨夜,因为过度操劳与奔波,唐筼的心脏病再次复发;危急时刻她仍镇定自若的指挥着女儿联系友人,寻求帮助。苍天垂怜,她再一次度过难关。
当医生告诫她切不可过度操劳、否则回天乏术时,她想的是绝不能放弃,丢下家庭。这或许是信念的力量,但更是爱情与责任的力量。
出院后,唐筼依旧带着女儿们不停搬家;在物价高昂的香港,寻找栖身之地。
前方,等待这对夫妻的,又是什么样的命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