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最早的挂壁公路—京西石佛岭古道
所谓挂壁公路是指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出的,供人畜车马行走的道路。此类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筑路史上比较少见。挂壁公路因地处悬崖绝壁险境,自然构成一种风景供人们去观赏。据说中国现有七大挂壁公路,即南太行虹梯挂壁、昆山挂壁、宑底挂壁、郭亮挂壁、陈家园挂壁、錫崖沟挂壁和回龙挂壁公路。这些挂壁公路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打通大山所建造的,展现出当时人们的艰苦创业精神。
流淌于京西的北京母亲河,永定河的上游峡谷山壁也有类似的挂壁公路,北京西山石佛岭及百岩子古道均是古代的挂壁公路。我们今天先来看看著名的石佛岭古道,古道山崖存有万历六(1578)年修路摩崖碑,从修复至今已经跨越近四百年历史。
京西遍布古道,每一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峰口鞍古道以踢窝最具震撼,而石佛岭以碑刻佛像得名。石佛岭位于石古岩村西,石古岩村分东西,原称石窟崖。《宛署杂记》载:“石窟山在縣西九十里山臨渾河,壁立千仞,一徑上通,僅可容足,俯視河水,最爲險阻。有一石窟,名般若堂”。沈榜描述的石窟般若堂已不见其迹,但修复于万历六年的古道还悬绝于永定河之上。
石佛岭古道,位于京西王平镇东石古岩村西。古道在村西村山崖间凿成,路宽约2——3米。一侧为绝壁,另一侧为峭壁深渊。村东口立有一大型影壁,上置古道雕塑图。过门板铁路涵洞,穿村向西北便踏上了石佛岭古道。
古道跨涧而过,涧称轿子沟、亦称断龙沟,沟上有修建于大清同治十年的涵洞。有人称其为桥,桥与涵的区别主要看封土,封土过厚则称为涵。
石佛岭古道是西山最早的挂壁公路之一,修建于永定河河床以上四十米的绝壁之间。
在这一段临河山间, 河床、公路、铁路与古道,形成一幅历史的画卷,浓缩、展示着历史的变迁。
古道中途在山体间开出一段石槽,路宽两米有余,有人称其为石门。
石门内遍布蹄窝,记录着昔日马帮驼队行进的场面。
古道通途,山道弯弯,行进艰难。
虽然不见小桥流水,但能体验到“老树枯藤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
古道由西向转南,内侧岩壁刻有四方摩崖碑刻。
最北侧一方体量最低,碑首并列雕有三尊佛像。佛像虽小,然雕刻精彩。祥雲相伴,仙草相随。三座佛像趺坐于莲台之上,高低不同、形态不一。碑首的三尊石刻佛像,便是石佛岭古道名称之由来。
另外三碑,中部碑首刻“十方诸佛”。“碑面刻石窟崖造橋補路碑記”
左侧碑首刻“萬善同歸”,碑面刻捐资芳名。
右侧碑首刻“萬载芳名”,碑面刻捐资芳名。
摩崖碑外侧刻有一棵灵芝树,容易被游人遗漏。
摩崖碑下方曾开办采石烧灰的灰窑,碑下面古道被毁。后关停烧灰采石,2009年修复碑下古道。受到重视灰窑停产拆除。碑文记述的是对古道的修复,古道始建年代待考,所以说这段挂壁公路早于七大挂壁不止四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