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精品

钱志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走出长期的低谷,进入复苏或称复兴的局面。这是大家都可看到的事实,也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写。但是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观念到创作方法到语言及风格等方面,都有值得思考的问题,艺术上也不无失范的现象。尤其是如何解决量与质的问题。当代诗词的生产量很大,如单从写作的数量来说,可以说超过唐宋,甚至明清。但诗词是需要淘汰、拣择的,大诗人的作品,也都是经过淘汰与选择的。

淘汰与拣择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淘汰,由于传播媒体如书写、传播途径的局限,古代诗词被自然淘汰掉部分,在整个创作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时代越远,留下来作品越少。魏晋南北朝诗歌,大部分都散失了。现存魏晋南北朝诗,除了通过六种唐前别集保存下来的诗歌外,其他大部分的作品,是靠《文选》、《玉台新咏》等总集以及初唐人编的一些类书如《艺文类聚》等保存下来的,可以说是九牛之一毛。唐诗保存的条件,比魏晋南北朝好得多了,我认为这也是唐诗之所以在后世诗歌史上影响最大的原因之一。但纵使这样,唐诗的散失仍是很多,大诗人李白、杜甫,在当时都有编集,但留下来仍只是他们整体创作量的一部分。韩愈在《调张籍》诗中说,李杜的诗歌“留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这虽然是诗人的夸张之语,但也说明唐人知道,李杜诗歌保留下来的,只是他们全部创作中的一部分,并且很可能是少部分。至于唐代的那些没有结集条件的诗人,留下的作品就更少,好多人都留不下作品。我发现盛唐诗人普遍不重结集,他们自己好像就有一种放任自己的作品自然传播、任其沉浮的意识。这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他们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相信自己的作品如真正好,就不会埋没。还有,是因为当时有一种诗歌入乐的机制,盛唐名家都很重视这种入乐,结集的意识给反而比较淡。是诗歌入乐和大众传播的机制,造成了像盛唐绝句这样的经典。我们现在看到的盛唐名家,作品留下来都很少。中唐以后结集之风才盛起来,但没有结集的诗人大仍是大多数。所以现在动不动就说唐诗只有五万多首,两千多家。不知道这自然选择的结果,曾经产生过的作品数量、存在过诗人数量恐怕要多好几倍。宋元明清诗歌保存下来多一点,但没有保存下来,在数量上恐怕仍然要超过保存下来的。有大量的诗人,因为政治地位与文学地位不高,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写了一辈子诗,却默默无闻,诗歌作品没有保存下来。结了集而没有保存下来的也很多。阮元在担任浙江学政时,主持编纂了一部《两浙輶轩录》,采集两浙各地诗人的作品。好多地方诗人的作品,就因为这部书而得以保存至今。可谓于两浙文人功莫大焉。但是我们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发现这仍然只是那个时期浙诗的极少部分。不仅被入选者的作品数量有限,还有很多没有入选的诗人。可见历代诗歌,留下来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这是当然很可惜的。但这种自然淘汰,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出精品的一种机制。可见我单纯地强调当代诗词创作数量之巨大,写诗人人群的庞大,是没有什么意思的。关键还要出精品。只有出了精品,有可以与唐宋元明清诗歌媲美、或者接近的作品,那怕只有很少一部分。才可以说中华诗词已经复兴。

淘汰与选择的第二种,则是主动的选择。我觉得这更是一种积极的出精品的机制。我们今天主要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诗词的生产与传播,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做好自我选择与集体选择的工作。

为什么说自我选择呢?因为作家是自己作品的第一个阅读者,也是第一个批评者。把握作品质量关的第一个人,就是诗人自己。首先,创作本身就是一种选择。我们吟一句诗,写一首诗,觉得不好,都会自觉地放弃。感觉到写不好时,不要硬写。要等待灵感,在等待灵感的同时,也可读读古人的诗词。说不定就会写出好一点诗句来。勉强写出来了,也不要舍不得丢掉。连次等一些的作品,也要随时淘汰。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初写诗的人,知道自己还写不好,所以毫不怜惜丢掉自己的好多作品。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获得了一些名声的作者,却往往会放松对质量关的自我把握。盲目地产生一种自信。觉得我已经是诗人了,我能写诗,我写出来的当然是好的。别人说不好,还特别不高兴。尤其是结集流传之后,这种感觉更容易出来。所以我奉劝年轻的诗词家,结集还是晚一点好。其实诗词创作是一种带有灵感性、自然性的创造活动。写出一首好诗,不等于首首都能好。我们写了很多诗,积累了一些艺术经验,可是有时候仍然会觉得吟出来一句诗,觉得很不象样。我也曾看到过这样的现象,有些作者,读他的作品觉得不错。可是偶尔在一起,大家高兴起来联个句,组一首诗,率尔成咏,发现很粗率。惊讶他原来写得还可以的那些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自己也有这种情况,偶尔吟一句,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诗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要留下来?甚至印行传播呢?关键还是因为眼界不高,鉴赏力不高,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不好。如果真的知道自己的作品不好,就不会不忍痛割爱,更不会轻易示人。我一直认为创作不仅是创造力的问题,还有鉴赏力的问题。鉴赏力提高不了,创造力也会受它拖累。鉴赏力高了,自己创作的第一关就把住。不让败句、差作留下来,更不会把写得不好的作品拿出来。古人把这叫做藏拙。

那么怎么提高鉴赏力呢?我觉得这是个关键,除了坚持创作,积累艺术经验外,就是大量阅读历代诗人的作品,并且要带有一种主动研究的方式去阅读,吸取古代诗人的艺术经验。一般来说,创造力是一个恒量。鉴赏力则是一种变量。鉴赏力是可以不断地提高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就说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说明鉴赏力养成的一个方法,就大量地阅读作品,尤其是经典的作品。关于鉴赏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我在《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的绪论中有比较具体的论述。

除了创作过程中淘汰与选择外,创作之后的自我选择也是很关键的。古人限于书写与出版的条件,结集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屈了一些有才的、有好作品的诗人;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然淘汰的机制。就算是有结集流传的条件的诗人,凡是态度严肃,鉴赏力高的诗人,也都对自己的作品做严格的选择。黄庭坚与陈师道两位,黄庭坚中年结集时,删取了大量的少作,所以他早年的结集叫《焦尾集》。陈师道则自叙在见到黄庭坚后,觉得自己前面的写诗的路子不对,也多弃其早年之作。古人都是力求以精品示人,以精品传世。有时偶尔有不好的作品传出去,甚至也流传了,但自己觉得不好,也会产生愧悔的心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一首诗,就是说后悔自己早年词作的流传:“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悔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自注中说:“年十九始倚声填词,壬午岁勒为六卷,今颇悔存之。”这种悔其少年流传的心理,在古人那里还是很普遍的。黄侃的诗词,在我们看来已经写得很好了。可他临终之际,戒以勿刻其诗词。别人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以骨牌为喻,说:“设时无天九,则地八未始不可以制胜,然终为地八而已”。这就不仅今天的水平来衡量,还以古人的水平来衡量。前人对诗词艺术的这种严肃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所以,可见诗人自己的选择,主动地、积极地淘汰自己的作品,是精品产生的第一种机制。历代诗人都很重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选择。

除了自己的选择外,评论界的评论,选本、选家的选择,可以说是第二关。相对前面的自我选择,我们也许可以把这个叫做集体选择。这一关在时间上没有限制,选择者也没有限制。是当代,也可以是后代。八十年代诗词刚复苏时,那时的普遍水平虽不像今天这样高,但是我觉得选本的工作反而做的比较好一点。那时候有几个选本比较流行,对诗坛发生了影响。现在创作人群爆增,诗词生产量爆增,诗词传播的媒体之多与传播速度之快,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选本的工作,却大大地滞后了。我觉得这跟我们不重视选本,或者选的态度不够严肃,学术质量不高是有关系的。选本我觉得可以多种多样的。各地区、各社团、各群体、各种主题、各种题材,都可以有选本。到底会有多少种类型的选本,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可以研究。但是我觉仍要有多种见一时诗词之全,一代诗词之全的好选本。即全国性的诗词选本。可以有两种,一种数量大的,几千首,甚至上万首。以保存当代诗词的精品。但是数量大了,千万不能按人头分配,这样仍然不容易让高质量的作品出来。还有一种是数量少的选本,仍走《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这种路数,以供大众阅读,在社会大众中传播。这个量不能大。因为大众对精品的接受,是有一个量的规定性的。真正能在大众中,甚至在诗坛上流传的好作品,它的数量是有限的。这里似乎有一个接受美学的问题,我们还没有研究清楚。但无论是大型选本,还是轻型选本,都要破除平均主义以及其他各种人为的因素,以作品的艺术质量为标准。唐诗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靠唐人的各种选本流传下来的。这些选本现在还保存一些,我们把它叫做“唐人选唐诗”。不仅唐人,宋人,元明清人,也一直在选唐诗。到了今天,我们还在选唐诗。所以集体选择,没有一个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总之,我们一定重视选本,要有相当数量的高质量的当代诗词选本问世。要有精品的选本,要有选本的精品。我觉得这对推动当代诗词在大众中的影响,对多出精品,提高诗词创作群体普遍的鉴赏力,是很重要的。

精品当然首先是创作出来的,但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精品既是写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我把选诗的意思扩大,认为作品创作过程本身也一种选择,并且引入鉴赏力与创造力的这样一对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作的本质。至于从创作本身来看,如何产生精品,当然关键还是要提高群体的创作水平,提高群体的艺术鉴赏力,尽量减少存在于创作、选择与评论中的艺术失范的现象。在这方面,我仍然认为,学习古典诗词的艺术经验,是首要的事情。诗人必须同时是评论家,要对古代诗词、古代的诗词理论有深入的学习,甚至要有所研究。

(0)

相关推荐

  • 《古诗源》终于有简体校注本啦

     2021.7.12 古诗,也叫古体诗,与唐代成形的平仄严谨的格律诗相对而言.若论时期,在唐人及后人看来唐以前的诗歌都算作古诗:唐代以后虽然律诗占主导地位,还是有人会刻意写作破律的诗,这部分也可以看成 ...

  • 中国诗歌报前沿诗人创作室原创作品鉴赏(55)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点亮生活!让诗歌温暖人生!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读《诗苑英华》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  ◆  ◆ 文心雕龙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读黄瑞云选注<诗苑英华> ◎胡光波 ※本文于2003年发表于<语文学刊>第一期头条. 黄瑞云 ...

  • 手里唐诗了一生 ——朝鲜半岛诗人对唐诗的接受与传播

    作者:沈文凡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9日 13版) . 中国与朝鲜半岛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始于唐代.新罗真平王四十三年(621)初,初受唐代文化.荣留王二十三年(640)遣子弟请入 ...

  • 【诗论】钱志熙:选择与精品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词创作开始走出低谷,进入复兴的局面.这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观念到创作方法,再到语言及风格等,都有值得思考的问题 ...

  • 钱志熙:选择与精品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诗词创作开始走出低谷,进入复兴的局面.这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观念到创作方法,再到语言及风格等,都有值得思考的问题 ...

  • 相同价位里如何选择精品SUV?15万元内我会推荐这两款

    近几年来,国产车在技术方面突飞猛进,综合竞争力已经完全可以和同级别的合资车并驾齐驱.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接受国产车了,而10万一15万元之间的SUV市场成为广大年轻人的首选,在相同价位 ...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系列精品微课(9)——实验装置的选择和连接

    孩子.家长都需要的心理测试:情商测试.专业心理健康测评.专注力评估.学生考试心理健康测试.家长胜任能力测试等12项. 编 者 按 为适应新高考.新评价.新教学,帮助高三学子们解决二轮复习中遇到的疑惑, ...

  • 王者荣耀:永久皮肤自选礼包该如何选择,这一次精品众多难以取舍

    王者荣耀S19赛季已经过去1个多月,很多人可能都已经王者很久了,期盼着下一个赛季的到来.但赛季时间大致上是固定的,急不来,S20赛季的开启时间,预计会在7月初.所以还有足够的时间.除了排位赛上分,S1 ...

  • 区域购房每3人就有1人选择的房企,这次又带来了什么精品?

    地盘说 在十七里河沿岸最后的一块宜居圣地没有一套房子不算遗憾,在南龙湖没有一套康桥的房子才是真正的遗憾. ■ 撰文 | 王语嫣 ☞ <地盘>特邀撰稿人 刚刚过去的3月,郑州被一场赛事刷屏. ...

  • 【戈壁】小精品还是珠宝化?请先了解再做选择!

    集宝街(黄蜡石)公众号 糖晶晶语录 与戈壁玛瑙共眠,梦境里的春天也有写不尽的花意. 小精品与奇石珠宝,玩家选择何种为好?同样都是戈壁玛瑙,但这二者之间可谓天壤地别,如果您的内心尚且迷蒙混沌,不妨先做了 ...

  • 合理选择参照物,从容管理精品果

    葡萄种植,无论定梢,还是摘心抹叉,拉穗,保果,还是着色额修剪,都需要有一个参照物,合理的参照物可以让田间管理更精确.很多种葡萄的新人喜欢套路化,流程化的管理,简单而省心,所以参照物就显得很重要.其实很 ...

  • 初学素描怎么选择铅笔?|《精品微课》03

    每周<精品微课>致力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点,拓宽知识面. 暑假到了,为了拓展小朋友们的兴趣爱好,青榄君将在这个假期推出系列美术课程,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学会画画. 铅笔画是一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