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线】| 邓亨禄作品:探秘草台班子

01
探秘草台班子
乔老夫子是个川剧老戏迷,也是什邡东门圣修堂茶馆的老茶客。在喝茶时,他常常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只晓得耍手机,打游戏,玩抖音……根本不看也不晓得川剧为何物。京剧是国粹,川剧也是国宝啊!可惜川剧后继无人,古风不存啊!
听说一家从资中来的草台班子刚到什邡,立秋后的某一天下午,乔老夫子就邀我去罗汉寺对面看川戏。那是个由废弃仓库改建的简易剧场,戏已经开场了,剧场外高楼林立,马路上是汽车的洪流,而戏台上却站满了红红绿绿的古人,仿佛时光倒流了上千年!此时台上密锣紧鼓,震耳欲聋的川剧打击乐猛烈地敲打着台下老人们怀旧的心。这家以年轻班主川兴命名的川兴川剧团,其实加上乐队才只有15人的草台班子还是第一次来什邡演出,此时台上正在上演折子戏《挑滑车》,身穿红色盔铠背插四面小旗的武生,汗流满面地用长矛挑开一辆辆象征性地从山上滚下来的滑车。每挑开一辆,全场就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有人站起身用手机拍照,有人开始登台向演员献花,场面十分热烈。
02
探秘草台班子
然而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在清一色的大爷和太婆的观众席里。居然坐着一位穿白色衣裙眉目清秀的年轻女子,正一边嗑瓜子一边看戏……我调侃乔老夫子,你说川剧后继无人,如何?连年轻人都来看戏了 ,振兴川剧大有希望呵!乔老夫子也是满头雾水,老脸上写满问号和惊叹号……这时台上开始上演折子戏《马房放奎》,前排一老太带着十二、三岁小孙女看戏,当扮演书生的演员舞完长袖依依呀呀开唱时,小女孩指着书生给奶奶说,那个男生好讨厌呵,到男不女的。当演到一白胡子老头举起菜刀的手剧烈颤抖着要杀书生时,小女孩又说你看那个老头的手在扯鸡爪疯……惹得前排后座的大爷太婆们哭笑不得。有人叹息道这就是小女孩眼中的川戏呵!
03
探秘草台班子
乔老夫子是本城某中学的退休教师,也是一个资深的川剧发烧友,是那种一听到川剧锣鼓就会兴奋得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人。他担心川剧被世人冷落和流落江湖的演员的温饱,更同情已到不惑之年的尚未聚妻的班主川兴。川兴带着他的草台班子刚来什邡不久,就和乔老夫子结下了忘年之交,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剧场旁边的小茶馆喝茶时,听川兴说他出生在资中的边远苦寒山区,父亲是县川剧团的演员,在县川剧团解散之后,从小学艺的他就跟着父亲另组草台班子走南闯北,扎根民间,服务百姓,以弘扬川剧为己任,常年坚持在城乡演出。后因父亲过劳英年早逝,他就顺理成章成了这个草台班子的班主。为了生存,他带领大家如候鸟般逐水草而居,执著地守望着这块最后的精神家园。而今观众仅限于老年人,尤其是严冬酷暑,刮风下雨来看川戏的人更少,再加上场租水电昂贵,患病受伤医药费自理,为了节约经费,演职人员都是自带被盖滚地铺,各自烧蜂窝煤熬稀饭勉强度日。由于他们有一份对川剧的执著的爱,生活就是再苦再累也坚持下来了。班主川兴即是演员,又是跑龙套的杂役,什么搭台、打扫卫生、烧开水、试音响、售票样样都干,台上台下都看得到他忙碌的身影。
戏班的困境时常牵动着乔老夫子的心,他心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哀乃至心痛和深深的失落感。如今的青年人不看川剧了,而老人们更是风烛残年,有的老戏迷白天还被家人搀扶着来看川戏,晚上就起不来了,听说死之前在梦呓中都断断续续地哼着川戏。有一次在圣修堂茶馆喝茶时,乔老夫子向我讲起一件怪事:那是一个满城风雨近重阳的周末,除遍地落叶外,剧场门口门可罗雀,场子里的观众更是寥寥无几,但戏还是按时开演了,只是锣鼓声显得有些无精打采,失去了先前的威风和热闹。乔老夫子根本无心看戏,他关心的只是观众的多少,他有些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不时地回过头去,看还有没有观众进来。因为他关心的只是川兴和他的草台班子的温饱,作为国宝之一的川剧艺术真的就要时运不济,行将消亡了吗?正当他胡思乱想之际,只见门帘一动,他的心也随之一震,一道白光似的女子掀开门帘进来了……呵,那不是上次来看川兴演《挑滑车》的那个白衣女子吗?她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年轻人为什么对川剧情有独钟?一连串的问号从他的脑海里闪过……乔老夫子对我说,那个神秘的白衣女子,一直是藏在他心中的一个巨大的谜!
04
探秘草台班子
后来,戏班离开什邡去外地演出,一走就是三年多。当又一年春天来临,油菜花淹没川西平原之时,川兴川剧团再次来到什邡演出。还是在剧场旁边的小茶馆里,我和乔老夫子再次见到久别重逢的川兴,他似乎老了一头,瘦了许多,但仍然精神抖擞,目光炯炯,他向我们讲述他三年多的传奇经历。他说剧团虽然身处逆境,但得到广大山区和农村观众的鼎力相助,已经今非昔比,发展壮大了。如今剧团已初具规模,演职员已有30多人,演员演技功底扎实,行腔作派正统规范,具备变脸,吐火等绝技,拥有较完整的演出道具和服装。剧团每年约演500场次,观众不计其数……
正当川兴滔滔不绝大晒他的家底之时,只见一个白衣少妇推着一辆婴儿车缓缓走来,还是乔老夫子眼尖,那个少妇不正是三年前常来剧场看戏的白衣女子吗?还没有等我俩回过神来,川兴发话了:“小白,快过来拜见两位老师,他们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衣食父母啊!”“呵,我忘了给二位介绍了,他叫白蕾,以前是我的粉丝,现在是我的老婆,以前在剧场对面的四季青饭店打工……”
一个巨大的关于白衣女子的谜团终于解开,惊得乔老夫子说不出话来,一拍大腿,若有所悟:原来是这样啊!
摄影:吴强
本栏目编辑:沈曼妮
05
珍视和平 居安思危
作者简介:邓亨禄,四川广汉金轮镇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德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什邡市作家协会主席,市文化馆馆员。有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诗刊》、《星星诗刊》、《清明》、《四川文学》、《青年作家》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著有散文小说合集《茶客》。
枸杞文学
监事:王湛华
顾问:邓九刚   詹仕华 
平台总监: 阿娜尔古丽
主      编:韩阳
责任编辑:马枚素  沈曼妮
美      编:宋蔷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遵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
枸杞文学网站
升晋康达集团
北京华丽精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平台由“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特别说明
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与网站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
如出现抄袭、盗用、剩窃等文责纠纷,与本平台无关,作者自己承担所有责任。来稿实行随稿随审,在公众号平台推出后,推向我们的官网。如果一个月内未收到拟采用通知,请作者译者自行安排。
(0)

相关推荐

  • 川剧俏花旦代德秀

    ·故人旧事2020·原创· 川剧俏花旦代德秀 作者:刘玲玲 受校园文化影响,我从小就不喜欢川剧,尤其不喜欢女主角那又高又尖的嗓音,有时候幕后还有一群女生也咋啦啦地重复着女主角的唱词长声幺幺地唱一遍,给 ...

  • 棉花街回忆:永乐大戏院

    棉花街回忆:永乐大戏院 作者 ▏ 普言 先摆两个永乐花衫(小旦)的龙门阵吧. 1946年,陈书舫22岁,就已是棉花街永乐戏班旳名角和台柱. 她,1924年生于河北辛集,六岁随母京剧名角九岁红学京剧.1 ...

  • 【小说大赛丨60号作品】刘永《歌者》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刘永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白蛇传>是川剧团的保留节目,当然讲述的是那个老掉牙的故事:好心的书生许仙救了一条白蛇,白蛇为了感恩,化 ...

  • 想起戏台高腔声

    想起戏台高腔声 作者 ▏赵平 我是后头看倒报纸上登的,经典川剧<巴山秀才>又要拍电影了,今年元旦节那天,在指挥街省川剧院门口搞了一个开机仪式,场面闹热惨了,当时消息不灵光,住得那么近也没有 ...

  • 【温柔雨丝】| 邓亨禄作品:在钟鼓楼茶馆里

    古眼镜是蜀西小城钟鼓楼茶馆里的老茶客,在那年月,他是一家国营小厂的"老下岗",也是那种哪怕吃了上顿没下顿,也要以"街上人"自居为上等公民的市井小民.他常常端坐在 ...

  • 【温柔雨丝】| 邓亨禄作品:我想要出家

    在冷冰冰的店堂里坐着,铅色的天空又纷纷扬扬地飘起雪来.街上行人稀少,只有一个少女的背影久久地立在站牌下,齐耳的短发上戴着一顶今冬城市流行的小红帽,背着一个饰有小白兔的黑色背囊,站成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

  • 【佳作欣赏】| 邓亨禄作品:一个船夫的传奇

    夕阳西坠,暮色笼罩着一望无垠的甘蔗林,船家田七把最后一批客送上岸,正准备收跳板时,突然看见船尾遗失下一个包裹.捡起,大惊,包裹里竟是一个女婴,脸儿睡得红嘟嘟的.田七抱着婴儿追下船,喊了半天,空旷的河滩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让人羡慕也是福

    让人羡慕也是福 那天回学校,走进教研组办公室,一位正在改作业的同事抬头说:"真羡慕你啊,退休的人,可以不必工作了!我们哪一天能像你一样就好了!"他这一羡慕,让我想起头一天远在杭州的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梦回屋弄

    一队扛锄头的种田人从"火耙畈"收工回来,我也在其中.走啊走啊,过了众家河头,走向那条两边都是"乱石墙"和"瓦爿墙"的屋弄.到了北头第一个门,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教我如何不爱她

    我家小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自以为是"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朋友闻讯,就特来欣赏.可他看了一转,却连连摇头,大有不屑一顾之意:你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些破东西? 听他这一说,我便有些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耘之韵

    耘之韵 Huo Xing Ji Hua 河岸边,丝丝缕缕的绿柳垂到了水面,农家小院里,石榴花正红艳似火."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刚刚会飞的雏燕,跟着妈妈去学捉虫子了!阳光明媚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春苗曲

    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到来之时,大河两岸的原野上,树儿醒了,草儿醒了,蛙儿蛇儿也醒了.这时,勤劳的种田人知道,沉睡在仓库之中的"秧子谷"也该醒了.生产队里的老农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却看蚕妇泪何在

    却看蚕妇泪何在 --重读张俞<蚕妇> 张仿治 这是在六十年前读小学时已经会背的一首宋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当时老师解释说,诗里写的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