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为什么我们很难交到朋友?
Sep.
11.2021
▽
▽
对于“朋友”一词,我想是带着两种感情色彩的。对于那些喜欢交友的人来说,他们“朋友”遍天下,所有能联系到的人,他们都愿称之为朋友。而对于朋友匮乏的人来说,越是孤独,“朋友”这个词就越不会轻易被启动,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而朋友的存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升华,因此更不会随意称友。
不知为什么,多数人的好友或密友,都是童年时期维系至今的,尽管他们可能相隔千里,但友谊却坚固异常。当然,这种关系对社交恐惧症的我而言,却是难以捉摸的。因为这份友情,在离开了学校的围墙以后,就像鱼缸里的鱼儿冲向了大海,波涛之猛烈,风雨之滂沱,实在无法轻易将其重聚,更难以复制曾经的友谊。
在离开了学校以后,我的朋友也随之减少了,毕竟彼此生活的圈子不同了,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少,偶尔想起某件往事时,或许还会再次于通讯录里寻找那些能附和涟漪的朋友,不过短暂的交织过后,还是遥远的相望着,继续各自的生活。
至于步入社会以后,那些关系网里到“朋友”便也只能称之为“熟人”,大家彼此因为工作或生活的便利结交,更多的是“互惠”的关系,因此当你有心事或秘密想要倾诉分享的时候,这些人便一个不剩的在通讯录里消失了。
因此这也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成年后,我们就很难交到朋友了?
我想,这和我自己的认知观念也有关系,因为对我来说,朋友是神圣的,是彼此不存在隔阂和虚伪的,这种关系有点像恋人之间的感情,是接受互融的,是充分信任的,是无声即合的。
然而在步入社会以后,我们没有了丢手绢的圈子,没有了过家家的亲昵,我们更需要的是可以维持自己生活节奏的人,或者说是“有用的人”。当然,这样说或许有些功利,让人联想到金钱、名誉、权利,然而我却觉得,成年人的交友,就是要结交“有用”的人,而这种“有用”,更倾向于精神上的慰藉和思维上的互通。换句话说,是可以让你告别眼下的烦恼,让你短暂地逃避生活,能够躲进树洞陪你窃窃私语的人。
这种情感,往往需要一些共同的经历做铺垫,比如上学时一起抄作业,打游戏时同仇敌忾,放学一起结伴回家,但是这种加固友情的经历,却在成年以后变得稀有。你可能会在工作以后,和处理同一件事的同事成为朋友,可是这种关系是短暂的,是在项目结束以后,你们就各走各的路,因为隔着许多未知,你们永远不会彻底交付真心,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成年以后,渐渐丧失了交友的能力。
我觉得,成年人的友谊,不必每天黏在一起,不必时时刻刻分享对方的生活,不必把对方当成恋人独享,而是平时不打扰,有事唠一唠,方便时聚聚,偶尔开玩笑。
不过,如今当我遇见那些有趣的灵魂时,却时常因为无法相识而遗憾。因为尽管我喜欢她的个性,欣赏她的才气,不过站在一起,总觉得之间隔了一道河,没有一个契机能以船的方式使我们相遇。这让我感到失落,不愿以生涩的口吻开始一段感情,更不知道简单的搭讪以后,将以怎样的身份走进对方的生活。这才突然发现,成年人的交友,是不能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的。我们只有走在自己的路上,因为某些插曲而与人相识,然后凭借个性上的吸引,再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因此,我们之所以在成年后缺少朋友,我想并不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交友的能力,而是失去了生活的小插曲。因为平坦而无人可识,因为寡淡而无人可交,这才是我们成年人真正的交友困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