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十大急救穴——涌泉穴
涌泉,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肾,出于涌泉”。别名地冲、足心。属足少阴肾经。
【定位】
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涌泉穴。
【操作】
一般直刺0.5~0.8寸。注意:本穴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导致舌肌痉挛或麻痹;不宜用瘢痕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亦可。
针灸穴名多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等内容,给腧穴赋予一定的名称。
涌即涌出,泉即水泉,水上出为涌泉,此穴居足心陷中,经气自下而出,故名涌泉。
在临床中涌泉穴具有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功效。
【主治】
1、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疯狂病等急症及神志病证
2、头痛,头晕,目眩,失眠
3、咯血、咽喉肿痛、喉痹、失音等肺系病证
4、大便难,小便不利
5、奔豚气
6、足心热
配百会、人中,有苏厥回阳救逆的作用,主治昏厥,癫痫,休克。
配四神聪、神门,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主治头晕,失眠,癔病。
涌泉配大椎、水沟、十宣,治昏厥。
涌泉配百会、太冲、风池,治急性头痛。
涌泉配百会、劳宫、水沟、丰隆、太冲,治中风昏迷。
某女,38岁,农民。
1982年,在我们下乡期间,在上午11时左右患者癫痫突然发作,口吐白沫,角弓反张,四肢僵硬,针刺人中等穴位无效。由于患者于抽搐,四肢肌肉处于强烈拘孪收缩状态,一般毫针难于刺入,情急之下遂就地取才,用农村衲鞋底之粗针,针刺单侧涌泉穴,强刺激捻针,患者身体变软,神志转清,随后在抽搐缓解后,又给予针刺神阙、百会等穴而善后。
【按语】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所出为井”,为肾经经气所出,肾属水,喻经气初出如泉水涌出于下,故以“涌泉”为名。《肘后歌》云:“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康。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涌泉穴为肾经经气所出,针刺该穴具有益肾开窍、滋阴平肝熄风的功能,临床可以归为补肾穴,也可归于开窍穴中。
一些处于浅昏迷的中风患者,针刺人中效果不明显,但如果针刺双侧涌泉穴,患者可在当日或二三日后神志逐渐转清。对于癫痫发作的间歇期,除针刺涌泉穴外,可辨证配伍巨阙、大椎、合谷、太冲、足三里等穴位,以善后并加强治疗效果。涌泉穴从穴性上讲,能滋阴益肾,总偏于补,因此在应用时多用补法,多数宜浅刺,以免伤及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