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札记】3:仰望瓦厂山

仰望瓦厂山

蒙鹏

1

瓦厂山横亘在村子南边。关于其得名,村民说是因前人在山上挖土烧瓦。但具体是什么年代,遗址在什么地方,已经淹没在荒山杂草中,没人知道了。只留下一个“瓦厂山”的地名,在村民之间世代相传。

从北迤逦而来的山脉,像巨龙俯冲而下,在村委会所在的张家垭口出现了缺口,形成了几块平地,而后陡然抬高,一路向南而去,在卡之河和小干河汇合的地方,陡然收住了脚步。平坝村的几个自然村寨,就镶嵌在“巨龙”的脊背和鳞甲上。如果龙有鞍子的话,村委会所在的平地,就是龙鞍。

瓦厂山的山梁上,四五个山头一字排开。住在村委会,开门便见瓦厂山。视野所见,是瓦厂山最北的一个山头。圆圆的山头,拖长的余脉,越看越像蝙蝠。蝙蝠的头正对着村委会和小学。东西向伸展着的翅膀,紧紧地贴在大地上。像是假寐,又像在沉思。

因此,我固执地叫它“蝙蝠山”。

2

村民口中经常念叨的瓦厂山,我心中充满了好奇,或者说是期待。虽然瓦厂山近在咫尺,但我来到村里快一月的时间里,多是雨雾天气,一次也没上去过。恰好这几天放晴,遂和同事登瓦厂山。

看得出来,山腰以前满是一块块的梯土。因为退耕还林还草多年,现在已经被灌木和杂草覆盖了,但隐约还可以看出一点耕种的痕迹。因为没人带路,我们几乎是扒开灌木丛爬着上去。

在山顶和半山腰的一个山包上,各有一圈半米多高的石墙。我围着石墙转了几圈。灌木杂草掩映下的斑驳的风化的石墙,看起来有些年代了。我寻思,这是不是哪个年代留下的时代印记。平坝的赵贤忠老师告诉我,这是村民十多年前垒的,害得我空发了一通思古之幽情。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山顶约宽两亩,有通讯基站。基站是大山的守护神,也是平坝的守护神。站在山顶,整个平坝的远山近树一览无余。套用孔子的话,叫做“登瓦厂山而小平坝”。我围着山顶转了几圈,贪婪地把平坝的每一寸土地,都装入自己的心里。

3

蝙蝠山山顶以南,狭窄的山梁延伸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瓦厂山包包。我们信步向那山包包走去。没走多远,便看到半山腰有一条小路,可从山脚通往山顶。

赵老师说,以前从昆寨的建新河经民建村的盐井、平坝村的张家垭口到马场的路,就在瓦厂山的山顶。后来山腰修了公路后,山顶的小路便废弃了。现在,村民们上山干活或是放牛,还走这条小路。

站在山梁上我突然发现,这里的山型像极了一个椅子。我所站的山梁就是椅子的靠背,而蝙蝠山和瓦厂山包包以及向东延伸的余脉,就是椅子的两个边。两条向东的余脉尾端,都有个圆得可爱的小山包,像是椅子主人经常抚摸的结果。

椅子里面是一个麻窝,约三十余亩宽,以前住着苏姓苗家,叫做苏家屋基。现在,这里叫做大麻窝。如今,苏姓苗家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几户其他姓氏的苗家,分布在麻窝的边缘。

越往南树木越多越高大,从灌木渐次变为乔木。冬天的山野,松树青翠,青冈像着了火。一窝窝一片片的火棘,甚是耀眼。落叶一层覆盖一层。山鸡在林间闹过不停。林间越发安静。半山腰偶尔看见几只羊,几头牛,看管的老头不知到哪里去了。

4

瓦厂山的山梁上有个缺口,叫做“补龙筋”。补龙筋的得名,和一个传说有关。

很久以前,有人在瓦厂山的南边尽头的山坡下的浅洞埋了个坟,导致苦瓜河一带鸡不叫、狗不咬。官府派人来查,说是瓦厂山山脉的影响。于是派人挖断了瓦厂山的龙筋,破了瓦厂山的风水。

苦瓜河在昆寨,因两岸苦瓜藤密布而得名。苦瓜藤攀附在柳树上,穿河而过,形成藤桥,因此有“藤桥边”这地名。解放后,苦瓜河改名“建新河”,寓意“建设新生活”。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人们要把挖断的龙筋补上,于是蒸了糯米饭,倒在被挖断的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得名“补龙筋”。如今,补龙筋这个地方的缺口还在。

5

解放初期,纳雍一带匪患猖獗,平坝也不例外。为了提防匪患,人们便在一些较高的山梁上设置“哨棚”,一旦土匪来袭,便吹哨子什么的提醒大家。

哨棚的功能,有点类似古时候的烽火台。

那时候,瓦厂山山顶有个哨棚。土匪被剿灭后,社会治安逐渐好转,哨棚无用武之地,慢慢被废弃,演变成了地名——“老哨棚”。

曾经的瓦厂山森林密布。大跃进时,瓦厂山和其他森林一样,遭到了灭顶之灾。随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又挖杉根(罗汉松的根)充饥,瓦厂山一度成了“和尚山”。后来随着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瓦厂山又恢复了生机。

如今,无论是“瓦厂山”得名,还是“补龙筋”的传说都已远去,唯有瓦厂山,依旧守护着山下的平坝人。

2019.12.14

(0)

相关推荐

  • 我的小名不带狗字|苗族团寨文化记忆|杨焕礼

    苗族团寨文化记忆系列 本文作者  杨焕礼 我的小名不带狗字 小时候,我很羡慕我家左邻右舍的小孩子们,他们不仅男孩子的小名后面带"告",女孩子名字后面也带了"告" ...

  • 群星照耀阳坡湾

    群星照耀阳坡湾 一个长长的午觉后,我从炕上起来,出门去爬山. 每次回到阳坡湾,但凡有一点多余的时间,我都会去爬一爬庄背后这座山. 往山上走时,迎面碰上一个女人,正推着独轮车下山来.她一见我,便停下来笑 ...

  • 黎阳厂对面山上的现代营盘——平坝游之三

    平坝游 贵州游侠 三.黎阳厂对面山上的现代营盘 在停车场上车时,我们看到对面的一座没有树木的远山顶端有一圈完整的石墙,感觉应该是一座营盘.而且形状很美,更像是一座古堡的废墟.我们在领航员改哥的指引下来 ...

  • 骑行圣泉寺

    6.26.2021 四点起,四点15左右就出发了.想往汉王转转回来走市把车子放那上人给保养下,闸,内外胎都要换了.一条珠江路走完,也不快到了.在汉王镇东边一点看到一个小山包上有座小亭子,在京台高速下有 ...

  • 徒步九里山

    近12点骑车到大龙湖地铁站,坐地铁去爬九里山,35分钟左右的车程就到了位于中山北路上的九里山站,顺着正在施工的道路往前走了三五百米,奔着左手的山头就斜插了上去,这个山头相对较高些,从地图上看标示为洪山 ...

  • 离北京200多公里竟然有一座“冰山”?一个光听名字就令人向往的地方!

    有人问自驾君, 天气暖和了该去哪儿玩好? 其实,从北京一直往北, 有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或许有人还不知道, 这里竟然有一座'冰山'! 它就是 坝上草原坝上"第一峰", 它就是 历史 ...

  • 景抒瓦厂(散文)

         文/吴荣会      漾江如银,细碎的阳光在水面上起舞,漾江如带,绵延千里.湍湍急流,缓缓涟漪,逶迤而来.便与瓦厂的山邂逅了.       初入瓦厂,雄峰俊林不一定振憾你的心灵,可满山葱翠一 ...

  • 跑山

    名山各有奇境,各有各的看头.讲头:但要跟逛大卖场.步行街一般的耐走耐看,挨近黄山的休宁齐云山首屈一指. 像我们这样久居平原地带的人,读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样的句子 ...

  • 【驻村札记】4:那艰苦岁月里的杉根粑

    那艰苦岁月里的杉根粑 蒙鹏 在没有来到平坝之前,我只知道杉根可以用于造纸. 所谓杉根,就是杉树的根.杉树是铁坚杉,俗称黑花树,木质坚硬,为我国的珍贵树种.铁坚杉的根肉质厚实,还有糯性,是造纸的原料.以 ...

  • 【驻村札记】2:袖珍的小学

    袖珍的小学 蒙鹏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袖珍的小学. 一边是三间教室,另一边还是三间教室,再一边是一栋三层的教师公租房,最后一边是水泥砖墙,就是整个校园.学校占地,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亩.说是学校,倒像是个 ...

  • 【驻村札记】1:初识平坝

    初识平坝 蒙鹏 对于平坝,我所晓得的是安顺平坝.那是个县,后来改为区了.而我现在所说的平坝,则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在纳雍锅圈岩乡. 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个叫平坝的小村庄存在.第一次知道平坝这个村庄 ...

  • 实干当先创佳绩 勠力同心谱新篇——山圩镇举行2021年新老驻村队员座谈会

    2021年4月22日,山圩镇举行2021年新老驻村队员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感谢全体队员三年以来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等工作中务实求效.苦干实干,取得诸多可喜成绩,激励新一届驻村工作分队接续老队伍,继续在攻 ...

  • 【驻村穆山回眸】之一:李书记攀亲记

    编者按:转眼间,驻村扶贫已经4年有余,回顾在穆山扶贫的日日夜夜,有付出,有激动,有苦恼,有辛酸--此文撰写于2017年8月,写的是初到穆山驻村的日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向东是我驻村工作的搭档.我们 ...

  • 【驻村穆山回眸】之三:朱书记的口头禅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于2017年夏天.文章写好后,本来要在<丹江湖畔>公众号刊发的,但是,朱林森书记一再叮嘱:"不要写我,你要把目光投向基层,多写写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他们的付出才 ...

  • 【驻村穆山回眸】之八:扶贫四年,小山村走出了五十八位大学生

    编者按:驻村扶贫已经圆满画上句号,回顾在穆山扶贫的1498个日日夜夜,有付出,有激动,有苦恼,有辛酸--特别是四年来,每年都要对该村新考入的大学生进行资助.表彰,这种风气在穆山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风, ...

  • 【驻村穆山回眸】之十四:穆山村的房事儿(附今昔对比图片)

    编者按:解决穆山村的住房问题,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从开始争取项目到老百姓入住,经历了两年有余.其中,矛盾多,困难大,坎坎坷坷,一言难尽.如果时间允许,或许将来可以写一本长篇小说.好在最终把房子建好了,老 ...

  • 【驻村穆山回眸】之十六:惜别了,我的父老乡亲

    (淅川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尤太东与新老责任组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人以及村两委在穆山村村部门前合影) 2021年6月7日,淅川文联.县人民医院驻穆山村工作队与淅川县人民院新派驻的穆山村工作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