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中秋》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折桂令·中秋

元代·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

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

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

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词句注释】:

1.折桂令:此调又名《百字折桂令》、《天香引》、《秋风一枝》、《蟾宫曲》。此调为元人小令曲名。

2. 飞镜:比喻中秋之月。

3. 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

4. 银汉:天河。

5. 桂:指传说中月中的桂树。

6. 婆娑:形容桂树的影子舞动。

7. 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诗词题解】

《折桂令·中秋》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所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是描写中秋明月的小令。作者着力描绘了中秋之夜月光格外的澄澈空灵。通过对澄澈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异常清幽宁静的意境与氛围,最后才以对嫦娥发问的形式,抒发了中秋之夜,意欲一醉方休的情致。

【白话译文】

那一轮高飞在天空的明镜,是谁磨制出来的呀?它照遍了整个山河。秋天的露珠清凉凄清,洗过一般明净的秋夜天空里,银河平静地流淌,看不到波澜。这月亮比平时放射出更多的清辉,桂树的影子在舞动,人可以清晰无碍地看到。我不由得高声歌唱,问嫦娥仙子,在这美好的夜晚,怎能不图一醉呢?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创作背景】
蒙元王朝建立后,官场黑暗腐败,张养浩为官廉正,主张清除吏弊,改革政局,虽处位不低,终因直言敢谏两次获罪遭贬,以致晚年在山林过了较长一段隐居生活。
这是一篇熔铸前人诗句、巧妙地以景抒情的佳构,前有姚燧以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书潜赋》作底子写出情思迥异的《黑漆弩》,张养浩则复将辛词加以翻演,写出了这篇咏中秋的《折桂令》。
【整体赏析】

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这一看上去单调、简明的意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时,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抒发。这首双调《折桂令·中秋》即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首句是一个反问,“一轮飞镜谁磨”即是写月。天空中这一轮飞镜般的明月,是谁将它打磨得这般圆滑清亮?比喻和语言虽简单,但不失优雅。这一句反问好像作者在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与月相望后,发出的轻声探问。

“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明亮的月光仿佛照彻了乾坤大地,印透了大好河山。这句紧承上句反问而来,写“飞镜”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延伸。张养浩没有直视月亮的光芒,而是描绘它遍洒在大地、河川、山林上之后的效果。月光与日光不同,不会给人强烈、充满穿透力的印象。月光是阴柔、幽媚之美的代表,“照彻”“印透”是月光无孔不人的渗透、无声无息的轻抚。

“玉露泠冷,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四句,写秋夜里清澈透亮的白露,被此时特有的中秋明月映衬得更加洁白、优美。透明的清白色遍洒在整个秋夜的天空里,洗净了平日银河波浪般的星光。中秋之夜的月,较平常更盛,所以说“比常夜清光更多”。月光通透、明达,照在了庭院中的桂树上。澹澹清夜,树影婆娑,明月清光,相与无碍,共同构成了一幅幽静、空灵的图画。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最后四句又是反问。作者引吭高歌,对月起舞,只愿问问那月中的场合,这般良夜美景,如此动人心弦,此时此地,何不纵情一醉?这四句表现作者月夜赏景中澎湃的情感。嫦娥是明月的代表,也是美丽和孤独的象征。

张养浩自叹不如嫦娥一样,可以长生长在,看尽世间浮华。但他可以亲身体验人间苦辣酸甜,因此又比嫦娥幸福。这种现世世界的情感与自然世界的永恒之间的矛盾,又一次激起了作者无限悲伤的情绪,所以说“不醉如何”。

总体来说,《折桂令》一曲所描写的月亮既不同于“秦时明月汉时关”,又不同于“月有阴晴圆缺”,更不同于“对影成三人”,但又确确实实继承了先辈文人对月这一意象的阐释,独具空灵、幽远的艺术特色。

(0)

相关推荐

  • 张养浩中秋望月,写下一首《折桂令·中秋》,成为元代最经典的中秋散曲之一(该文内还有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中秋诗词,公认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第一,胡仔表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这话得到了后世很多人的认可.其实中秋诗词,除了苏轼这首知名度极高的作品外,还有很多 ...

  • 月光下的孤影(图)

    2 玉龙县民族中学高54班 史 静 指导老师 刘兴文 月,是时隐时现的舞者:月,是相思无眠的游子. 又是一个中秋夜,"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银色的光晕在漆黑的夜幕里流淌.几朵乌 ...

  • 折桂令中秋赏析

    <折桂令·中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

  • 红楼梦: 为何黛玉总是病恹恹的? 原来她有一个坏习惯, 现代人也有

    红楼梦:为何黛玉总是病恹恹的?原来她有一个坏习惯,现代人也有 一提起林黛玉大家都会想到她病怜怜的样子,着实让人怜惜.其实林黛玉身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弱多病,这病是娘胎里带出来的,也称之为先天不足之症,福 ...

  • 公元前87年春,病恹恹的汉武帝眯着眼睛躺...

    公元前87年春,病恹恹的汉武帝眯着眼睛躺在龙榻上,无精打采地听着术士的奏报.突然间,他猛地一下弹了起来,厉声对着术士吼道:"什么?你再说一遍!"术士吓得浑身颤抖,跪在地上怯怯地说: ...

  • 中秋专题 | 林芳:共醉今宵(组诗)

    每至佳节别有情,青山秀水起歌声. 秋光入户月尤朗,桂馥娇蕊香正萦. 酒后无人舒袖舞,茶前共友短诗行. 今宵放胆失颜醉,不悔明晨守空樽. 游子吟<中秋>   一 中秋圆月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 ...

  • 大部分男人,为什么喜欢病恹恹的林黛玉?

    点击上方杂谈与时评免费订阅!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 何红雨 | Bye,恹恹的

    一半忧伤  一半幸福 恹恹的 ✿ ✿ ✿ Bye,恹恹的 作者:何红雨 一月中总有几天,人是恹恹的. 其实,并没有生病,只是,只是十分的无精打采罢了. 很想什么也不做,只是懒懒地放任了自己. 吃点美食 ...

  • 公元912年六月,后梁太祖朱温正病恹恹地...

    公元912年六月,后梁太祖朱温正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半夜,五百牙兵突然砍断门闩进入,到达寝殿.朱温听见动静,猛地惊起,看见来人,顿时怒发冲冠,大呼:"我早就怀疑你这贼子,只恨没有早点杀死你!& ...

  • 孙继霞硬笔书法《折桂令.中秋》

    孙继霞硬笔书法《折桂令.中秋》

  • 中秋团圆夜,明月醉江南

    中秋佳节,万家团圆日,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有千里阻隔的相思!在这样一个中国隆重的传统节日里,再次让我们为情所牵挂,"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千里寄相思",&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