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个有才华的“调皮鬼”
宋一代中,我极喜欢的两个艺术家有两位,一位是苏东坡,一位是米芾。喜欢米芾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调皮,他的真性情。
(米芾像)
苏东坡活了64岁,不算长寿,一生在颠沛流离中过活,人生起起落落(艺术家的人生都不是平凡的,否则不可能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
米芾当然也不算长寿,他比苏东坡平顺一些,他基本把自己困锁在艺术领域,也就是说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艺术上,又加上他以疯癫自保,因此他该是能长寿的,但与苏东坡同时代的米芾也只活了57岁。我猜想大概是天妒英才的原因,米芾是个天才,所以短命,这跟王勃只活了26,而卢照邻只活了15岁是一样的道理。
米芾是个天才,据说他6岁的时候就“日读律诗百首,过目即成诵”,一天背100首律诗,而且是过目成诵。18岁时,他因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到53岁被召为书画学博士,并擢礼部员外郎,所以我们现在有人称他为“米南宫”,他一辈子改过太多的别号,什么襄阳漫士,廘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无碍居士,净名庵主……于是,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都说米芾“性好奇,故屡变其称如是”,这家伙性子太奇怪了,名字改来改去的……
米芾一辈子当官没取得过啥重大的政绩,有一次他在雍丘任上,天大旱,闹蝗灾,于是米芾就派人捕捉蝗虫,但很明显,他的手下办事不彻底,采取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县的蝗虫驱赶到邻县完事,邻县的官员肯定不干了,给他写信说理,米芾倒也干脆,干脆回了他一首《驱蝗虫诗》:“蝗虫元是空飞物,天遣来为百姓灾。本县若还驱得去,贵司却请打回来。”哈哈,你有本事你赶回来啊!
米芾爱石出名,他曾经见到好看的石头就下拜,口称“石兄”,啥事都不管了,传他在涟水做官时,藏在书屋玩石头不出来办公,他的上级按察使杨次公去见他,劝他不能以石废事。米芾连取数石,一石比一石妙,在杨次公面前翻来翻去,并说:“这样的石头,我怎能不爱?”谁知,杨次公突然从米芾手上夺下一石,说着“非独公爱,我亦爱也”,便上车“逃”走了。其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也爱石,因此才有可能容忍“因石废公”的米芾。
(宋徽宗画《祥龙石图》局部)
砚石古又称“研山”,属文房石类。爱石成痴的米芾当然爱砚,这种情况宋徽宗是知道的,一次宋徽宗让米芾以两韵诗草书御屏,实际上他是想见识一下米芾的书法。米芾举笔就写,从上而下,洋洋洒洒,墨下如线,宋徽宗看后大加赞赏,米芾看到皇上高兴,随即将刚才写字蓄墨的砚台装入怀中,完全不顾墨汁四处飞溅,调皮米芾满身都是墨汁,他的说法是:这方砚我已经用过,皇上就不能再用了,请求就赏赐给我吧。宋徽宗见他这样的状态,答应了。米芾爱砚之深,将砚比做自己的头,于是就抱着这方砚共眠数日。当然,他爱砚不仅仅是为了赏砚,而是不断地加以研究,他对各种砚台的产地、色泽、细润、工艺都作了论述,写了一本书就叫《砚史》,跟他写的《书史》、《画史》并传后世,于书法,于绘画,石砚的见识都对后世影响巨大。
当然,米芾最著名的还是他的书法,他临写古本,能把古帖写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清代,乾隆皇帝把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定为“三希”,其中被收入“三希”之一的《中秋帖》整篇只有22个字,乾隆皇帝一直认为《中秋帖》是王献之的真迹,但现在大家已公认这是米芾一个并不忠实的临本,米芾把这22个字“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写的“如火筯画灰,连属无端末”的一笔书,首尾气势的连贯,完全不输于王献之,当然,米芾也由此被后人常常安上“作伪”的帽子。
(《中秋帖》)
其实,很多“作伪”的“事迹”是因为一个叫“王诜”的人,这个人是个画家,跟宋徽宗是好朋友,是当朝驸马,也跟苏东坡是好朋友,《水浒传》中那位被人骂得不成样子的高俅,就是王诜的小跟班。王诜也是米芾的朋友,他每收藏到好的古本字帖,就请米芾过府临摹,米芾临摹的手迹都被王诜派人专门收集,重新装裱,当成真迹来兜售,这是“假货”源头,另外,米芾本人有时候也会觉得好玩,也介入“作伪”的队伍,米芾就是调皮,觉得好玩,王诜是用来敛财。以上的《中秋帖》可能由此而来。
宋代大文人沈括写过一本书叫《梦溪笔谈》,其中记录大量的艺人轶事,但对当代声名显著的米芾却只字未提,这其中也有些故事:
有一天,米芾、林希、章惇、张询等人在镇江甘露寺净名斋中雅会,大家都拿出自己收藏的书画藏品,大家一起品赏,沈括也在场,他出示了一卷米芾早年临写的王献之帖,米芾见到之后非常吃惊,说:这分明就是我写的吗,沈括一听大怒说:我已经收藏很久了,怎么可能是你写的呢?从此米芾跟沈括结怨至深。沈括写书,怎么可能再写米芾的事儿。
(中国邮政发行的米芾《蜀素帖》邮票)
蜀素帖是米芾的杰作,也算是调皮米芾的一点才华”证据“。“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因为材料太好了,再加上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于是,一直没有人敢写,“蜀素”经宋代湖州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受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完全不在意,他才胆过人,当仁不让,别人传几代不敢写的,他就敢写,于是他一口气写了自己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气息超迈的《蜀素帖》可说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来形容。用笔的快慢、轻重、起收及转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结体偏纵长倾侧,表现灵动。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写法,极尽变化之能事。书风完全显露出米芾“不偶于俗”的人格特质。
米芾这个调皮的文人书法家,一生有多少让人叹息的不同寻常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