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昌邑拒贿

东汉时期有一个名叫杨震的大清官,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成为当时的一代名儒,朝廷屡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没有接受,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最终老死家中。

杨震(字伯起)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聪明好学,知书达理,特别在人格追求上他都是以古代先贤为榜样,从而养成了清正廉洁、虚心好学的高贵品质。当时,今文经学居官学正统地位,非常盛行。他为了通晓今文经学的深刻含义,就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桓郁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既显赫又有很高学术威望的经学大师。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总是刨根问底,认真研究,直到弄清楚、弄明白为止。杨震一直忠心于对教育事业,任教三十多年,广收门徒,传授学业,他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学生多达3000余人,素有“杨震槐市”之说。他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师德情操被人们誉为“槐市遗风”,时人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杨震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材,如虞放、陈翼等人。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很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由于他的人品和才学有目共睹,多次得到升迁,官越做越大,先后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山阳郡昌邑县,县令王密是他从前在荆州做刺史时举荐的“茂才”。到了昌邑县,杨震想见一下久违的学生,顺便检验一下学生的政绩,就住在了昌邑县驿站里。王密一听恩师路过自己的辖区,在几天前就酝酿着如何报答老师的知遇之恩,特意为恩师在县衙准备了舒适的住所。有差役报告说杨刺史已经住在了驿站里,王密赶紧骑马踏着夜色来驿站拜见杨震。

“恩师在上,受学生一拜。”王密一见到杨震,俯身就拜。师生相见,格外亲切,两人屈膝长谈,谈了一个时辰之后。王密看了看简陋的驿站说道:“恩师,这里条件太简陋了,学生早就为恩师在县衙准备了舒适的房间,也为恩师备好了精美的宴席,请恩师随学生去县衙吧。”

“房间再好也是睡一张床,饭食在精美,也是为了吃饱肚子,我在这里有朝廷安排接待就已经很好了,不用你费心了,为官一定要为民着想,不可以权谋私,作威作福。”杨震不软不硬地警告说。

王密一听,知道老师误解了自己,赶紧回答说:“恩师高风亮节,学生岂敢违背恩是的教诲。学生是把我的住所让出来给恩师来住,置办的酒席也是用的学生俸禄,不敢丝毫占用朝廷的。”

杨震一听,倍觉欣慰,“哈哈”大笑起来,爽朗的笑声划破了驿站的夜空。

王密辞别恩师回到了县衙,总觉得好不容易见恩师一面,知遇之恩难以报答。不知不觉到了深夜,王密把自己积攒了一年多的十斤黄金揣在腰里,偷偷地再次来到驿站杨震的住所,透过窗户,看到杨震在灰暗的油灯下伏案读书,王密敲了敲门。

“谁呀?”听到敲门声,杨震问道。

“我是王密,恩师。”王密回答道。

“你怎么又回来了,有什么事吗?快进来。”杨震赶紧起身离开几案,快步走到门口把门打开。

“学生深夜到访,惊扰了恩师。学生起自布衣之中,没有恩师的举荐,学生就没有今天。感谢朝廷给咱们师徒一次见面的机会,让学生能当面答谢恩师的恩典,我这里黄金十斤,是我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请恩师笑纳。”说着,王密走进屋来,把黄金恭恭敬敬地放在桌子上,杨震见到金子,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

杨震听王密这么一说,就严肃地告诉王密:“王密,咱俩可是推心置腹的老朋友,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

王密看到恩师杨震严肃的表情,情不自禁紧张起来,脊梁骨的汗都冒出来了,赶紧回答说:“恩师,我来这里,深更半夜没有谁知道这件事。”

杨震立即反驳道:“王密,你说错了,这件事至少有四个神人知道。”

王密大惑不解地看着杨震,杨震慢悠悠地说:“这件事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听杨震解释后,非常惭愧,立即道歉说:“多谢恩师教导,学生一定以老师为榜样,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多做善事。”从此之后,王密处处以老师杨震为榜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把昌邑县治理的井井有条,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无为境界,因此而受到朝廷的多次嘉奖。

再说杨震离开昌邑到东莱赴任,郡太守丞戈郛盛宴接风。杨震叹曰:“我等一餐,百户民食。”问清这顿盛宴的费用多少,遂以途中省下的车船费交付,戈郛面露愠色。杨震曰:“本官初至,以酒结识同僚,国事民事,今后仰仗兄与众位。”

次日清晨,杨震从仆魏南羊(据杨春《札记》中《魏南羊传》载,魏南羊比杨震小二十岁,十一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有幸被杨震收留,一直伴随杨震左右。杨震故去次年,魏南羊离世,时年五十四岁,入杨氏墓地,受杨门后人祭祀)开门,见门枢石下遗钱一贯,寻无人迹,遂进内禀告。杨震曰:“杂役一月之资,失者苦矣。”魏南羊衙内遍寻,有知情者秘告,言太守丞因仇摆宴事,其亲随以钱买笑矣。南羊愤曰:“途宿昌邑,邑令怀金十斤欲报家爷举荐之恩,家爷低言透壁,四知掷地有声,乃立地顶天真男子,以钱买笑枉费心思。”答问间,南羊至丞居隔墙投钱,悻悻而去。从此,杨震昌邑深夜据贿的故事在东莱一带传播开来。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太尉杨震被宦官中常侍樊丰陷害罢官归乡,途中,耿直的杨震不堪受辱,饮鸩自杀。永建元年 (公元125年),汉顺帝刘保即位,樊丰、周广等伏诛,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朝廷为杨震申诉冤情,朝臣都一致称赞杨震的忠诚,朝廷下诏为杨震平反昭雪,以礼改葬在华阴潼亭,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来为杨震送葬。葬前十几天,有一只一丈多高的大鸟,飞到杨震灵柩前,低着头悲哀地鸣叫,眼泪都流湿了地面,直到把杨震安葬完之后才飞走。郡守将这一情况赶紧上报朝廷,再加上当时灾异现象连续出现,汉顺帝感悟到杨震的冤屈,于是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谄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我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是多么危险啊!现在使太守丞用中牢祭祀,如果您的灵魂显灵的话,请来享受这些祭品吧。”人们在杨震墓前立石鸟像,以此来纪念他。曾经发生在昌邑县杨震却金的事迹也受到朝廷嘉奖,昌邑县令商博为了迎合朝廷,率先在昌邑县衙大堂上悬挂了“四知堂”匾额,在县衙左侧立了“四知台”、右侧立了“杨震拒金处”石碑,以此来警示教育世人。后来,“震台月霁”为昌邑古城中的八景之一。夜来月光与台掩映,台如冰丘,登台若挹太守清光,故称“震台月霁”。古人赞曰:

数尺高台土一丘,杨公经此王公留。

四知侃侃言犹在,千载悠悠颂不休。

昌邑的老百姓对王密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和杨震一尘不染的崇高风尚所感动,自发集资在县衙旁边建造了王公祠、杨公祠和杨公纪念塔。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这些建筑都消失在千百年来的洪水中不复存在了。只有杨震拒贿的故事流芳百世,熠熠生辉。后人有诗赞曰:

人间无处不天公,却笑黄金馈夜中。

千载四知台下过,马头犹自起清风。

唐代诗人胡曾途径杨震家乡时,睹物思人,浮想联翩,遂吟诵《咏史诗·关西》一首,诗曰:

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

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清代杨氏族人杨四清在拜谒杨震墓时,口占一绝《谒远祖太尉墓》,赞曰:

驻马前瞻太尉祠,遥望世代不胜悲。

一朝正气存三疏,千古清风有四知。

据明代莱州知府胡仲谋编纂的《东莱野语》记载:明洪武三十年,太祖朱元璋下旨严惩贪官污吏,处死贪赃枉法的驸马欧阳伦,在全国大兴清正廉明之风。开国功臣武定侯、营国公郭英曾经在史书上了解到家乡昌邑发生过杨震据贿的事,他为了博取太祖得欢心,于是在家乡城内建起“四知庙”,庙内塑有杨震像,还在城西北筑起“辞金台”,台上建了“辞金亭”,以颂扬杨震,斥责王密。然而,王密爱民如子的廉政事迹深入民心,昌邑百姓认为郭英的做法有损王密县令的廉洁形象,于是,“四知庙”竣工当晚,庙内壁画上的王密像就被人刮掉,杨震的塑像脸面也被涂白。为了把此事做好,郭英不得不亲自出面,摆下酒席,宴请当地长者,对其中原委作了详细解释,百姓毁庙像一事才算平息。

昌邑作为古老的县级行政机构,历朝历代的昌邑县令都把这件事作为自己政务内的一份莫大的荣耀,无比珍惜,历届朝廷更是把这里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教育基地。清嘉庆十二年(1796年)肆月,当时的名士陈彦升等人立“缺金碑”,该碑碑头双龙腾武,四周花纹镶边。高180厘米,宽.65厘米,厚25厘米,碑阳中间刻着“汉太尉伯起杨公却金处”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四周洋洋洒洒千言小字,简介昌邑的起源、名人及杨震却金的典故。碑阴刻有杨震的生平和事迹。

在临界金乡县,也发现了一块“杨震却金碑”,这块碑是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金乡县知事唐翼猷仿效昌邑陈彦升的做法而在金乡县衙公堂门口左侧立的“汉杨震却金处”石碑。该碑横条状,阳刻。长163厘米,宽64.5厘米,厚17厘米。碑正面题刻“汉杨震却金处”。碑文正楷,数百字记述了杨震却金的来历,书丹人为曾做过清直隶知县的昌邑人李庭。

悠悠历史长河,涤荡而存的是浩然正气,杨震的一生,为官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为人则是坦坦荡荡,清清白白。他官位虽高,生活却很清贫,从不接受任何人的私人馈赠,以至于他的子孙经常跟着他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吃的家常便饭以素食为主,如果吃一次肉就是很好的改善生活了。家人出行都是步行,他乘坐的轿经常闲置不用,更别说家人利用他的职务之便坐他的轿了。他的老朋友看到这些就劝他说:“你身为大官,生活却如此贫困,为什么不利用职务之便,给孩子们留下一些家业,以后让他们过富裕生活呢?”杨震回答说:“你还是不了解我呀,别人把财产作为财富留给子孙,我是把清廉作为财富留给子孙,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不是留给他们最大的财富吗?这是无论多少黄金也无法交换的财富。”

唐朝诗人周昙赞曰:为国推贤匪惠私,十金为报遽相危。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