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风雨,4次重要转折,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从2019年华为被某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后,有关华为的一切,时时吸引着大众的眼球。那段时间,一向低调的任正非每两周就会出来接受媒体采访,大众对华为的关注也前所未有的高涨。任正非带领的华为所做出得一系列回应,在当时也得到大家的称赞,同时也涌现了一批跟华为学习的企业,大家都想知道华为是怎么在30年间从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公司,成长为今天这样一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公司。

最近邓斌就写了一本书叫《华为成长之路》,他提出我们不应该直接去学习华为的现在,而是要学习华为是如何成为现在的华为。邓斌,书享界创始人兼CEO,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任职华为11年,持续跟踪研究华为管理16年的研究者,著有《华为管理之道》《华为成长之路》。本书以华为30多年发展中的22个关键事件为主线,让读者看到华为是如何成为今天的华为,同时作者也希望做企业的人从华为的发展中对华为精神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启发更多的中国企业成长起来,走出国门,跟华为一起为国而战。

在本书中,作者把华为30多年的发展,分成4个不同的阶段,让我们一起跟随这几个阶段去学习华为如何成为今天的华为。

1、先要活下去

任正非43岁成立华为,他称自己是由于幼稚才进入通信行业,他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很能说明当时通信行业的现状,初创的华为就像一只蚂蚁,站在大象的脚下。当时进入通信行业的都是像西门子,爱立信,诺基亚这种大企业,所以华为早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任正非通过战友引荐开始做的是代理交换机业务,头几年也赚到了一点钱,但是代理别人的产品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订单的时候,厂家不供货,没有产品卖,公司就赚不到钱,没钱赚就活不下去。为了活下去,任正非做出了一个决定,花大钱研发自己的产品。

华为这样的民企,在产品没有研发出来之前,是很从银行贷出钱的,为了解决钱的问题,任正非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员工持股,把员工和公司利益绑定在一起。据华为创业元老、华为北京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刘平回忆,有一个阶段,华为在发薪时,只发一半,另一半打白条给他,这些工资算在账上,后来变成华为的股份,最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看到现在成功的华为,我们会忍不住感叹任正非真的太牛了,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但从那个时期看,任正非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一切决定都是为了华为能活下去。

2、企业精神的形成

华为自主研发的产品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终于可以投入商用了,但是在当时,像华为这种不起眼的小公司,没有公司愿意购买华为的产品。

任正非看到大通信公司把力量集中在大城市,他由此做出了一个决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产品在大城市里卖不掉,就从农村开始,华为选择了偏远的农村和小县城这种区域,从服务入手,以往大公司在这种区域派1个人,华为就派3个人,集中力量做好服务。

为了占领市场,在这个阶段,任正非放权给一线办事处,一线有非常大的权力。凡事都有两面性,放权给一线,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华为在通信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有些分公司的权利过大,不愿听从公司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任正非为此非常忧虑,负责市场工作的孙亚芳提出了“市场部集体大辞职”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市场部的所有员工都要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辞职报告,表明如果我的能力不适应现有岗位,我愿意把岗位让给更优秀的人;另一份是述职报告,主要内容是如果让我继续担任现有的岗位,我将做出哪些改变。

在这次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中,任正非把曾为市场部立过大功的代理总裁毛生江免职了,这一举动让其他人意识到,自己的功劳再大,也大不过毛生江,所以报告交上去,不管什么样的结果,就都不算什么事了。任正非用“大义灭亲”这一招立了威信,收回了领导权。

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事件明确了华为的用人准则“干部能上能下”“兵为一将用,而非兵为一将有”“干部听从公司统一调度”,这次事件也为华为后面在全球范围内的“调兵遣将”打下了基础。

3、永远有危机意识

任正非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他总是在局面大好的情况下,做出悲观的预判,用任正非的话说:“失败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正是这样的危机意识,华为才能从容应对19年的实体清单事件。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把华为列为“实体清单”,任正非也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我们通过新闻发布会知道,华为在和平时期就开始布局“备胎计划”。

其实早在15年前,也就是2004年10月,基于任正非“10年以后,我们要面临与美国企业的激烈冲突,要有思想准备”的假设,华为成立了全资芯片研发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海思就是任正非在发布会上提到的“备胎计划”,任正非对海思的总负责人说:也许你研发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永远也不会排上用场,但是你还是要往最好的方向去研究,万一要用呢!

在十几年以前,任正非从战略方面考虑,早早布局了“备胎计划”,正是备胎计划让华为有备无患,把一次危机变成了转机。这都得益于任正非正非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未算胜先算败”的习惯。

《华为成长之路》提出:经营企业是一场无限的游戏,没有边界,没有终点,只有赶路。其实,人生也是一样,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常态,只有不停的往前赶路才是常态。

我建议大家读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它在告诉我们影响华为的22个关键事件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人生有所领悟。人的一生,有时候跟经营企业一样,总有那么几件影响我们人生的关键事件,所以我们要学会往前看几年,用长远的眼光来应对当下的选择,希望将来回顾度过的几十年,我们都能把关键的那几步路走好。

在我看来,与其后悔过去没有走好关键的几步路,不如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把握好将来会遇到的关键事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