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晒18岁照,可还记得那年的“芳华”?
❤ 仪式感,储存生命中的那些美好
昨天是2017年12月30日,星期六,高三的学生正常上课的日子。
一个平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可细细一想,也是孩子们2017年的最后一天课了。
待到2018年6月高考过后,他们就要高中毕业了。
毕业意味着分离,从此天各一方,各奔前程。
按我之前跟孩子们开玩笑的口吻,等到2018年6月8日,我们彼此的师生关系将“合同到期”,他们将是“期满释放”。
是的,对于内心煎熬的孩子来说,无论他们称紫色城堡的学校为紫色监狱也好,还是戏称这里是“关押限制之地”也罢(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高一高二的时候是每周五晚上回家,而高三的孩子,是每周六晚上回家,周日晚上回来,有些孩子每次回校前就开玩笑地说我回“监狱”了)
作为班主任,总想提前为他们做点什么。
来点仪式上的纪念,待孩子们若干年后的回首?!
回忆我的高三,除了学习,没日没夜的学习,永无止境地考试,起起伏伏的分数在心里激荡起的无数次涟漪和波澜之外,在我的记忆里,竟然什么都没有了。
15年前,我高考毕业,
喔,高考离我竟然已经有十五年了!
竟然都没有什么温情的东西储存了?!
也没有什么特别温暖的记忆珍藏心底了?
竟然没有享受学习、感受考试的那份快乐的记忆留下来?
喔,庆幸还有一点那时候的记忆感受!
高三的压力感、单调枯燥感和那时候对学习和生活无法避免的迷茫感,还有对学习意义、高考意义的思考以及高中生活的质疑。。。。。
我经常在想,学生毕业之后对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究竟还能记住多少呢?
还记得英语老师上课时讲的哪个重点词汇用法,哪道语法题吗?
你还记得数学老师上课讲的抛物线吗?
你还记得语文老师上课曾激情澎湃地讲过哪篇古文诗词吗?
多年以后,再回首起来 ,记忆都是模糊的,能记住的,只是当时的感受、情绪还有情感……
当青春逝去,韶华不再,我们还留下了什么?
或许,是内心深底那份未曾被唤醒的记忆吧;或多或少,还在心里,还在大脑的潜意识里。
十五年前的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十五年后的我,是一名高三老师,兼班主任。
每每看着风华正茂的高三学生时,我经常会忍不住去回忆自己的十八岁,可是我却经常回忆不起什么特别的瞬间。除了学习,从天刚蒙蒙亮就早起晨读,到深夜还在挑灯夜战,除了吃饭 ,睡觉,便是学习,还有上午第一节课堂或课间打瞌睡,印象中,高三的觉,好像是永远都不够睡的。
在默默观察中陪伴带了我近三年的学生们,看着有些孩子整日埋头于学习,惜时惜到头都舍不得抬的时候;在课堂课外,瞥见有些孩子一脸迷茫或满眼茫然的眼神时,我情不自禁会想,当这些孩子毕业离开母校后,在他们的记忆里,在他们大脑的褶皱里,除了没日没夜的学习,除了永无止境的考试,除了起伏变化的分数以及所带来的一系列心路变幻历程和“副产品”之外,究竟还能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些什么呢?
我,此刻又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呢?
冬至日那天,下午3点钟我提议给孩子们节日准备点吃的,家长们相当给力支持,3点15分就下好了单,晚上9点半香喷喷的Pizza和鸡米花等准时送到了学校门口。晚上近10点,快下自习时,当几个男生把这些吃的搬进教室时,从早上6点多起床学习,学到晚上10点估计已是饥肠辘辘的孩子们一转脸上的压抑和疲惫,露出了久违的、开心的笑容,吃得也嗨,我这个班主任在现场看得也很开心。
就在我们日复一日、忙忙碌碌的生活中除了感受着身心俱疲,这些小小的节日仪式纪念,我在想是否能给我的学生们储存一些温暖而又美好的高三记忆呢?
我一直相信,这种自然的仪式感,庄重而有意义,它足以让平凡的日子里散发出光芒。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比眼前的学习、比暂时的成绩更重要的人生教育重大课题呢。
教育的最大意义,不是我学会了几道数学题,我背会了几个英语单词,而是题目背后的思考、反思、总结,还有面对枯燥记忆背后学生的那份刻苦付出、忍耐坚持,以及最后带来的家校共同的教育合力、教育影响的发散力和内在的辐射触动。
回首,我们的18岁。
18岁那年成绩的好坏,并没有最终决定我们今天最根本的幸福指数。
决定我们今天是否幸福的教育因素太多。学会学习,只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让我们能有一技之长,有立足的根本;学会生活,是决定我们今后生活能否幸福的重要能力。生活不易,走过18岁,承担责任,走过风雨,心中有爱的记忆才足以支撑并创造属于自己生命的希望和未来。
可每日重压力之下、日复一日的作业量下,爱,从何而来?持久的动力从何而来?
爱,可以来自家人、同学、老师的鼓励,还有班级氛围的内在鼓舞力量。
于是,又一个灵感闪现。
于是,昨日2017年12月30日的六层蛋糕、38磅,够80位师生共享的一个微型活动会放学后在班级里聚焦,孩子们说这样的灵感,希望能够多来。
下午4点45分放学,我邀请了科任老师,还有高二就出国了的几位孩子们回家看看,和全班同学们一起来了一个有仪式感的纪念性活动。班长主持,恒基同学恰好那天生日,带着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吹蜡烛纪念这即将逝去的2017年,一起勇敢地迎接18年的到来。各科代表们现场代表同学们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和新年祝福,为老师们戴上了暖暖的围巾,送上新年礼物,款款深情,浓情蜜意地表达感恩之情,让现场的我们为之动容。
师生之间能在一起相伴三年,这是上天赐予的缘分。
无论缘深缘浅,在一起时就相互珍惜,温暖彼此。
待再回首时,不负韶华,不悔记忆。
我不知道我的这些灵感能给我生命中的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影响,或许有的孩子当时就有触动;或许,有的还要等到15年后再回首18岁的记忆时才知道。那时候,在他们的记忆里,不知是否还记得下晚自习后那顿饥肠辘辘过后香甜的Pizza, 还有那份惊喜、霸气的六层蛋糕跨年仪式呢?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很多工作和生活之所以平淡无趣,其实正是缺乏了仪式感。
我真心希望我所创造的这些仪式感,能让孩子们在高三某个内心黑暗的日子里,能看到光,能感受到爱,感受到大集体、家人所创造的温暖与动力,更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如上图一孩子发朋友圈感慨这个跨年蛋糕仪式时说:家人一样的存在。
我想,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仪式感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感觉是在生活,而那些给你带来仪式感的人,往往都是爱你的人。
我发现,原来我是很爱我的工作和学生的,因为我每一个灵感的瞬间,折射出来的都是仪式感。
我一直相信,仪式感的存在,庄重而又有着重大意义,它会让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散发出光芒,温暖有爱。
❤ Hello,2018
今天一早起床翻看朋友圈,都已被各种18岁照刷屏。
看到熟悉同事、朋友的18岁青葱岁月照,各有各的帅气、靓丽,那时候的我们都风华正茂,芳华动人。忍不住感慨:青春,真美!
无意中看到我的一位同学晒的18岁记忆,发现竟然有自己的一张初中青涩照,而那时候的记忆,却早已模糊了。我甚至都记不得是哪年照的, 后来问起同学,说是1999年,那时候,我们恰好初三毕业,回到学校后门的那个小池塘边照的。我也放在了我的朋友圈里回忆和纪念已经回不去的18岁,我的学生们竟然都能够认出我来,后排左2,哈哈头上戴犄角的那位,说我还是那一脸招牌笑容。
时光,带走了青春,封存了记忆;淡去了感受,抹去了岁月,只愿那一脸笑容,仍还在。
恍惚中发现,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原来肌肉是有记忆的;微笑,也是会习惯的,而习惯,也是一种岁月的痕迹。
2017年11月25日,运动会开幕式后我们在镜头下有了这张记忆,我的一个学生也用文字记下了这一刻。
此刻,历史上2018年第一天,我用自己习惯的文字记忆方式和内心记录的仪式感来纪念我的日子,感谢2017年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愿意或者不愿意的,They came for a reson. 存在,即是合理的。
Respect,Forgive , Love!
谢谢新年阅读!
2018,让我们继续勇敢地向前出发!
祝福!!!
也欢迎你留言你的18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