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石的水墨艺术精华。
来源:柳州奇石馆。
画面石的水墨艺术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如果论及其对中国的艺术,尤其是对绘画和赏石艺术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时至今日,它依然承载着东方人对这一文化特有的情结和理想。
【江山多娇】长江石
由于中华民族认识自然和走进自然的思维发端于“天人合一”,所以从一开始便确立了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关系。在数千年的人文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始终将社会原则、人事行为和文化艺术置于“自然”这一坐标之上,保持着特有的审美气质和文化心态,从而展示出东方文明有别于其它民族的艺术个性。
【黄山云烟】广西国画石
纵观人类历史,你会惊奇的发现,至少在2000年以前,世界上的民族起码有20种以上的古代语系和文字,但保留至今并被广泛使用着的却仅剩汉字一家。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自然观念,以及状物象形的结字绘画方法,充分演绎了人与自然的情缘。
【终南阴岭秀】大湾石
人们发现,中国绘画最早采用的表现形式就是色彩和线条。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再到其它绘画纹饰,大都采用黑白和天然矿物颜料进行描绘。朱砂、土红、黄丹、植物色、青黛等自然古朴的色彩,豪放的纹样,大小不一的点线面的装饰美,充分显现了色彩与线条相辅相成的和谐美。
【江南岸】大湾石
到了唐代以后,由于文人参与绘画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才使绘画材料发生了较大变化。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就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主”,一语道出中国画就是水墨画。
【晚棹】大湾石
自此以后,历代文人画家基本放弃了对色彩的追求,色彩也就在画面上逐渐退居附属的地位。先墨后色,以墨代色,以墨设色,色随墨走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一条不成文的法则。
【松溪渔隐图】广西国画石
中国绘画在与自然的融合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受画外佛、道、儒家思想影响极深。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农业经济模式,在为中国文人士大夫提供挥洒情感土壤的同时,也使中国绘画以儒化了的思想构筑起自己的艺术思维模式和艺术精神框架。
【绿草苍苍 白露茫茫】大理石画
因此,“意向、气韵、空灵和境界”便成为艺术审美的标准。画家们在选材上也多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手中笔墨的浓淡枯润,用笔的轻重舒缓,展示对自然的写照与呼唤,流露情系山水的皈依之情。
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中国人的赏石观念与其十分相似。如果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中国人对赏石的发现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把绘画艺术思维深深地埋藏在脑海里,并借助于石材上所提供的纹、质、形、色等天然“技巧”,一旦发现了自然的艺术美,就会把自己的思想观念与艺术美结合起来,完成主题思想的创作。
因此,中国人采集赏石,要么观其造型:造型石者,能缩龙成寸,以小见大,其峰峦壑坡,高下曲回之势展示大山的雄浑与幽远,给人以重回自然的感受。要么观其纹理:纹理石者,能见大自然之造化,似人似物,天斧神镂,妙手天成,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书画艺术的浸染。因此人们说,赏石与书画同源,画中必有山石,石中必有书画。
【华夏魂】大渡河水墨画
“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清人赵继恒短短几句小诗,道出了人们赏石的真谛。一方灵性的石头,就是一段山水的浓缩,一段人生的阅历,一段横切的历史,它既无媚姿,又无俗态。
【竞春】广西国画石
它于方寸之间,展现山的雄奇,水的空灵,云的变幻,风的色彩,传递着时光流失的亘古信息。看着这一方方色彩艳丽,笔墨酣畅淋漓,传神精妙,浑然天成的奇石,犹如欣赏一幅幅中国的水墨画,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千百年来,很多画家为追求水墨画的意境神韵而倾其毕生精力,更有众多的收藏家梦想能够获得一件真正的,优秀的大师级水墨画。而今天大自然竟为我们奉献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观赏石水墨画,不能不让人感谢上苍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