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规律与爱——《燕尾蝶和月亮》导读
大自然的规律与爱——《燕尾蝶和月亮》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故事从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开始,月亮悠闲地享受着这静谧的夜,她和小星星们聊天,用月见草花粉打扮自己。
月见草花只在晚上开放,在傍晚来临时,花朵就会慢慢的展开,天亮时就会凋谢,只会盛开一个晚上。有一美丽的传法是这种花朵的开放,是为了让月亮来欣赏的,所以它就得了月见草这样的名字。月见草花粉也只有月亮才知道的护肤品,装扮出美丽的月亮形象。
她突然听到产卵后的燕尾蝶妈妈向自己发出祈祷,乞求她替自己看着孩子们长大。她开始并不想接受这个请求,因为她觉得燕尾蝶宝宝本来就不用靠妈妈养育,而是靠自己的力量醒来长大,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她帮不上什么忙。虽然很为难,但她还是安慰了一直在祈祷中的燕尾蝶,可惜燕尾蝶根本就听不到月亮的声音。
一只大螳螂抓住并慢慢吃掉了燕尾蝶妈妈,月亮很痛心,却只能紧紧地闭上了眼睛。月亮能怎么办呢?这可是大自然的法则啊!
月黑之夜,临终托付,故事便从这一场悲伤的离别开始了。
月亮听到了燕尾蝶的祈祷,虽然她不能做什么,但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和挂念这几只毛毛虫了。她的心,一头挑起燕尾蝶妈妈的嘱咐,一头看顾着这些小毛毛虫的生活。在不知不觉间,月亮把这些小毛毛虫当成了自己的宝宝。
她总是忍不住去悄悄地观察着那些小小的毛毛虫,她时时刻刻地牵挂着他们,默默的站在孩子的身后,把孩子们每一次成长的点滴都珍藏进心里:他们正在慢吞吞地啃咬卵壳,他们睡得正香呢,他们努力地啃树叶,他们进食、睡觉、排便、蜕皮、变色……毛毛虫宝宝们的每一个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月亮守护着毛毛虫,远远地为他们鼓劲,看着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尽管月亮的爱很浓烈,然而月亮并没有以爱的名义干涉毛毛虫的生活,而是按捺着焦急和担忧,静静地等待。
月亮什么都知道,她跟随地球几千万年,天地万物的生存毁灭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是,这一次,因为她听到了燕尾蝶妈妈的祈祷,她心里有了一些变化,一下子有了牵挂和担忧,并且燕尾蝶祈祷的声音总是如影相随。
每当麻雀啾啾鸣叫的时候,每当喜鹊叽叽喳喳的时候,每当红头山雀成群飞舞的时候,每当山斑鸠咕咕叫唤的时候,月亮的心都揪得紧紧的。
经历过风吹雨打和被鸟雀啄食后,十只燕尾蝶宝宝,只剩一只了,在她破茧成蝶的那天,月亮哭了,她见证了燕尾蝶宝宝的成长,动情地说“长得真像她的妈妈!”
月亮不偏不倚,没有批判吃掉蝴蝶的螳螂,也没有苛责只是旁观的自己,甚至也没有对毛毛虫的被吃掉表示忧伤,故事的结尾,在毛毛虫化蝶的时候,也只是淡淡地说:“燕尾蝶飞起来了。”
毛毛虫们是靠自己的力量醒来长大的,必须学会生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为了不被鸟儿们吃掉,他们学会了第一个技能:躲避和隐藏自己,同时面临众多的考验。
第一个考验,受到众多天敌的伤害,喜鹊叼走了一只,长尾山雀吃掉了一只,椿象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一只……
第二个考验也接踵而来,刮风下雨,气温骤降,深秋降临,这对弱小的毛毛虫来说,无疑是更大的考验。
第三个考验,只剩最后一只的毛毛虫出来觅食,遇到了螳螂,勇敢的露出触须,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赶走了螳螂。空中盘旋的山斑鸠从背后叼走了螳螂,毛毛虫可以无忧无虑的开始吃食了。
第四个考验,深秋已至,树叶脱落,毛毛虫没有了食物,毛毛虫一动不动,作茧自缚静待春天的到来。
看着毛毛虫的一天天地独立,一天天的减少,每次经历风险,月亮既充满担忧,又欣喜地看到希望。这就是大自然的残酷,如果毛毛虫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变成蝴蝶,那么他也许就不能在最美的春天翩翩起舞。
其实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法则,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不想不愿意,它就不会发生的。燕尾蝶妈妈被螳螂吃掉是这样,小毛毛虫们需要自己独立去长大,也是这样。
本书画面的艺术感极强,整本书好像笼罩在朦胧的雾光中,生命的残酷与诗意,以及新生力量的坚韧透过作者的画笔展现在纸端。画面也很具有东方气质,生与死都表达得非常含蓄内敛,将生命的顽强与成长的艰难融汇在一则美丽、忧伤的童话故事中,又能让人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和面对困境的勇气,具有无尽的意蕴。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月亮妈妈丰富的情感,那些失落、担心、欣喜、释然等交织的情感,在她的笔下像一面多棱镜一样,展现了不同层次的母爱。
故事多次出现月亮组合的画面,以表征一个时间段月亮的内心起伏、严肃的表情、圆睁的眼睛,还有如影相随的声音。让读者以凝聚的方式,用绘画的语言,用相比较的方式看出主人公的变化;看出毛毛虫被长尾山雀发现、盯上和吃掉的过程,还有喜鹊叼走的大画面覆盖在整个上空,这些都感受到它们的强大与毛毛虫的弱小;看到蝴蝶、螳螂与月亮的重合,让三者集中在这一时刻,看到螳螂的残忍、蝴蝶的无奈和月亮的忧患;而画面远近景的重合,透过树丛间隙看到远景中起伏的山脉和成排的树木,中景的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玩耍,近景中毛毛虫们与克星玩起的躲猫猫的游戏。
这个故事以自然与生命为主题,是一部关于燕尾蝶的生命小史,讲述了蝴蝶的一生,从虫卵变成小青虫,经历艰难险阻破茧成蝶。有点像童话故事,但是却又有极强的科普意义,非常适合4~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万物不仅具有强烈好奇心,也会思考生与死这件事,对死亡话题充满好奇。
还藏着更深的哲理以及许多自然科普知识,蝴蝶的生与死,月的盈缺、四季变化、大自然的法则等等,以及书中一些原本应该很血腥的画面,在李惠利的艺术创作下,让我们觉得死亡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