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要仪式感强一点还是随便一点好

先了解一下,什么叫仪式感?百度的解释是,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准确地讲,这根本不能叫释义,只能说是仪式感的属性之一。倒是仪式感后面括号里的解释更适合一些,即将日常行为仪式化以赋予其意义的行为。

但仍然不准确,仪式感不是行为,它是对仪式感行为的体验和感受。因此,要相对准确地了解什么是仪式感,不妨将“仪式”和“感”分开来,先解释说明,再合并意义。

“仪式”是举行典礼或大会的程序和形式,什么是典礼?典礼就是制度仪礼和执行制度仪礼时举行的隆重仪式。“感”无需解释,即体验和感受。那么仪式感是对仪式、典礼的感知和体验。

在中国古代,重大活动都有一整套整饬、严格的制度仪礼,非常讲究“仪式感”,如朝觐、祭祀、出行。就是人们平常工作、生活等,都要讲究礼仪,比如“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吃要在吃相”;见面要拱手作揖,别离会折柳赋诗;还有饮茶、饮酒、骑、射等,都有一套讲究的仪式。听说过“流觞曲水”吗?那就是古文人喝酒的仪礼。

因此,我们知道,仪式感首先是制度仪礼的要求。我们看《论语》里很多篇章都在讲礼,实际上就是希望人们在做事时要有仪式感。

《乡党篇第十·三》,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钱穆译】君召孔子使作摈相,孔子必变容庄敬,行路如脚下有戒惧般。对同立的其他摈相作揖,左边右边,挥张两手,衣服前后开动,整停不乱。由中庭趋进时,如鸟舒翼,(状态端好)。宾退了,必回复所命,说:“宾不再回头了。”

《乡党篇第十·四》,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跛躇如也。

【钱穆译】孔子跑进公门,必敛身谨敬,像那公门容不下他身子般。不在门中间立,亦不把脚踏门限上。行过国君所常立之位,容色必变,举足盘辟,若履危临深般,说话像不他身子般。牵衣升堂时,敛身屏气,像不呼吸般。待退下自堂,降堂阶一级,颜色便舒展了,怡怡然有和悦之容。走尽堂阶,下及平地,便疾步向前,像鸟张翼般,端好而开展。再过君位时,跛跛躇躇,又是一番起敬。

《乡党篇第十·五》,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钱穆译】孔子为聘使,执君之圭,敛着身,像不胜其重的样子。执圭在上,像和人作揖般,在下,像授物与人般。面色战战兢兢,两足像迈不开步,又像足下有物,循之而前般。及享礼时,便有容色了。神气开发,不再那么作战兢之态了。待作私人相见时,更是愉愉然,和颜满容了。

《乡党篇第十·六》,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麂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钱穆译】君子不把玄色纁色来作衣领与袖之边。不把红色紫色做日常私居之服。当暑天时,在室内穿葛单衣,但出外必加上衣。黑衣内用羔羊皮的裘,素衣用小鹿皮裘,黄衣用狐裘。在家私居时所穿之裘,较出门所穿者稍长,又把右袂裁短些。夜睡必有寝衣,其长过身一半,下及两膝。冬天把狐貉皮来做坐褥。除去在丧事中,大带上没有不佩一切备用的玉器的。除非朝祭用正幅的帷裳,其余所穿裳,总是开剪斜幅缝制的。吊丧不穿黑羔裘,不戴玄色冠。每年正月岁首,必穿着朝服上朝去。

《乡党篇第十·七》,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钱穆译】遇斋戒时,必有特备的浴衣,用布为之。斋时必改变日常的食品,又改变日常的居处。

《乡党篇第十·九》,席不正,不坐。

【钱穆译】席不正,不坐下。

《乡党篇第十·一O》,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钱穆译】乡人饮酒,待老人持杖者离席,也就离席了。逢乡人行傩礼驱鬼,便穿上朝服,立在家庙的东阶上。

《乡党篇第十·一三》,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钱穆译】君赐食物,必正了席位先尝它。君赐腥的,必煮熟后先荐奉于祖先。君赐活的,必养着。侍奉国君同食,在君祭时,便先自吃饭了。遇疾病,君来问视,头着在东边卧,身上加披朝服,还拖上一条大带。君有命来召,不待仆者驾车,径就徒步先行了。

《乡党篇第十·一四》,入太庙,每事问。

【钱穆译】先生走进太庙,遇见每件事,他都要问。

《乡党篇第十·一七》,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钱穆译】升车时,必正立着,两手把执那绳子才上去。在车上,不回着头看,不高声说话,不举起两手来东西指点。

上面都是讲孔子平常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都有浓浓的仪式感。为什么?孔子认为,他做这一切完全是礼的要求。一个人如果不讲礼,没有礼的约束,就和鄙夫、小人等没什么差别了。孔子希望人人能成为君子,并且坚信人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所以他做事有隆重的仪式感不仅是礼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君子的要求。

今天,有人喜欢有仪式感,有人则喜欢放浪形骸、无拘无束,都可以,都无可厚非。这都是个人的选择,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但有没有孰优孰劣呢?那可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但是,相对来说,有仪式感的人会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赞同。为什么呢?因为礼的规范、礼的约束更符合人性正常发展的要求,而无所顾忌、率性而为往往对人们正常的情感有所伤害。

比如在《论语·八佾篇第三·十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钱穆译】先生在祭祖先时,好像真有祖先们在受祭。他祭神时,也好像真有神在他面前般。先生说:“我若不亲身临祭,便只如不祭。”在祭祀时,如果我们没有虔诚的心,没有真诚的情感,那还真的不如不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求仪式感与形式主义完全是两回事。

在《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二二》,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钱穆译】齐陈成子弑其君简公,孔子在家斋戒沐浴了去到鲁国朝廷,告诉鲁哀公道:“陈恒弑了他的君,请快发兵去讨伐他。”哀公道:“你告诉那三位呀!”先生退下说:“因我也还追随在大夫之后,这等大事,不敢不告诉吾君,吾君却说去告诉这三位!”孔子到三家,一一告诉了,三家说:“不可。”先生退下说:“正因我也还追随在大夫之后,不敢不告呀!”

孔子为什么斋戒沐浴?这是礼的要求,也是他作为一个君子的责任。如果不管不顾,或者随便处理,那就违背了礼的要求,失去了一个君子的责任。因此,仪式感也是一个人对自己有理想追求的要求。

所以,仪式感就是我们对待一件事的态度,它虽然不是我们人性最基本的需求,但是却代表一个人是否遵德守礼,是否谨言慎行的体现;代表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注重生活品质的体现;代表一个人是否懂得取悦自己,不随意不将就的体现;代表一个人是否真正了解人生意义,是否懂得人生追求的体现。它不一定针对某个特定的日子或时刻,也不一定针对某个特定的事情或事件,内心有仪式感的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有仪式感的态度。

因此,我们在追求仪式感时,不要拘泥于某一日子或者某一时刻,也不用拘泥于某一事情或事件,也不用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或形式,重要的是,我们通过仪式感的追求,让生活更美好,生活更有品质,让我们变得更好,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0)

相关推荐

  • ​从养疾到招魂:儒家的临终关怀理念

    作者简介:王国雨,哲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摘 要:临终礼仪是攸关生死的生命礼仪,也是古代丧礼仪程的前置环节.早期儒家基于上古临终关照实践而书写的临终礼仪,集中记载于<仪礼 ...

  • 薛永武:孔子的饮食文化与行为方式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非常注重饮食文化,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和君子的标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原文] 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

  • 十方:论语选读(三)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论语选读(三) 乡党第十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 ...

  • 《孔子家语》卷29郊问诗解2郊祭之礼教谏敬质法天则地

    <孔子家语>卷29郊问诗解2郊祭之礼教谏敬质法天则地 题文诗:定公问曰:天子之郊,其礼仪也,可得闻乎? 子曰臣闻,天子卜郊,受命祖庙,龟卜祢宫, 尊祖亲考.作卜日王,亲立泽宫,以听誓命, ...

  • 论语日课250:孔子观傩戏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乡党>10.12) 乡人举行驱逐疫鬼的仪式时,孔子就穿着朝服立在东边的台阶上. 傩(nuó),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 ...

  • 素说《论语》:乡党篇(十一)

    素说《论语》:乡党篇(十一)

  • 论语:乡人傩(10-14)

    本章记录孔子参加乡人举行傩节时的礼节,体现了孔子时时处处尊重风俗.礼待百姓.遵守礼制的君子品德.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注释] 傩(nuó):古代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疫逐鬼的仪式. 阼(zuò)阶 ...

  • 从孔子的衣着与事君之道,品儒家的仪式感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衣着得体, 是对他人的尊重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 ...

  • 论语日课253:孔子陪国君吃饭,为何自己先吃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论语·乡党>10.16) 今天讲的三章都是事君之礼. 国君赐给饭食,一定先正席先尝一尝,然后再分赐下属. ...

  • 生活有满满的仪式感,对孩子来说,就是精神上的富养

    一位粉丝在后台和我说,她是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这次五一,要举办了亲子活动,老师要求家长和娃穿着亲子装去参加. 她和先生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平时根本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东西,也是为了陪孩子 ...

  • 为什么说生活需要点仪式感?

    作者:子墨 这不是为了浪漫,不是为了装给谁看,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生活有个交代. 有人说:让生活有仪式感,就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也不是为活而活. 我觉得这话有道理, ...

  • 端午 | 生活应有的仪式感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 对孩子来说,端午就是粽子 对于少年们说,还要纪念古人 对成年人说,端午就是放假回家 对老年人说,该挂菖蒲.饮雄黄了 上海的端午是咸甜分明的 有火腿粽.鲜肉蛋黄粽 也有赤豆 ...

  • 生活,多点仪式感孩子才会更幸福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小杰 电影<小王子>里,小狐狸对小王子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

  • 我们总说“生活要有仪式感”,但什么是仪式感呢???真正的仪式感原来是......

    仪式感的现象 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种说法: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所以就有了下面各种行为,比如: 读书一定要在一个窗明几净的地方,泡上一盏香茗,边品边读: 吃饭一定要铺上一层精致的桌布,配上素雅的筷子,然后 ...

  • 东城国际126㎡现代轻奢,高级质感与配色,让生活更有仪式感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东城国际126㎡现代轻奢,在色彩选择上,设计师选用带有高级感的中性色,象牙白.奶咖.黑色及碳灰色,来演绎一种"低调的奢华",令空间质感更为饱满. 客厅 Drawi ...

  • 新疆人端午节午餐,6菜一甜品,过节仪式感强,家人吃得满意

    又是一年端午节了,无论小伙伴们对端午节的理解是什么,在我家端午节,就和每个传统节日一样,都是团圆聚餐的日子,每每这天在外工作的家人都要回家吃团圆,然后在家吃一顿很有自家味道的特色端午家宴.该有的都得有 ...

  • 生活中那些仪式感

    临近清明,又到了一年一度扫墓的季节. 古人是智慧的,将扫墓这种寄托哀思的活动安排在春季--万物复苏,一切欣欣向荣.墓地又大多在山野中,对于后人来说更像是一次春游踏青:带去祭祖的饭食通常结束后当作午餐, ...

  • 《不冷笑话》第2609期:生活要有仪式感,看看我刚买的大闸蟹!

    逝去的贝影(206级)楼主2021-06-29 06:05:03 1. 生活要有仪式感,看看我刚买的大闸蟹! 女朋友去称体重,刚站上去,体重秤就飙升到了130斤,女朋友生气地看着我说:"你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