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大学边上‖文/雨淋塘

站在大学边上

近日有幸拜读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阅后颇有感触,想想如今的自己难道不也是到了一个“边上”?
大学的边上。
回首望去,大学这几年一路风雨,虽然偶有小霁,但更多的还是兼程于骤雨疏风之下、筚路于坎坷山林之间,除去这些也就只是将时光蹉跎在了琐事上,而看向前方,目光可及之处险阻与可能并存、坚难与成功共舞,照样不是坦途,或者说人生在世本就没有坦途可走。
但现在我正站在这个特殊的结点上,我觉得应该写下这篇文字——这篇记录着我在大学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因为于我来说是肯定值得的,不论用作纪念或聊以自慰,同时也能以文自鉴,而于他人,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又能写出什么呢?愚自知学问不深,若求能从这篇读出什么道理,愚自愧难当,大家以文会友,若列位能不吝赐教,自当不胜感激!
【谈才】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又或者“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以文明智,自然善长,儒雅之士,不擅为恶)谚言无戏,可见这片天地是欺负老实人的,更不利于有才华的人,即所谓天妒英才。
人生而有劣根性,这不可避免。谁不想享受?甘于平庸,麻木一生就好,大部分人皆如此,只不过显现的方式与程度不同罢了,倘若同辈中有思想或行为稍现奋进,或多或少心里会视之如异类,党同伐异的种子也悄然埋入心田。所以但凡有卓越成就的人,只要在人世间走上一遭就必定会被扒皮削骨,只是人性如此,想通了也没必要去哀叹“天地不公,苍天无眼”。既来之,则安之,淡然就好。
然而这片天地要发展,又是绝对需要能人,那么要接纳这群人,则必定提出要求,首先一点便是你的才华为谁服务?如果那些有才能的人是辅佐自己,为己所用,那么其中才华横溢的也能博个千古流芳的美名,但立场不对,站在统治者的对立面,就算“诸葛在世”,稍一不慎就落个遗臭万年,而更多的就是被青史埋没,终至无痕。
并且越集权的时代,这个规则就越明显,更可悲的是:历史是可以被人为更改的、人类也是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更有利于自己的下一代。
当然,又具才华又备才智、懂世故也通圆滑的天才自然不在此列,就算是四项都涉及但不精通者亦不是我能谈的,这等人天生就被天地气运所钟,成就非凡,自当拜服。然玄学、天人之事,愚不能多落墨于此,且止吧。
做自己,仅有才华是足够的,读万卷书以自省,完善自身,弥补缺漏,寄肉身而灵长,肉消而灵继,隐士之流多谙于此。但入世的话,只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涉足越多,才华就越成为次要,而对其他天赋的要求就会越高。但这又得讲究平衡,过之,则有谄媚之嫌,缺之,又被赋予清高之名,云云。
愚以为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是没有很好的把握其中平衡之道,不然才高八斗的他在周游列国推行周礼时,为什么屡次碰壁最后收效甚微呢?这就不好解释了。
此中有大学问,如今的自己尚被囹圄之间,难以脱身,就不再做多探讨了。
【话情】
有时候在想,爱情真的必须一直是轰轰烈烈的吗?很难做到。
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爱情中最主要的部分,而那些轰轰烈烈的事情也只是在这一长段平淡的时光里的一点调味剂,仅此而已。
想起老一辈们的爱情,虽然看似平淡,但是却更加的醇厚悠长……周总理曾在写给他夫人的一封信中说到:“望你珍摄,吻你万千。”其夫人也回道:“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这朴素的几个字,却胜过多少痴男怨女歇斯底里的纠缠。又回想起杨绛先生在高龄写下《我们仨》时的那句:“我现书下这些文字,就当是和圆圆、锺书再经历一次重逢吧。”,这何尝不是简简单单而又纯粹情重呢?古时,男耕女织、相夫教子就是最普遍的爱情。在我心里,才女李清照的爱情十分难得可贵,他们夫妻二人不仅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有相同的志向,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是真正的琴瑟和弦。
因此我始终认为,古往今来,真正的爱情本质是一直平淡的醇厚的悠长的,选择对象的方式也是谨慎的,相守时也要有坚定。只是如今这个世间变得更加嘈杂和纷乱,一处又一处的繁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将爱情观扭曲了,也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快餐时代,如何让爱情回归本质?这是这个社会应该要去解决的难题。
【说友】
有许多被证实了的'效应’是该被人们所相信并执行的,因为它们能指引我们更好的去生活、学习,而我一直以来都奉行着'螃蟹效应’。
“螃蟹效应”说的是一群螃蟹共处在同一个漏斗里,如果其中有一只螃蟹想要爬出漏斗,后面的螃蟹就会拼命将其扯住,不让它上行。而将其用于人的身上,就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似,我所处的大学是所专科,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墨多于朱”的现象,而我奉行它就注定了我与大部分人不会太亲近,例如与同寝某些室友,关系说不上恶劣,但也绝对谈不上亲密,而当我刚开学时连续几周的刻意疏远后,大家也就各自形成圈子,再难相融。不止如此,到现在我竟有似“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思想,而这是后话,今且不提。
但我并不后悔,为什么会后悔呢?我很了解自己,我既然没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忍力与智慧,那么用这种相对粗劣的方式一样可以达到目的,又何乐而不为呢?只是如今却迷惑,也在努力寻找更委婉的、适合自己的方式。
刚说到目的,这一路的“自在”也的确让我收获颇多,但更多的收获是无意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只是遵循自己内心所喜好的,朝这个方向前进,一路披荆斩棘,跟良师请教、与益友学习,犯过错、挨过骂,到最后就是得奖获荣了,常人所言的“目的”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附加品,大有“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之意。在大学期间,我拿的奖项中论种类,比赛、班级的都有,论质量,我也代表学校出去比过赛,讨论数量的话就太多了,但如果我像某些同学一样待在寝室,享受着“大学生活”,这些东西是不可能“不请自来”的。我的确自豪,但我列举这些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佐证我的观点,我想这些即是事实,就可以当例子吧。
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去选择自己喜好的道路,并有时间去实践它们,无论是途中遇坎坷还是获奖承荣都能助我成长,它们可以给初入大学的我带来自信心与成就感,并且无论是来自外界或是自我的肯定,也能让那时的我更有力量的前行,这是正能量的、良性的。但若我去了'训练队’则会泯然众人
矣,甚者一事无成,这不是在有意贬低,相反我很羡慕那些体能好的同学,只是我实在不是那块料,琢之,也不成器罢了。
【论鬼神】
鬼神真的存在于这个世上吗?这是古往今来一直争议的话题,从未有定论。历朝历代多少仁人志士、穷经皓首面对这个问题时或避而不谈、或糊涂不清、亦或两极分化都耐人寻味。我虽未刻意去找寻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所幸这二十一年终不是痴活,零零碎碎见或听过不同的见解,再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对这个问题也有了尚不成熟的观点,既是写大学的想法,那就记下吧,诸位姑妄听久就好,不必深究。
享有“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盛誉的孔子是相信有鬼神存在的。很多人常用他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来避开谈甚至否定有鬼神的存在,难道不去谈论就证明不存在了吗?显然不是,这是一个乱用经典的例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指不孝顺的做法有很多种,而没有尽到做后辈的责任就是最不孝顺的行为,而古时后辈的责任多指赡养父母而不是繁衍后代!呵,又是一例。)从《论语》中孔子的言论可知他是相信的,不仅如此他还对于鬼神有着自己的见解,例,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他显然是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不会是空穴来风吧?且文中还有记载,孔子其中一个弟子曾用鬼神的问题来询问过他,多次解答后,这个弟子仍是不懂,最后孔子才言道:“敬鬼神而远之。”(详见《走到人生边上》),对于相对愚笨的人,孔子建议对鬼神敬而远之,那么聪明的人又该如何做呢?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这座中国文明的灯塔,竟相信有鬼神的存在,这是有多么可笑?可悲?亦或是可疑。
无论是僧侣、道士或者基督教徒,他们的宗教信仰不仅相信有鬼神存在而且还弘扬,同时他们还会穷尽一生、苦寻方法去达到各自宗教的最高境界,如登极乐、羽化飞升或去往天堂。回望历史,这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多如滔滔江水,并连绵至今,这些人难道都是傻子吗?在当下我已知无论中西方仍然有许多科学家、高级知识分子有信仰宗教的现象,关于信仰,岂能儿戏,聪明如他们应该会有所依据吧?否则这一辈子所追求的是不是太可笑了呢?
隐士之流多谙于鬼神之事,其中最不明显但又最显眼的就是诸葛孔明。隐居于南阳的他,被刘备三请出世,一辈子都在孜孜于汉室复兴大业,在这图中,无论是木流牛马还是巧借东风亦或是其它技艺兵智,都是以科学、符合规律的方法造就,这只能佩服他善观天地变化,才智高于众人,似乎与鬼神之事并不沾边,但有一点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那就是他临死时的表现。
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后又曰:“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
诸葛亮不仅提前知道自己死期还能设法延寿,简直神乎其技,这已经超脱凡人的能力范围了,而其师傅水镜先生——司马徽,更是精通道术、奇门。倘若鬼神不存在,这些又能存焉?
最后说说秦始皇吧。秦王年老时全国各地找寻不死仙药,劳民伤财、不惜一切,这就足以说明他是相信仙药是存在的,既然是仙药,那么炼制它的就是仙人了,换而言之,这位“功盖五帝,德高三皇”的秦王是相信有仙人的,聪明莫若帝王,日理万机的他却不惜代价的热衷于莫须有的东西,这真的只是年老
智衰吗?
这些智力属于当时最顶尖的人们,他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仅仅只是因为迷信所导致的?从而不计付出、代价去做些没有被证实的东西,难合逻辑。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发生了什么,而且极有可能是亲身经历的才让他们深信不疑,不然不至于如此,而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不足道也?
历史中诡秘之事多如牛毛,可惜不能亲身经历,并且史料的可人为性很高,也常有缺漏,不能以之概全、尽数相信,但管仲窥豹还是尚可。但有一点我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这个生人世界是没有神明存在的,就观近代,无论天灾还是人祸,动辄死以万计,血染江山,哀鸿遍野,文明罹难,就是如此也不见苍天落泪、神明显灵,不是说好的大慈大悲吗?如若只救信众,难道这么多的百姓中就没有一个?如果还有人妄谈神明在冥冥之中给过机会,只是人类愚蠢没有抓住之类,那么这个人真是“忠诚”得可怕,也许人性已经泯灭,只剩下“神性”了吧?而如果真有神灵,但如此还不显世,信仰它又有什么用呢?
而鬼者,限制就太多。我就不再胡言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依旧是句糊涂话,并不是答案。而在生人的世界里难寻答案,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介于生与死的边缘时,它自己才会浮现,但有可能到那时候,一切就太晚了。

作者简介:湖南一普通大学生,平时喜欢徜徉在图书馆里翻阅“杂书”,也爱写些闲言碎语聊以自慰,期望有三五同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