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冲击!《花儿与歌声》叒点明乡村教师的真正价值
今天囤儿想和大家聊聊“乡村教师”,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见到这四个字,也知道它指的是哪一类人;陌生,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成长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里,并不一定会遇到这类人。因此,大部分人对乡村教师的认知,是通过文学、影视、媒体报道等非接触性渠道来获得的。那么这些渠道是否深入地点明了“乡村教师”的真正价值,也就决定了你是否真得懂这个词的分量。5月31日全国上映的电影《花儿与歌声》就挖掘出了乡村教师的真正价值,给囤儿带来了第三次冲击。
囤儿第一次感觉对乡村教师这个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是阅读刘慈欣短片小说《乡村教师》的时候。相信所有读过该小说的人都会和囤儿一样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可惜宁浩将其改编成了完全跑偏的《疯狂的外星人》,令人失望透顶。囤儿第二次感觉对乡村教师这个概念有再进一步的认知,是在综艺节目《巅峰之夜》里看到了来自台湾某乡村学校的“铃漾扯铃团”的表演。在一名乡村教师的带领下,这群孩子通过精研空竹表演,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
与这两次冲击一样,《花儿与歌声》第三次点出了乡村教师真正的价值。在这部电影里,我们能够对这个职业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片中的乡村教师相对有一点儿特殊,是一个小分支——支教教师。支教教师一般来自于城市,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不同于刘慈欣笔下的李老师,也不同于扯铃团的教练。他们很难像那两位一样一登场就是伟大的、无私的、坚定的,他们往往需要经历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从故事层面上看,《花儿与歌声》的主人公是学校里的一群留守儿童;可是从主题层面上看,囤儿觉得支教老师高虹才是主人公。这群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心结,会影响学习动力和自信建立,甚至还有因为心结而做出过错行为的。高虹在授课之余,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去“破案”。并用合唱团的方式,把解开心结的学生们凝聚在了一起。这些,都是她教师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也正是乡村教师对比城市里的老师们,所多出来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
高虹挖掘出眼盲的小心明的唱歌天赋,让她有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与扯铃团教练的工作体现出了同等的价值。乡村教师的价值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希望的播撒。乡村的孩子,无论是不是留守儿童,都有走出去看世界的权利。可是这个机会并不能等着天上掉,而需要老师以他/她的学识、技能、经验、用心去挖掘。在现代社会,给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显然是功德无量的呀。《花儿与歌声》原著小说之所以拿那么多奖,没准儿就是因为这个思想层面上的深度。如此看来,把握住精髓的改编电影,也得收割上一圈奖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