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峥 | 那一碗泡出乡愁的炒米茶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那一碗泡出乡愁的炒米茶

文/程峥

夏日炎炎,最难将息。醒来望着窗外,灯红酒绿,明明深夜,可对岸仍和白昼一样敞亮。晚饭没吃,这会儿倒有些饿了。起身想找点吃的垫垫肚子,在橱柜里翻出了上个月爷爷从老家送来的“米泡”,顿时精神一振,连忙烧水,拿碗,泡了起来。炒米随热水往外膨胀,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用汤勺不断往里压,直到米和水融为一体,金黄诱人,舀进嘴里顿觉齿间生香。

眼前这碗清爽可口的米泡茶把我的思绪拉向了遥远记忆中的童年,拉向了魂牵梦绕的故乡,拉出了一串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一粒粒在碗内上下翻滚的米粒儿,晶莹柔软,像镶嵌在我儿时往事里的珍珠,又像奶奶被灶下柴火青烟熏出滴下的浑浊的泪花。

炒米泡水,又称米泡茶,是大冶很多地方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大家喝过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难道米也可以当茶喝吗?没错,不但能吃,而且生津解渴,开胃可口,消食化气,减脂刮油,有诸多的妙用。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炒米泡是用铁锅和铁砂炒熟,虽自带上火属性,其实营养甚为丰富。自明清以来,民间就流传产妇坐月子时,做外婆的都要送几升炒米泡,给女儿进补身子的习俗。旧时除了过年和花生、瓜子、麻糖等糕点被一起摆上餐桌,招待宾客。还会在儿女婚嫁的时候,连夜炒出几箩筐,上面堆满了糖果、红鸡蛋,分给前来凑热闹,道喜的男女老少们,讨个彩头。在宴会开席前,等不及的先泡一碗垫肚子,赶走饿星,再东家长、西家短的畅聊起来。还有人要装两盘子炒米,半夜搓麻将饥肠辘辘,顺手来碗炒米,用开水一泡,继续熬夜奋战。

别看吃炒米茶的工序简单便捷,制作炒米的过程比较复杂。泡着吃的炒米能当作食粮填充肚子,刚出炉的干米泡却是我小时候最为珍爱的零食。

每到十一月间,奶奶就把专门用来炒米的“米泡米”,搬到阳台上用簸箕或纱布摊开晒干,装入坛中,到了腊月底,便可下锅炒作。锅选用大铁锅,在锅底抹一层菜籽油,用盐水搅拌打湿,然后倒入铁砂混合着炒,可以让挤在一团的米均匀受热。再用竹子的枝丫扎成扫帚形状,翻动米粒,随着火焰的跳动,雪白的米粒在锅里翻滚着膨胀起来,变成金黄。空气很快就氤氲着米粒的香气。我支着脑袋,坐在小桌前,不住的催,可以吃了么。待奶奶铲出第一锅米泡,我就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往嘴里塞。“小心烫着!”哎呦!”奶奶话音刚落,我就吐着舌头,吹着红通通的手。除夕那天,我换上新衣就急忙忙自告奋勇去到处辞年,辞年是假,实则想“显摆”一下新衣,顺带和小伙伴分享零食。装满米泡的口袋,就换成了婶娘阿婆打发的花生、蚕豆,里面还混有几粒薯糖,再顺便收获一两角压岁钱。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和笑语。

记得有一回到了奶奶的妹妹家去,姨奶奶端给我们一碗米泡,放点白糖,倒入开水,用一支筷子画着圆圈搅拌,米在碗里越吃越多。哥哥悄悄告诉我,少吃点,待会有更好吃的。果然,刚放下碗,表婶就来叫吃了,端上桌的是一大盘猪肉和各色菜肴。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听奶奶说80年代的时候,我们家是村中最不景气的一户,爷爷在县城教书,拿着微薄的公家粮。尽管如此,家里孩子多,口粮依然不够。几个姨奶奶家里早年间南下做生意,条件宽裕些,怜悯奶奶生活不易,时不时托人捎给我们好几口袋土豆玉米,过年还会有一只老母鸡。为了让难得的母鸡用途发挥到极致,除夕夜里,把炖了一天的鸡捞出来,(留作大年初一祭祖用),往粘稠的汤汁里添加几瓢清水,继续煮沸,等到汤的表面泛着金黄的油时,就端出来盛在碗里,热气腾腾,把头天刚炒出的脆生生的米泡舀到粗瓷碗里,围着篝火,呼呼喝着,那是寒冷冬夜最暖心的人间美味啊!

“吃了月半粑,各人种庄稼。”过了正月十五,年的余温未散,大人们就一抹油溜溜的嘴巴,肩扛锄头去翻地,一锄下去年就被翻走了。我们小孩也带着年后的惆怅来到了学堂,书包里却装满了过年的梦。

此去经年,转眼小女孩长大了,远离了那方水土,于是就将故乡压缩成了一个行囊,背向荒荒世景。每到月圆之夜,就将那个行囊从心中卸下来,拿到月亮下面晾晒,于是,就晒出了乡思来。

“莼鲈之思”的张瀚是思乡病的典范。他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乡情一触即发,尤其思念家乡的莼菜羮和鲈鱼脍,不禁唏嘘:“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说完,当即命人驾车返乡。李白也极推崇,曾写《行路难》诗赞许他:“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我想,今夜这碗米泡水引发的思念不亚于张翰对纯鲈的思念吧。

改革开放四十载,斗转星移几度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满,条件越来越优越的环境下,人们不再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产生焦灼和恐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心爱的炒米泡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只偶尔在一些炒货店里无人问津。

但儿时过年的那些温馨记忆仍萦绕在心,今晚品着这碗淡淡的米泡水,静静回忆过去那浓浓的年味,想起雪夜纷飞独自趴在灶台上垂涎一锅米泡的情景,内心深处始终有种挥之不去的眷恋。

程峥,90后青年女教师。湖北省黄石市人。喜爱读书,希望以文会友,用文字叩问远方。多篇见诸于微信平台,如《大冶作家》等。创作心得:一为手写我心,将所思所想抒发出来,感受生活的馈赠,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二为读书所感,想在字里行间留住阅读的印记。三为锤炼文心,让自己的品行修养得到沉淀和升华,同时保持对时政民生的关注和悲悯。

作者

简介

首期“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启示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写作水平,为了更好更快地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发表愿望,为了文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学百花苑》杂志社特创建“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具体事宜如下:

1、凡是具有一定写作基础且具有创作热情者均可参加。

2、每人每月递交两篇文章给改稿荐稿老师点评批改。

3、优秀作品和具有较强点评价值的文章将在“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里共同讨论。

4、每期保证每人在《文学百花苑》杂志至少发表两篇作品,在《河南科技报》至少发表一篇作品。

5、入群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参加《文学百花苑》杂志社举办的其它各类文学活动。

6、入群费用为每人每期599元,每期6个月,不再续群费者亦可在群内继续停留9天。

7、首期“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时间为2019年1月10号至2019年6月10号。

8、首期前10名入群者费用为每人360元。以后各期,此10名入群者,如再入群,其入群费用不受其它因素影响,永远为每人每期360元。

9、“文学百花苑·改稿荐稿”群随时欢迎各位有志于文学创作者入群,时间顺延至6个月。

10、凡入群者均赠送半年《文学百花苑》杂志。

联系电话:17344880441  微信:shuai_pengju

《文学百花苑》杂志社

河南科技报社·科教周刊

2019年1月5号

《文学百花苑》纸刊杂志征稿正在进行时

投稿注意事项

1、来稿需注明【征文】字样 +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2、小说、散文、故事、随笔等作品2000字以下为宜,诗歌不超过30行。

3、征稿邮箱:1256645561@qq.com

关于赞赏返还新规定

即日起,每篇作品七日内打赏金额20元以内者不返还,20元之外全部返还。

1258873875@qq.com

作者必须主动索取打赏细目及稿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