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可打造新型柔性智能织物

导语

近日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碳纳米管(CNT)膜兼具热、电和物理特性,使其成为下一代智能织物的理想之选。由CNT制成的薄膜是开发服装的关键材料,可以按需加热或冷却。研究人员还能够优化材料的热和电性能,即使在暴露于空气中数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材料保持理想的性能。而且,使用相对简单并且不需要过高的温度的方法来获得这些性能。

图片来源 | 维基百科

01

文章概述

“碳纳米管,如果使用得当,是安全的,相对而言,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廉价的形式。它可能是一种价格更便宜的热电材料,可以在皮肤旁边使用。”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Kony Chatterjee说,研究小组计划将这种材料整合到织物本身中:“目前,对可调节温度的服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刚性材料整合到织物中,以及将商用可穿戴热电设备整合到织物上,市场也不灵活。”为了给穿戴者降温,CNT的特性是当施加外部电流源时,热量可以从身体吸收。戈什说:“把他想成薄膜,一侧具有冷却特性,另一侧具有加热特性。”

热电(TE)能量转换是固态能量收集和温度调节的高度可靠的方法,无需使用运动物件。柔性TE发电机(FTEG)特别适合通过为下一代可穿戴设备提供动力,以此来实现通过塞贝克效应收集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梯度。这促使人们对FTEG装置的设计以及用于制造它们的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热电材料的性能可以通过它们的品质因数(ZT)=S2σ/κ来量化,其中S是塞贝克系数,σ是电导率,κ是热导率,T是热导率。

文章中使用了一种成本相对较低且易于扩展的MWCNT的简单制造技术。使用基于室温和溶液的两步掺杂工艺,并且能够合成具有高PF的空气稳定柔性n型MWCNT/PEI薄膜。就PEI的掺杂量而言,优化了它们的TE特性,即使暴露在空气中数周后,这些特性也得以保留。

02

图文解析

下图1使用为不同浓度的PEI-乙醇溶液简单地制造掺杂的PEI-MWCNT膜和原始MWCNT膜的图像,作者使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成本较低。

图1.不同浓度的PEI-乙醇溶液简单地制造掺杂的PEI-MWCNT膜和原始MWCNT膜的图像

研究人员测量了材料的导电能力,导热性或热量通过材料的难易程度。最大的发现之一是该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对较低,这意味着热量在离开身体进行冷却后不会轻易传回到穿戴者身上。这也意味着,如果用这种材料来温暖穿着者,热量将以电流的形式流向人体,而不会传回到大气中。

该研究的另一位作者刘俊说:“您必须沿同一方向测量每个属性,才能合理估计材料的功能。”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是我们开发了一种测量方法,特别是对于柔性薄膜而言。”

由于支化PEI中胺基的高供电子能力,MWCNT经历空穴耗尽,因此在原始MWCNT薄膜中存在的n型掺杂。

如下图2所示,随着PEI浓度的增加,塞贝克系数略有降低,而随着PEI乙醇溶液浓度从5 wt%增加到20 wt%,电导率保持增加。电导率的增加可以归因于随着PEI的量在5%至20%的范围内增加,载流子(空穴和电子)的数量保持增加。另外,用乙醇处理薄膜可导致薄膜内的CNT束进一步固结,从而在CNT之间建立更好的接触并提高电导率。然而,对于塞贝克系数,仅存在最佳的PEI水平,其导致n型塞贝克系数的最大绝对值,即5%重量的PEI。除此之外,没有观察到塞贝克系数的增加。

图2. 当PEI-乙醇浓度从0%增加到20%时,未掺杂的MWCNT和n型掺杂的MWCNT / PEI膜的电和热电性质。

如下图3,根据测量的面内电导率,根据维德曼-弗朗兹定律计算出Al薄膜的热导率,实验数据的拟合,以避免强烈的热弹性效应。根据MWCNT膜的孔隙率报告,p型MWCNT膜的比热容估计为0.287 J / gK,n型5 MWCNT / PEI膜的比热容为0.501 J / gK48。线性混合法则适用于PEI,空气和MWCNT,每种成分的比热容值分别为1.25、1.005和0.75。

图3. 泵浦光束聚焦(20倍,高斯光束光斑半径= 2.95μm)的CCD图像以及 n型5-MWCNT / PEI(红色)和p型MWCNT(蓝色)的面内导热系数的数据拟合信号。

03

总结

作者能够使用简便的两步法制造具有高功率因数和低面内热导率的n型MWCNT薄膜。随着PEI量的增加,MWCNTs的电导率增加归因于电荷载流子总数的增加,而塞贝克系数的停滞超过一定数量的PEI则表明可以捐赠的电子数量饱和用于n型半导体性能。这是有利的,因为即使在低水平的PEI掺杂下,MWCNT膜也具有高功率因数。平面内热导率的测量确保了这些材料的ZT值,p型和n型MWCNT薄膜的ZT分别为0.019和0.015。平面TE传输特性的表征对于许多FTEG和TE加热/冷却设备至关重要。作者总结到此类MWCNT材料有望将其应用于可穿戴的TE设备中,在这些设备中,不仅高ZT值,而且具有稳定的加工性能和灵活形状因子。

作者说:“该研究的重点并不是获得了最佳的热电性能。” “我们取得了可以用作易于制造的柔性,电子,柔软材料的东西。制备这种材料很容易,并且容易实现这些特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