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列传(三)
研读《史记》,品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中国史学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史记》故事。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精彩异常,是我们所熟知历史的根源。儒道之争,实际上体现了不同国家治理理念的碰撞,相当于今天的“全能政府”与“小政府”之争。都几千年了,仍然没有定论。请看《<史记>研读》第409章:
儒林列传(三)
申公(约公元前219年~公元前135年),名培,也称申培公,鲁国(今山东省济宁曲阜市)人。刘邦经过鲁国时,申公以弟子身份跟随他的老师到鲁国南宫去见刘邦。吕太后时期,申公到长安游学,与刘郢同拜在浮丘伯的门下。不久刘郢被封为楚王,请申公去担任他的太子刘戊的老师。刘戊不喜欢学习,转而憎恨申公。刘郢去世后,刘戊继位为楚王,把申公囚禁起来。
申公感觉很耻辱,就借机逃回鲁国,在家中教育学生,终生不再出门。他回复谢绝宾客,只有鲁恭王召他他才肯去。他的弟子中,来自远方受业的有一百多人。申公在教授《诗经》时,只讲解词义,并不阐发经义著述,凡是有疑惑处,他都保存起来,不硬加琢磨传授。
兰陵人王臧向申公学习《诗经》后,前去侍奉汉景帝,担任太子少傅,后被免职离开。汉武帝继位后,王臧向汉武帝上书,很快担任了皇宫宿卫,累计升迁,一年后担任郎中令。代郡人赵绾也曾经向申公学过《诗经》,后来担任了御史大夫。赵绾和王臧请示汉武帝,想要建立明堂来朝会诸侯,但他们不能说服汉武帝,就去报告了老师申公。
汉武帝专程派出使臣携带上贵重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官府的驷马大车去迎请申公,赵绾、王臧这两位弟子则乘坐着普通的传车在后面跟随。
申公到达长安后面见汉武帝,汉武帝向他询问国家治乱之事。申公这时已经八十多岁,确实够老了,他回答说:“治理国家不在于说什么,而是看其如何去做。”汉武帝当时正喜欢诗词文赋,听到申公这样回答,很不高兴地默然无语。但是既然已经招来了申公,就任命他担任太中大夫,在鲁国为他建造起府邸,随后商议修建明堂的事宜。
太皇窦太后喜欢老子学说,不喜欢儒术,她抓住了赵绾和王臧的一点过错责备汉武帝,汉武帝只好废掉了建立明堂的事情,把赵绾和王臧交给官府治罪,后来两人全都自杀。申公也因为生病免职返回家中,几年后去世。
申公的弟子中担任博士的有十多人:孔安国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人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担任胶西中尉,邹国人阙门庆忌担任胶东内史。他们治理官民全都廉洁有节操,人们都称赞他们好学。学官弟子们的行为虽然称不上完美,但官至大夫、郎中、掌故的还是有用百来计数。他们讲解《诗经》各不相同,但大多来自于申公。
清河王刘承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他因为研究《诗经》,在汉景时期担任博士,曾经和黄生在汉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汤武并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弑杀君主。”辕固生说:“这话不对。当年桀纣虐乱,天下人心都已经归附汤武,汤武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桀纣的百姓不为他驱使却都归附汤武,汤武不得已才继位。这不是接受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冠冕虽然破败,还要戴在头上;鞋子虽然崭新,还是穿在脚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叫上下有分。桀纣虽然失道,但仍然是君主;汤武虽然圣贤,也仍然是臣下。主上有失行,臣下不能用言语去匡正尊奉天子,反而因为其过错诛杀他,以至于取而代之。这不是弑君又是什么呢?”辕固生说:“如果按照你的道理去推论,那高皇帝取代秦朝后继天子之位,难道不是接受天命吗?”
汉景帝说:“食肉不食马肝,不算不知道马肉的味道;讲学的人不争论汤武是否受命,不算愚昧。”于是两人的争论才停息下来,后来的学者没有人敢再争论汤武是否属于弑君这个话题。
窦太后喜欢老子的书,就召去辕固生,问他读老子书的体会。辕固生回答说:“这只是普通的一家之言罢了。”窦太后大怒说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一样的儒家诗书呢!”于是命令辕固亲自到兽圈中刺杀野猪。
汉景帝知道太后发怒这事后,他认为辕固生直言并没犯罪,就送给他锋利的兵器。辕固生手持利刃到兽圈中去刺杀野猪,一刺正中其心,野猪应声倒地。窦太后没有话说了,也没有其他理由去治他的罪,只好作罢。这事后不久,汉景帝认为辕固廉洁正直,封他为清河王刘承的太傅。之后很久,他因病免职。
汉武帝继位时,又以品德贤良征召辕固生入朝。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很多嫉妒诋毁辕固生,报告说:“辕固生很太老了”,于是他就被罢官返回,这时的他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同时被征召,他不敢正视辕固生。辕固生对公孙经弘说:“公孙先生,你务必要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歪理邪说去刻意迎合世俗。”从此之后,齐国人讲《诗经》后,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有些人因此而仕途显贵,他们都算得上是辕固生的弟子。
黄其军
作于2020年12月23日(古历庚子年十一月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