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抚顺记忆
作者:抚顺老客
我这里说的老抚顺,没有参考任何地方志,都是前辈的个人经历。估计这些历史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因为这些老生常谈,只有六十岁以上的老抚顺人才知道,OK,这可不是说我自己就六十岁哦,我可没那么老。在说故事之前,我先把抚顺大致定个方位:东、西、南、北、中。从地图上看,抚顺是个狭长地带,走势是东西方向的,东到章党,西到李石寨,大致截成三段,分别辖属于新抚区,露天区,望花区等行政分区,城市的边缘郊区都划归为抚顺县。我说的都是老抚顺方圆三四十里内的事情,抛砖引玉,内容有错误和不周到之处,欢迎老抚顺人补充指正。
先从东(原露天区)说起,抚顺的最东边是个叫元龙山的地方,再往东就是营盘,也就是现在的大伙房水库库区。石油二厂最早叫东制油,是日本人的叫法。但是抚顺在历史上的辉煌主要是因为煤矿,所以曾经号称煤都。除了西露天矿,就是东部的三大矿井:龙凤矿,老虎台矿,胜利矿。从楡林开始到北龙凤,原来是有个东露天矿的,日本人时叫阿金矿,那地方叫阿金沟,今天那地方叫东洲了。但是东露天基本没有多少浅煤层,露天开采成本不划算,所以大跃进时折腾了一阵子也就不再开采了。深埋在地下的煤层主要由三大矿井来开采。但是东露天在大跃进时已经挖成了大坑,这样南北的交通就被东露天这个大坑隔开了,所以电铁就分成了南干线和北干线,终点都是元龙山,南干线经过的地方是从东岗开始→万达屋(万新)→新屯西→新屯东→龙凤→搭连→元龙山。北干线也是从东岗开始→楡林→电修厂(北龙凤)→塔湾→阿金→元龙山。
最早的东洲是城市边缘,并不象现在这样繁华,只有阿金沟的一片低矮民房,很多还是土坯房,和农村差不多了。热闹的地方是搭连,龙凤,新屯和老虎台,龙凤矿那座造型奇特的竖井卷扬机大楼,是日本人修建的,曾经是抚顺煤矿的标志性建筑。龙凤矿出产的无烟煤“龙凤中块”,再由新屯的炭黑厂炼成焦炭,是专供鞍山冶炼造飞机大炮用特殊钢的。而焦炭的副产品炭黑,则是生产橡胶轮胎的主要原料。隔着东露天大坑,与龙凤矿遥遥相对的是北龙凤,一片大水洼,是个经常淹死人的地方。东部的文化区是新屯,有一座新屯公园,按范围规模,是当年抚顺最大的公园,还有一些日本人建的高级住宅。东部除了东制油,三大矿井,还有个炭黑厂,在新屯的南部。出了新屯就是朗士,原来叫郎士冲,已经是农村了。北干线的第一站是榆林,六十年代前还是农业社,是抚顺的菜园子。榆林到东岗之间有个叫跑马埸的地方,那才是最早的南台电铁站,那地方确实是个跑马埸,是日本人的赛马埸,现在的南台电铁站是大跃进时修建的。也就是说,电铁的线路最早并不是通过南台到矿务局站,而是从跑马埸途经实验小学(过去叫抚顺市中心小学)到抚顺火车站(南站),拐了个直角弯到矿务局站(原名叫事务所站),而实验小学门前,就有一电铁站,叫大和公园(劳动公园)。
大家都熟悉的实验小学,日本人叫它“第二完全小学”,简称“二完小”。劳动公园在抚顺人的习惯称呼中叫东公园,有东公园,当然也就有西公园,这个西公园就是儿童公园。从东公园往东,是水源地,然后就是“东大院”,日本人叫它二町目,也称久保町,有一片日本人的高级住宅,再往东就是重机厂(现在已经迁到河东的挖掘机厂)和电瓷厂,与榆林蔬菜社毗邻了。今天的河东小区,早先也是蔬菜社,叫欧家屯,北边就是施家沟,再往东就是章党。河东一带是浑河冲积平原,土地很肥沃,是最好的农田,可惜了这大片黑土地,全盖了石屎楼,大家看那座市政府大楼有多难看?活象一座巨大的坟,而且看不到几棵树,全是砖石水泥建筑物,就连很多树也是假的,是塑料的,和中东阿拉伯的城市差不多了。
再说劳动公园,这个公园原有一部分山岩,也就是动物园那个山头和实验小学的后山,其余都是日本人修建南北台住宅时的回填土,这地方除了山崖,还是个大水洼,回填了一部分,保留了一部分,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直到五十年代还有个大水塘叫琥珀泉,也就是友谊宾馆山下,眼科医院的位置。而连接友谊宾馆山崖和公园山崖的则是一座吊桥,下方就是水洼,这个吊桥的基座在七十年代时还能看到,公园山崖上的那座方型的大石头纪念碑,最早是日本人修来祭祀用的。根据这番描述,大家应该想象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了。琥珀泉那个大水洼,在五十年代时还有渔翁下大挂网打鱼,鱼是很多的,一网上来,活蹦乱跳,渔翁把大鱼捞出,小鱼则放回水里,可能是鱼太小了,卖不出价钱。
最早的劳动公园(大和公园)是没有围墙的,日本人的住宅区南北台也只有树墙,没有围墙,所有的空地都是花草树木,和公园是连成一片的,当然,中间还要通过电铁客车。中国人住进了这个地区后,才将公园围起来,开始是用铁剌网,包括友谊宾馆,也是铁剌网。修建围墙是六十年代的事情,那时的砖围墙也没有现在这么高,只有一米六左右,是用来阻拦小孩子的。至于公园里所有的中式亭台楼阁,也都是中国人后来修建的,而且越建越多,全是人工雕琢,自然生态已经荡然无存了。五、六十年代的新屯公园,还是一处自然生态保留比较好的地方,后来却劳民伤财的修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假古董园林。
再回到东岗,东岗西边是杨柏街,现在叫南阳或台南,早先这里也是个繁华地段,满洲国时,曾是日本人的商业区之一。而杨柏街南面则是一大片平房居住区,叫胜利新村,是胜利矿的矿工住宅。那么从这里向东南,就是刘山,刘山是个老地名没有改,但它还有个称呼:南花园,其它还有邱楼子,青草沟,莫地沟,黄泥沟等等地名,可见刘山是个统称。在杨柏街到刘山之间,是栗子沟,栗子沟是一个山沟,里边是军工474厂。栗子沟外就是现在的平山街,它最早的地名叫腰截子,是个很大的村落,著名的平顶山惨案就发生在这里。日本人之所以制造这埸屠杀,理由是腰截子的村民都通匪,参与了抢劫和烧杀杨柏街的日本商人,当时的匪叫“大刀队”,现在的说法是抗日义勇军,从本溪那边打过来的。
刘山有个很大的水洼,老抚顺人叫它南花园大泡子,叫是东洲河下游的一个支端,现在还有一点规模,历史上的抚顺按风水学讲,的确是块宝地,因为四周都有活水,风水好,地灵人杰,就会发达,风水被破坏了,地气没有了,就会衰落,后面还会讲到这点。大伙房水库是五十年代修建的,在当时是个国家级的水利工程,水库的大坝就修在章党,当时从抚顺中心前往水库,有四条路,一条是乘坐电铁到元龙山,往东直行就是“小青岛”;一条是青年路,从榆林向东直行,到新太河终点就是水库坝区;一条是乘坐火车,从抚顺城北站途经前甸,即到章党,还有一条路就是沈吉公路,即老抚顺人说的北道,它是沿铁路线通往吉林的,当然也要路过章党。
章党的发达,并不是因为水库,主要是后来的辽宁电站建在这里了,建热电站当然需要大量供水,还有粉煤灰排放问题,章党就成了大型热电站的首选之地。修建辽宁电站的主力是东北电力建设公司一公司,简称“东电”,后来下马成为辽宁一公司,留守在地方,是抚顺一建的前身,现在叫天宇建筑集团公司。早年的章党火车站,站前就是章党中学,教学楼是座二层的老式外廊建筑,有个小操场,修建水库时,这里曾经热闹过,因为参加义务劳动的抚顺市民和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是乘坐火车,其实修建水库大坝的劳动力成本并不高,因为劳动力主要是在押犯人,他们的劳动是无偿的。还有就是抚顺市民的轮换义务劳动,也是无偿的。义务劳动在满洲国时叫“勤劳奉仕”,在新中国叫“社会主义奉献”。
值得记忆的是,从今天的河堤路东行,到东端有一条大桥,桥头的新魏体题字“章党大桥”和碑文就是出自本人手笔,当时市政府还给了两百块钱润笔费。但我离开抚顺很多年了,不知现在这座桥还在不在?当时的题字和碑文,是市政府另请了石匠雕刻的,其实当时如果市政府直接请我动手刻字,我也不会推辞的,会做的比石匠更好,毕竟是刻自己写的字,大概是他们认为石匠更专业吧?但是两个石匠似乎对具有内园外方特点的新魏体不太通晓,自作聪明的将很多字改成了楷体,这样风格就全变了,本人见了之后觉得不伦不类,很不满意,又亲自打了一把雕刀,将个别字做了修整,但大部分字体木已成舟,最后也只好将就了。
过了章党和营盘就是铁背山,这里是张作霖的陵墓“元帅林”,既然它已经划为抚顺的重要风景区,这里也简单的讲一点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风水宝地,是张大帅生前就选定的,其特点就是那座雄伟的铁背山,铁背山崖下,是一条路和一条小河(苏子河?),当年应该还有村落,而元帅林的位置所在地叫高丽营子,它面向的就是天然屏障铁背山,从地势上看,犹如卧龙汲水,按风水学讲,是个聚气的好地方,也是努尔哈赤打败明朝政府军,为大清王朝奠基的古战场,历史上叫萨尔浒战役,这是寻遍了辽宁的山山水水才找到的好风水。但是没等陵墓修好,张大帅就被炸死了,当然张学良还要继续修,修建陵墓时监工的是张作霖的五姨太和亲信施旅长,五姨太闲的无聊就与施旅长打牌,以输钱给施旅长为乐,据传说,五姨太就连大小便都要施旅长陪着,反正大帅也死了,不怕他知道。接着就是918事变,也就没来得及迁葬“奉安”,所以它一直是座空坟。
元帅林的正门是面向铁背山的,现在正门的两座门楼已经淹没在水库中,在旱季水库缺水时就能看到全部了,而今天人们看到的所有的石像石碑刻,本来都是排列在正门前的,叫神道,这个布局和所有的帝王陵墓是一样的。满洲国时这里有一个小队的日本驻军,直到五十年代,还有一个排的解放军驻扎在这里,营房就在元帅林西北隅,就是那片松树林旁边,据说那个施旅长就葬在那个地方,一座破坟也驻军,不知道有什么战略意义?反正不是为了看守陵墓。
抚顺人都知道石油二厂,东洲地区的兴旺就是因为有个石油二厂,以及后来几个大型化工基地的建设,当时抚顺作为石化基地的建设是按计划经济搞的,在八十年代初时有个“八三工程”,就是建设一条管道,把大庆石油经由辽宁的几个石化基地,最后输送到营口和大连,通过海路到秦皇岛和上海。那么石油的副产品就可以就地加工了,所以那时候抚顺的基本建设计划是“油头,化身,轻纺尾”,依照这个战略布署,抚顺会很快就发达起来,所以在国家定位建设乙烯,醇醚等几座大型化工企业之后,也急忙上马了几个化纤纺织厂和一大批塑料厂,青年路的抚顺“二纺”就是这样建立的,同时上马的还有“一毛、二毛、三毛”等。但是好景不长,计划没有变化快,中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了,那么大庆来的石油配额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结果是大家都知道的。
说到石油,顺带说说坐落在千金乡的抚矿炼油厂,刘山的南边就是千金乡,七十年代时这里突然出现了一座炼油厂,为什么炼油厂要建在这里呢?是因为这里位于东舍埸的南端,可以就近解决原料,什么原料?就是煤矸石,油母页岩。因为石油一厂是日本人建设的,原料就是煤矸石。用油母页岩提炼石油,是日本人的发明,不能不佩服日本人头脑精明,因为采煤要排放大量煤矸石,就是还没有形成煤炭的油母页岩,但是这些石头可以炼出石油,于是建立了炼油厂,就地取材。现在有了大庆的原油,原来的炼油设备就不再适用要淘汰了,于是这批被淘汰拆卸的炼油设备就让抚顺矿务局接手了,在千金乡那地方另建了一座炼油厂。抚顺有几座方圆达几公里的人造“平顶山”,也就是煤矸石排放场地,最大的人造山是露天矿的东西舍埸,“舍埸”是日本人的叫法,东舍埸从南花园开始一直延续到新屯南部的朗士冲,西舍埸则从古城子开始一直延续到望花西边的李石寨。但以今天的科技水平来看,抚顺这几座人造山所堆积的巨量油母页岩,已经成了有待开发的新的宝贵资源,这真是抚顺人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