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路上,娃在肩上

『写在前面的话』

带学龄前娃出行,真的是既苦又甜啊。

不管他们到底能记住多少,出去玩,就是见世面。

是这样说的吧。

然而。。。

小一点儿的,各种必备品,奶瓶、奶罐、保温杯、纸尿裤、换洗衣物、婴儿车。。。

即使这样,仍然是一边在路上,一边还睡着。

我依然记得,在棉棉两三岁时,带她回姥姥家。路过西安,便打算转个一两天。于是,一人背包,加行李箱;一人抱着,推婴儿车。穿街走巷,倒地铁。结果,刚到大雁塔站,人家脑袋一歪,先睡了。于是,我们不得不放弃。我一路抱她回宾馆,汗流浃背,胳膊都木了。

许多次的旅行,也只是打个照面,“嗨”一声我来了,便没有下文了。这时候的出行,能顺顺当当个来回便很满足了。

再大些了,带的东西少了,本以为可以走得多了,走得远。。。

『正文』

上周日,四个家庭相约去郊区爬山。

棉棉是唯一的一个小孩子,既被众星捧月,也在考验她能不能和我们坚持下来。

果然,在第一景点,一处农庄的门口,她便要我抱她。抱是没问题,一会儿还要爬山怎么办。为了不耽误大家,我便弯腰抱起了她。

进山庄不到一百米,便有一处儿童乐园。

没等我说,她自己已经下来,跑过去玩了。于是,整个山庄行,或是她在前面跑跑停停,或是牵着我的手徐徐而行。

中午,大家简单吃些随身带的食物,便向下一个景点进发。

到了山峡入口处,太阳已经直直地照着我们,只有树影之下才能觅得阵阵凉风。

棉棉又要我抱她。我看着斜斜向上的山路,虽不崎岖坎坷,但真心挠头啊。所幸,没走多远,便看到了溪流。有小朋友在捞鱼,棉棉也来了兴致,便从我的身上滑下来。

大家在一处大石桌前又补充了一些食物。期间,棉棉一会儿过来吃几口,一会儿拎着小鱼网去捞蝌蚪。

休息过后,我们继续前行。

走到一处很陡的石坡前,看样子前面的路并不好走。看了看路边的平面图,我们觉得走到神泉,便返回,这样大人小孩都不算累。

这时,棉棉已经冲在最前面了。

这条山路时而需要爬崎岖不平的石坡,时而过高低起伏的石桥,时而要紧贴岩壁而行。

棉棉始终在最前面,我不得不紧紧跟着她。很快,便把其他人都远远甩在了后面,只能听到后面的喊声,却看不到人。

我们在神泉处会和。

休息片刻,棉棉又第一个往回跑。她上蹿下跳,或匍匐,或疾行,或从一处大石块上跳下去,好像山间一只灵巧的小动物。

回家的路上,棉棉一直都在睡。这次出行,每个人都很满足。

。。。

时间往前推。

棉棉上小托班时,接送,我都必须要抱着。

既累又耽误时间,我便骑上爷爷带来的自行车,天天驮着她。上了幼儿园,虽说幼儿园在小区,如果不抱,也是不行。

这样一直到了她上中班。偶尔下雨,下雪,她便同意自己走着。那时,我还觉得非常神奇,天助我也。

在商场里,上下电梯要抱;回家,上下楼梯要抱。有时,实在太累了,不想抱,还会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再后来,我便觉得抱一抱也并没有什么的。

去年年初,上下楼梯,她还让抱。可是有那么一天,放了幼儿园,她竟自己跑上了楼梯。在那之后,她自己上下楼梯的次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密集。

今年,除非她觉得很困了,或是就是求亲近,都是自己上下楼梯。在外面,也是自己走。

我甚至稀罕起来可以天天抱她的日子了。

。。。

几年前,我去参加同事的聚会。那时,还没有棉棉。房间里人很多,同事、家属、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

我看到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估计也快一米八了。现在他已经快两米了。当介绍时,我才发现这个孩子曾经和我们一起打过篮球。那时,他还在上小学,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奶娃。

他妈妈和我们说,等想好好抱抱他时,没想到已经这么大了。

当时我听了,感触非常深。现在,有了棉棉,更是如此。

棉棉喜欢趴在我的肩上,对她来说,这就是她的避风堂,她的安全小屋,她的爱的港湾。

『写在后面的话』

有些事情,做一次少一次。

每当棉棉面对着我,张开她的双臂,抬起头,仰望着我的时候,我便这样想。

『棉棉的话』

爸爸,湿毛巾拧干后,为什么上面还有水。

『日有所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通常所遵循的,往往是传承的总结,这使得归纳的运用具有普遍性。然而,可证伪性使得之前的归纳可能被清零、重新定义。

因此,实践本身是一个再发现,再论证,再推翻,再定义的过程。

一END一

*** 第二百二十九篇原创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