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作家 || 人参劫 文/云起时

陪伴·周文静摄影

  

人参劫

文/云起时

  立柱他们春起就计划着秋天进山采参。

  乡下人管这叫“放山”。放山有一定危险性,长白山山高林密,很容易迷路,白天与晚上温差也很大,而且常有野兽出没,要是碰上了,人就是它们的“口粮”了。

  可是,几个壮年的后生,还是决定冒险进山。如果能采到一棵老参,那一家老小的生计就好过活了。前些年日子马马虎虎还混得过去,但近几年军阀不断争抢地盘。今天是张家天下,明天又是李家江山。把老百姓弄的晕头转向,但不管谁执政掌权,苦的都是老百姓。各种赋税,军粮,征捐助,让村民的粮袋子越来越瘦,吃饱饭就成了头等大事。

  刚进秋,垅头山边的玉米还没完全收完。立柱就沉不住气了,吃过晚饭,提了马灯就去村里找大虎商量去放山的事。大虎也同意早几天进山,要是等庄稼都收完了,进山的人一定委多,采大参的机会就更少了。先下手为强嘛,于是他们俩又提了马灯去村西头找拐子叔。

  拐子叔是放过几次山的,比他俩有经验。而且请回过大参,身上有着仙气呢,能把参招来。只是这拐子叔腿脚不如他俩利索,是前几年进山从崖上铁下摔伤的。但是他们俩必须要有这么个人带领,才有可能采到大参并且活着回来。

  他们俩把想法跟拐子叔说了,拐子叔一边听一边抽着旱烟,旱烟在他的一吸一吐之间明明灭灭。立柱和大虎就盯着这忽明急喑的烟锅。半晌,拐子叔把烟袋往炕沿敲了敲,又向地上吐了口唾沫,才缓缓地开了口:“放山,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是不搭上命的,也指不定寻不到参,你们要想好嘞。”他俩赶紧说:“想好嘞,就看您老人家愿不愿搭伙进山了。”拐子叔说:“想好就行,先把规矩定了,第一,你俩得听我的话。第二,不管谁采了参,无论大小,三人均分。第三,不管遇到什么危险,不能丢下同伴自己跑了。”他俩听了,赶紧点头说:“好嘞,好嘞,您老说的对,都按您说的做。”拐子叔又长叹了口气说:“要不是我那儿子被日本人打死了,给我扔下这个小孙子,我这年纪是不会冒险进山了,不管怎么,拼了老命我得把这娃芽子养活成人那。”立柱和大虎又忙说:“那是,那是。你家大哥也是英雄嘞。采了参您老多分些,给大侄子买点白米细面吃。”拐子叔从炕上下到了地上。“那倒不必,你们一家老小也得活命要吃食那,我们丑话说到前头,省得到时闹红脸。我是老辈,不能欺哄你们小的。”

  说好之后,立柱和大虎就回了家,按拐子叔的吩咐准备进山的事了。

  第二天俩人张罗了一天,准备了玉米面干粮,水壶,麻绳,还有裁好的一捆破布条,都是比较招眼的颜色,取火用的火石。大虎不知从那又弄了两小盒洋火柴,据说特别好用,轻轻一擦就能出火苗。短刀,猎枪自是随身之物。

  转天,天刚亮,俩人便来到拐子叔家,拐子叔也早收拾好了。拐子叔又拿了黄纸,草香,又祭拜了山神,他们正式向长白山进发采参去了。

  立柱和大虎虽是山里娃,但也只进过村边的小山小坎,真正走进大山还是头一回,又兴奋又好奇,脚下生了风一样。一会就把拐子叔落后边了,只好站原地等。

  赶上来的拐子说,不要急着往前跑,近山虽说没大参,小参还是有的。寻到了也得请回去。拐子叔管采参叫“请”。而且他强调,一边走一边要观察地形,进入大山腹地要做标记。隔一段就要在树上系一根布条,以防万一迷路了,能按原路返回。

  两个人慢下了速度,才看清山里的景物。秋天的长白山已经有了丝丝凉意,风吹动树叶飒飒的响着,伴着高一声低一声的鸟鸣。阳光从细密的树叶间洒下来,地上有碎了的影子。山里的树时在秋天的太阳映照下色彩斑斓。经年的枯枝朽木被落时覆盖着,时不时把人拌个跟头。

  三个人就这样用手拔拉着枝枝杈杈,一边走一边划拉开树叶仔细地找着,不知不觉中太阳已西沉了。

  拐子叔说得找个地方宿营了,山里夜里冷,而且常有野兽出没,得做好防护。他们在背山的一大片白桦树下扎营了,其实很简单,没有帐蓬,只是把落叶攒成一大堆当了火炕而已。拐子叔又让他俩捡回一堆树枝。做完这些,天已经黑了。他们点起了一堆篝火,一边说话一边用火烤干粮吃。拐子叔说他们得轮流看着这堆篝火,不能让它熄灭了,火烧着,不但取暖,而且野兽也不敢来。

  拐子叔让他俩先睡,自己守着火堆。

  四周黑漆漆的,天像倒扣的锅底一样,树间偶尔看见的星星都显得很遥远。风吹过树叶的响声有几分恐怖,不时飞起的鸟与蝙蝠也能把人的心吓得嘭嘭乱跳。山那边传来野狼的皞叫声,既惊悚又凄厉,在山野里回荡。

  赶了一天的山路,立柱和大虎早已乏累的很了。躺下不一会,便响起了鼾声。

  拐子叔一个人守着火堆添柴,烟锅在暗夜里明明灭灭……第二天早晨,三个人简单吃了口干粮就又向长白山深处进发了。越往里越难走了。绵廷的山脉里树木繁茂,各种野生植物生长茁壮。也有一些不十分名贵的草药随处可见,叫不出名的小蛇在草丛中乱窜。松鼠受到了惊吓,从这棵树上窜向另一棵树。树木几乎把太阳托举着,不肯让阳光照下来。

  拐子叔说这样的环境最适合人参的生长了。于是三个人更加细致地找寻起来了。

  又一天暮色临近,还是一无所获。立柱和大虎有些泄气了。一边啃着干巴巴的干粮一边对拐子叔说:"人参好难寻那,是会飞天遁地呀,不行,明天我们回去吧,另寻活路。”拐子叔往烟锅里一边装烟叶一边说;“人参,有着灵气那。那哪么好寻。明天省着点吃。进次山,寻不到大参,小参也得寻几根那。不然白搭几天工不说,有脸回村呀。”大虎和立柱垂下头不做声了。

  拐子叔看了看他俩说:“给你们讲下人参的来历吧。”两人一听来了精神,连声说:"好呀,好呀。”

  拐子叔深深地吸了两口旱烟,吐出重重的烟雾。缓缓的开口讲起了传说中人参是如何来到长白山的。

  "据说,以前这人参是长在关里的,也叫鬼盖,地精。也不像现在这么稀罕,跑到我们关外安家也是被逼无奈。

  在人参的老家有个破庙,庙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虽是出家人讲慈悲为怀,但老和尚却常常虐待小和尚。小和尚自小家穷,孩子又多,偏又生了怪病。父母担心他死了,就把他送庙上来了,既便不能回家,也还有个小命在。可老和尚却把他当佣人使唤,种菜,拾柴,烧水煮饭都让他一个人干,还常常拳打脚踢。他自己却常常饱山下去找朋友云游,还吃花酒。

  有一天,老和尚又因故打了小和尚一顿,小和尚跑到庙旁边树林里去哭,越哭越伤心,越哭越感觉没了活路,于是解开腰带在一棵树上系套,想上吊勒死自己算了。就当小和尚攀着树权把自己脑袋套进去时。树下突然窜出一个小胖小子,把小和尚抱了下来。

  从此,他俩就成了好朋友,小胖小子常在老和尚不在时帮小和尚干活,干完活就和小和尚一起玩。

  有一天老和尚回来,发现以前小和尚几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一天就能干完了,感觉很奇怪。一开始小和尚不肯说,但一看老和尚瞪眼要打他,赶紧全招了。”

  说到这里,拐子叔的烟抽没了,他往地上嗑了嗑烟锅,又捡了个小细树枝通他的烟杆。

  立柱和大虎赶紧问:“那后来那?”

  拐子叔又装了一锅旱烟,一边吐着烟圈一边说:"老和尚一听来了坏主意,对小和尚说;"你个呆瓜,这深山老林哪来的胖小子,一定是树精藤怪,时间久了,肯定要吃了你。下次他再来,你把这红线给他系上,要是妖怪就现原形了,不能伤了你。要是人,一根线也害不了他。小和尚一听有道理。

  过了几天,老和尚又下山了。小胖小子又来了,小和尚就给他系了红线。可他前脚刚走,老和尚后脚就回来了。提了铁铲,顺着红线就跑,没多久,就用红线捆了棵人参回来。告诉小和尚,你个蠢货,这是百年以上老参,变成了人形。你赶紧给我取柴烧水,熬了这参,我吃了就长生不老了。

  小和尚一边拿柴一边想着人参平时对他的好。不忍心熬了他。就把柴禾浸了水放进灶膛,火势自然不旺。老和尚告诉他一定要熬到天亮,说完就去睡觉了。他一走,小和尚赶紧从温水里捞出人参,对他说,你趁天黑快跑吧。人参说,你解开我身上的红线,我带你一起走。小和尚给人参解开了红线,人参又变成原来的小胖小子。他拉起小和尚就跑,乘了风一样就跑到了长白山。长白山山高林密,没有人烟,再没有人迫害他们了。

  于是,小和尚在山外安了家,子孙渐多,形成了村庄。人参在山里也子孙渐多。”

  立柱和大虎听的直了眼,问拐子叔:“这人参能变成人那?”拐子叔磕了磕烟锅说:“传说嘛,但人参却有灵气。”几个人说话间星星已经出全了。拐子叔说:“睡吧,明天接着寻参。”

  又是一个黎明,太阳还没爬上树梢,鸟的叫声就把几个人吵醒了,简单的吃喝了一顿,又向大山里寻参去了。

  快到中午了,正当他们筋疲力竭时。跌坐在一棵树下的大虎突然大叫到:“人参,有参!”立柱和拐子叔赶紧跑过来,三个人围住了一棵人参。拐子叔一边用手拔拉着烂树叶一边兴奋地说:“好参,看芦头是棵百年老参了,我们挣到了。”立柱和大虎听了,激动得差点哭了。赶紧从身上取出小刀小铲,准备动手挖参。拐子叔赶紧伸着拦住。他从怀里取出一块新的红布,用牙肯撕下了一条,系在了人参上。随后对他俩说:“跪下,给参爷爷磕头。”三个人磕下给人参嗑了三个头,拐子叔又说:“得罪您老人家了,还得请您出山救人命呀。我保证不动您周边的子孙。”说完对立柱和大虎说:“不能用刀,铲。铁器伤了参,我这有鹿角磨的片子,都是有灵性的,伤不着。”

  拐子叔就跪在地上,用鹿角片一点一点的挖着,像接生婆接生孩子一样小心认真。立柱和大虎跪在一边瞪大眼睛看着。

  太阳快落山时,拐子叔终于从坑里小心冀冀的捧出了这棵人参。这参芦,艼,纹,体,须俱全。一点没损坏。

  拐子叔从怀里取出红布把参包好,包孩子一样又轻又柔,好像一用力它就会跑了似的。包好后又小心的揣进怀里。

  晚上,三个人又燃起枯枝落叶,这是进山的第三个黑夜了。想着明天就要回家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点激动。尤其寻到了参宝。

  立柱说:“把参卖给镇上的药行,咱们把钱分了,我娘就能托李媒婆去后庄张家说亲了。就因为没彩礼钱一直没敢去。要成了我腊月里就能娶媳妇了。”说到这里,火光映红了他的脸,他透过篝火好像看见新娘子盖着红盖头向他走来。

  大虎说:“不能卖给药行,他们压价的,就欺负我们这些穷人。我大姨家表哥在长春当兵,给团长当秘书。不行托他卖给团长。能多卖钱不说,没准还能把我弄去当个吃皇粮的官那。”

  立柱赶紧反驳说:“那可不行,要是当兵的不给钱咋办?你可不能拿人参送人情换自各前程,我还指着卖钱娶媳妇那。”

  大虎一听不高兴了:“你呀,鼠目寸光,就知道娶媳妇,咱要穿了军装,扛了枪。那姑娘不得排成队要嫁过来。”

  眼看两个人要吵起来了,一直闷头抽烟的拐子叔敲了敲烟锅说:"你俩莫争,这事从长计议。回村后别炫耀。虽说长白山里人参不少,但百年老参也是宝。这年月兵慌马乱的,别招来事非。你俩要能信过我,我先保管着。”

  两个年青人赶紧说;“信得过,信得过。您老先保管着。”

  这一夜,立柱和大虎都没睡好,立柱想着娶媳妇的场景,偷笑了好几次。大虎也好像看见自己穿着军装,挎着匣子枪的威风样。拐子叔一反常态,睡得格外安稳。

  天刚麻麻亮,两个青年就爬了起来,就近用山泉水洗了洗脸,带来的干粮也基本要吃没了,一人办了一块,就着冷水吃了几口。

  往回走就快多了,心里都揣着喜悦,沿途又有标记,虽说是在大山深处,却一点也不犯难。只是拐子叔的腿脚不好,立柱和大虎要时走时停的等一下。

  又一次夕阳染红大山时,他们望见村子里慢腾腾升起的炊烟。于是,脚下就更快了。

  拐子叔说;“到我家吧,让你婶做面条吃,再给你俩下两个鸡蛋。”立柱和大虎一听,馋虫都快从嘴里爬出来了。

  进到家里,拐子叔对老伴说:"把缸里的面全舀出来,给我们做面条吃,给他俩在汤里下两个鸡蛋,这是功臣那。”老伴一听,就知道有了收获,笑着做饭去了。

  一边做饭一边和拐子叔他们说:"你们走这几天,村里来了一伙人,抬了个伤员。说是前线受伤下来的大官,伤的不轻呀,怕是保不住命了。住在村东头张大夫家,张大夫儿子不也打鬼子去了吗。这伙人说是他儿孑的朋友。村里不少人家给送粮送鸡蛋那。必竟打鬼子受的伤,我也把那老芦花鸡杀了送去了,熬点鸡汤给那伤员喝。”

  说着说,拐子婶就把面条端上了炕。几天没吃到热乎饭的两个年青人狼吞虎咽,一顿风卷残云。拐子叔只吃了几口,坐在那一直闷头抽烟。

  看着他俩吃完了,拐子叔说:“走,咱们也到张大夫家看看去。”几个人提了马灯向村东头走去。引起村子里一阵狗吠,大虎一吆喝着骂着狗,有的狗听出他的声音不再叫了。

  到了张大夫家,张大夫在灶房熬草药。见拐子叔他们来了赶紧叫老伴倒水。

  拐子叔问起伤员的事,张大夫的脸暗了下来:“怕是救不过来了,胸膛一侧中了子弹,失血过多。又救治的太晚了。听说伤后还一直没下火线,直到昏迷了才被抬下来。我那儿子捎信来说,一定让我想尽一切办法救他。他家兄弟三人,前两个哥哥已经死在战场上了。就剩他一棵独苗了,家里还有个老奶奶那,不能再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可我那有那本事呀。咱这穷乡僻壤,我除了给他熬点草药,喂点鸡汤,也没别的手段了。"拐子叔一直在默默地抽烟。坐了一阵子,夜已经黑透了。起身告辞走出张大夫的门,立柱和大虎说要回家睡觉去。拐子叔站住脚突然说:"等一等,把参给张大夫救人吧。立柱,你那彩礼钱我帮你想办法,大虎呀,你要当兵,就去当打鬼子的八路吧,那才是真英雄那。”

  立柱和大虎一听站那不动了。拐子叔又说:"要不是日本人打到我们这边来,我们的日子也不会这乡凄惶。不把他们赶走咱那有安生日子呀。我知道这参对你们很重要,可不能让替我们打鬼子的好人死了呀,人参又叫还魂草,也许能救了他的命。只是亏了你们两个后生。叔给你们跪下了。”说到这,拐子叔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立柱和大虎赶紧把拐子叔抱了起来。

  立柱说:"叔,你这是干啥,把俺看成啥人了。”大虎也说:“叔,我同意,你说的对,不打鬼子俺当啥兵。要是用咱们的参能救活那八路军,我也跟他上前线。”

  于是,三个人又回过头向张大夫家走去。

  此时,东方已经微微放白,村子里的公鸡也接二连三叫了起来,一个黎明即将到来。

  作者简介: 云起时,七零后。现居黑龙江省大庆市。曾在《汉诗世界》《南粤作家》《关东文学》《世界文学文苑》《向晚诗歌》发表诗文多篇。崇尚文以养心,文以养德。文学不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精神上的风花雪月。

往期精彩链接

黎荔: 出没于现代废墟

周虎子:男人的喟叹(外一篇)

大唐飞花:埙娃传奇,让我穿越回半坡

高涛:废墟上的瓦罐(原刊于《星火》杂志)

霍忠义: 稠酒与酒麸子

布衣:高(小小说)

野   水:行走,是为了回归(书评)

(0)

相关推荐

  • 周大夫之王叔氏、儋氏

    王叔氏 1.王叔虎(文公)[公元前676-公元前624年] 2.王叔桓公[公元前623-公元前602年后] 3.王叔陈生(简公)[公元前?-公元前563年] 儋氏 1.儋季[周灵王时] 2.儋括[公元 ...

  • 拐子七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泡酒. [摘录]<中华本草>

  • 西北作家 || 云起时:改变(扶贫小小说)

    改    变 文/云起时 刘尚村位于一座大山的山角下,仅有的一点土地也是坡地,梯田.这是远近出名的穷村.但近些年村里一些年青人外出务工,不但挣了不少钱回来,也带回不少外面的新观念,村子有了很大的改变, ...

  • 梅兰芳金奖时一举夺魁,兰文云封神之作!

    梅兰芳金奖时一举夺魁,兰文云封神之作!

  • 西北作家 || 耿 文:永远不会忘记(外一首)

    永远不会忘记(外一首) 文|耿文(甘肃) ●永远不会忘记 永远不会忘记的是那老墙上 您手制的栅门依旧关着 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您那粗短的手指 是怎样把一颗老枣树削成 一支漂亮的驳壳枪 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您那 ...

  • 西北作家 || 周虎子:人生的孤独文

    人生的孤独 文/周虎子 一路走来,换过几个单位,同事.朋友.熟人可谓不少.可多数也是擦肩而过,许多的人远了淡了,终了似乎又没几个可以近乎的人,多数时候自己是孤独行走的.我有时想这人生还真不易. 除了世 ...

  • 西北作家 || 小说:狗眼 文/高涛

    原刊2017年8期<中国铁路文艺> 狗     眼 文/ 高涛 我叫路易斯.怎么样,这名字够派的吧,听起来洋气,时髦,贵族.听说国外有一明星也叫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是我干娘给我起的.我的亲 ...

  • 西北作家 || 散步与浇园 文/霍艳

    散步与浇园 文/霍艳 吃过晚饭便与先生出去散步了.城市夏天的景致很美,夕阳的余辉散落在街巷,树草花丛及形状各异的建筑在夕阳的掩映下,别有一番风味.车水马龙与静谧的花草树木相映成趣.置身其中,宛若进入了 ...

  • 西北作家 || 我与盆景 文/吕常明

    吕常明系列散文之十四 我与盆景 文/吕常明 于我来说,盆景本是十分遥远与奢侈的物件.一是因为没有一套可以摆放盆景后熠然生辉的大房子,单位那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狭小阴暗,两个卧室摆了床和桌子.柜子.书籍等 ...

  • 西北作家 || 书与女人 文/陈嘉瑞

    书与女人 陈嘉瑞 "书籍和妓女都能被带上床".说这话的,是德国的瓦尔特.本雅明.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爱书之人,屋子里到处都是书.床上有书,就更 ...

  • 西北作家 || 生 根 (文/林丹)

    生   根 作者:林丹 今天上课时,刘老师特别兴奋,台下的小脑袋们也像春风中的花朵一样兴奋,当窗外传来"铛"的一声下课铃时,所有的孩子都扭头厌恶地向窗外瞪了一眼,然后再扭过头,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