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维尔|稀缺性

按:本文摘录自托马斯·索维尔《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吴建新 译)第一章“什么是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
稀缺性
稀缺意味着什么?稀缺是指个人需求加总之后大于现存的资源数量。这看似简单易懂,但人们常常严重误解其内涵,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例外。例如,《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曾有一篇专题文章描述经济困境,并以此表达对美国中产阶级的担忧,这一阶层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一群人。虽然这篇文章描绘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甚至拥有私人游泳池,但它的主标题却是“美国中产阶级,只能勉强度日”。这篇文章的其他小标题包括:
希望落空,计划难成
目标仍然遥不可及
储蓄很少却享用奢侈品
简言之,尽管美国中产阶级拥有超乎其他国家人们(甚至前几代美国人)无法想象的财富,但美国中产阶级的欲望仍超出了他们可以轻松应对的水平。中产阶级自己和这位记者都认为他们“只能勉强度日”,并且引用了一位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的说法:“这些人的预算真是太有限了。”但是,限制他们的并不是预算这种人为的东西,而是现实。在现实中,从来没有足够的东西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这才是真正的约束,这才是稀缺性的真正含义。
 
在《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中提到的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甚至“要超支使用信用卡”,才能使他们的“财务状况井然有序”。杰拉尔丁·弗雷泽(Geraldine Frazier)指出:“但是,只要我们走错一步,就会感受到来自账单的压力,那将是极其痛苦的。”
从学术界到新闻界,包括中产阶级自己,所有人都感到莫名奇怪,现实中竟然存在稀缺性这样的东西,并且这意味着人们既要尽力带来高产出,又要在开支时承担个人责任。然而,在人类历史上,稀缺无处不在,所有对于节约的要求都与稀缺性有关。
不论我们有什么样的政策、惯例或制度,也不论它们明智与否、高尚与否,都不可能有足够的物品完全满足我们所有的欲望。不论我们是SH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还是其他,“未满足需要”都内嵌于这些经济制度中。这些不同类型的经济制度,区别仅在于进行权衡取舍的制度方法不同,而权衡取舍是任何经济制度都不能避免的。
生产效率
经济学不仅关涉人们作为消费者如何对己有商品和劳务产量进行安排,更重要的是,经济学也关注生产,即从原始的稀缺资源到产出——由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整个过程。
换句话说,生产需要土地、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来实现产出,产量水平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经济学研究的正是这些资源的使用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资源的使用决策及其后果比资源本身更重要。因为有些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国民却生活贫穷:有些国家,比如日本和瑞士尽管拥有相对较少的自然资源,但却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人均自然资源价值是日本和瑞士的好几倍,但日本和瑞士的人均实际收入却是乌拉圭的两倍、委内瑞拉的好几倍。
 
除了稀缺性,替代用途也是经济学的核心。如果毎种资源只有一种用途,那么经济学就简单多了,但是,水既可以用来制造冰块,也可以用来制造水蒸气,同时它还可以与其他东西结合,生产许多混合物和化合物。同样,石油不仅可以用来生产汽油、煤油等燃油,还可以用于生产塑料、沥青和凡士林:铁矿可用于生产各种各样的钢铁制品,从回形针到汽车,再到摩天大楼的钢筋骨架。
每种资源应该分配给每一种用途多少资源量?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要回答这个问题,只不过方式有不同、效率有高低。经济学关注的就是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质上,不同类型的经济制度会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决定如何分配稀缺资源,这些决策对整个社会生活都有深远影响。
以苏联为例,它的工业用电量超过美国,但工业产量却小于美国。这种低效的投入和产出转化,使得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都丰富)只能保持在较低的生活水平。又比如,今天的俄罗斯是世界上少有的石油产量超过自身消耗的国家之一。然而,丰富的资源并不能自动带来丰富的商品。
生产效率——即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比率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谈论的某个术语,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准。想象经济决策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实际的东西,如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铁矿、石油、木材等,以及最后生产出来的食品、家具和汽车,而不是把它仅仅看作关于货币的决策。尽管“经济学”这个词对一些人来说意味着金钱,但对整个社会来说,金钱或货币仅仅是为完成生产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工具。否则,政府只要多印些钞票就可以把每个人都变成大富翁。决定国家贫富的不是货币,而是这个国家拥有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经济学的作用
当前对经济学的诸多误解,包括认为经济学能教人们如何赚钱,如何经营企业或如何预测股市波动。但是,经济学并不能提供个人理财意见,也无法用于企业管理,至于预测股市波动,暂时还无法简化成个可靠的公式。
例如,当经济学家分析物价,工资、利润或国际贸易平衡时,要考虑的是,针对经济的不同部分做出的决策如何影响稀缺资源配置,进而提高或降低全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
经济学不仅是一个用来表达意见或发泄情绪的话题。它是对因果关系的系统研究,揭示以特定方式做特定事情时会造成何种结果。在经济分析中,奥斯卡·兰格(Oskar Lange)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等保守主义经济学家所使用的方法,并没有根本的不同。本书要探讨的正是经济学的这些基本原则。
要做到这一点,一种方法是考察经济决策产生的激励,而不是只考察其所追求的目标,这意味着,结果比意愿更重要——不仅是就直接后果面言,也指运行的长期影响。
抱有良好意愿是再容易不过了,但是倘若不能对经济的运行方式有正确的理解,再好的意愿也可能给整个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相当数量的经济灾难其实是出于政策,这些政策往往标榜要为人民造福。事实上,如果那些曾提出或支持这些政策的人懂经济学的话,这些灾难本可以避免。
(0)

相关推荐

  • 矿产资源经济学

    内容简介: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采矿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矿产资源经济学>是一部以矿产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紧密结合地质勘探评价.矿山项目评价.矿产市场分析.矿产资源评估 ...

  • 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

    目录: 第一讲 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 第二讲 企业家如何著书立说 第三讲 企业游戏与游戏规则 第四讲 企业投融资问题为什么重要? 第五讲 为什么要提出和讨论债信文化? 第六讲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 ...

  • 当代思想家托马斯·索维尔,在其《知识分子...

    当代思想家托马斯·索维尔,在其<知识分子与社会>中写道: 让那些知识分子冲昏头脑的,是不承担责任的"正义感",无底线的"良知","高尚而危 ...

  • 索维尔:我从左到右的思想转变(建议收藏)

    北游独立评论 思辨 洞见 请把我[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对话索维尔:经济不平等的神话 罗翔爆笑普法:脱口秀也不是法外之地

  • 索维尔:财富分配,听起来蛮不错

    托马斯·索维尔 (Thomas Sowell,1930年出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等学术机构讲授经济学课程.曾担任政府部门经济顾问.现在是斯坦福大 ...

  • 索维尔:伤害黑人最深的并非种族主义

    伤害黑人最深的并非种族主义 文/托马斯·索维尔 译/觉浅 校/胡释之 1948年1月,一个17岁黑人高中辍学生离开了家.他读完的最后一个年级是九年级.他没有技能,没有什么经验,也不太成熟.但他却能找到 ...

  • 对话索维尔:经济不平等的神话

    对话索维尔:经济不平等的神话

  • 索维尔:如何理解“社会正义”

      按:本文选自托马斯·索维尔的近著<歧视与不平等>(刘军 译),第七章"事实.假设和目标",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版,第239-243页.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qu ...

  • 索维尔格言集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1930- ),美国经济学家.知名的政治评论家,曾为多家保守派刊物撰稿.推特上的博主"Thomas Sowell"并非其本人,不过,推文 ...

  • 索维尔:缅怀沃尔特·威廉姆斯

    按: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E. Williams,1936-2020),美国经济学家.保守派评论家.本文是托马斯·索维尔的纪念文章.英文标题 "Walter E. Williams ...

  • 聆听索维尔

    本文译自<城市杂志>(City Journal) 原标题:The Nonconformist 作者 Coleman Hughes,曼哈顿研究所研究员 万吉庆 译 英文原文见文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