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四十)
在“商战”中,商品的质量就是生命,英国人最懂得这一点。
为焙制出合乎藏族人口味的印茶,在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905年至1907年)间,英国人多次到雅安、荥经等南路边茶产区调查,窃取制茶工艺。
再有,一些到峨眉山朝圣的西藏喇嘛,路过雅安、荥经等制茶的地方时,亲见制茶过程之脏污,不禁摇头,回去一张扬,也影响了川茶的声誉。
为了与“焙制之精”的印茶相抗衡,赵尔丰“谆谆告诫商界,合力竞争”,尤要注意茶叶的质量。他指出 “整饬边茶,先从禁伪入手。”力主精采制,禁搀)假,轻成本。
一些茶商认为藏族历来嗜川茶,故有恃无恐,不顾质量,竟至掺杂使假,自毁其誉,以致失去市埸,赵尔丰哪肯容忍。他决定对制造假茶的奸商,进行惩办。天全有个叫王大顺的茶商,制造假茶三百包,就被处以二百两银子的罚款,将假茶全部烧毁。收到了“杀一儆百”之效。
为了抵制印茶入藏,赵尔丰等还一改历代严禁茶种入藏,不准西藏种茶的旧制,决定将川茶种籽输入西藏,教民种植;为了轻成本,以增强川茶的竞争力,还革除了茶叶正税之外的一切陋规杂费。
赵尔丰等采取了一系列抵制印茶的举措之后,也确实收到一定实效。在他经边的六年多时间,打箭炉边茶的年销售量,又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中英印藏条约》签订之后,一度跌到八万引(九百六十万斤)的低谷,恢复到十万引(一千二百万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