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厂商想做好O2O?请先回归产品本身!

2020年,整个零售行业,尽管不如人意,但也算是百家争鸣,激流勇进。
疫情的出现,加速了整个快消渠道的快速更替,以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代表的O2O平台,兴盛优选、多多买菜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李佳琦、薇娅等为代表的直播卖货等等,相继扩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快消厂商纷纷加速布局新零售渠道,在创新求变中寻找新的计划。尤其是O2O渠道,作为一个市场规模近3万亿的新零售渠道,更是众多快消厂商加速深耕挖掘的机会点。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新经销咨询团队组织的O2O工作坊,感触很深,快消品牌纷纷加码O2O,都在显而易见的加速布局O2O这个新零售渠道。
但作为一个互联网生态下出现不久的渠道,很多品牌商并没有找到一套成熟的体系去做O2O,更多的还是用传统电商的操作模式去做O2O。
显然这是不对的,传统电商借助互联网的无边界,无论是在品类上,还是范围上,受地域的影响很小。而O2O不同,它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本地性消费。
那么,对于快消厂商布局O2O到底该如何去做?今天,我们首先从第一步,产品如何去运作,去看看品牌该如何做O2O渠道。
-01-
不同的产品定位,对应不同的平台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产品的运营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比如早期的江小白、元气森林,都是通过产品运营做精准触达起来的。
同样的,品牌商做O2O也是如此,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定位,也要对应不同的策略,更精准的去触达消费人群。
1. 核心产品,最大限度上线平台
先来定义一下核心产品是什么?顾名思义,是品牌商最爆款、最畅销的头部产品。对品牌来说,核心产品所占的销量贡献超过80%。
这样的产品,一定要保证产品在线上平台有露出,而且是最好的露出。虽然理论上线上货架是无限的,但实际在平台的操作过程中,平台在单一品类所上线的SKU还有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要确保销量占比80%的产品上线所有平台,尽可能最大面触达消费者。

比如元气森林,作为近年来的新起之秀,在O2O渠道建设上也是做得比较好的,其主流产品元气森林气泡水,基本上在所有O2O平台都能看到。

2. 新品、高端产品,主流平台上线
新品、高端产品是发展的潜力产品,是未来的核心产品,比如蓝月亮的至尊洗衣液。相对来说,价格较高,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
对于这类产品来说,上线O2O不仅是为了销售额,更多的是起到新品测试的功能,期望借助品牌建立消费者认知。
基于这种需求,品牌商的策略应该是尽可能上线主流O2O,比如美团、京东到家、淘鲜达等等。这些主流平台,其实已经涵盖了大多数消费者,而这些产品的需求只是扩大影响,建立消费认知,让消费者最大程度看到,才是首要目标,所以只需上线主流平台即可。
3. 小众产品,部分产品上线
小众产品,即产品定位的受众群体相对较小,是有针对性的目标人群。比如可口可乐的100ml迷你装,主要是针对喜欢可乐,但注重健康的人群,一口杯100ml容量,不多不少。再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代餐食品,目标消费群体很小。
这些产品,共同的特点就是受众范围很小,消费者并不会在主流平台去购买这些特定的商品,比如代餐食品,消费者可能会在品牌私域的微信商城,或者是某个主打健身类商品的垂直性App上购买等。
这些小众产品的战术策略一定不是人找货,而是货找人,类似电商化的操作,选择一个目标消费群体最集中的平台去操作。
-02-
不同的产品规格,对应不同的渠道
与传统的线下渠道类似,品牌商在O2O平台上也分为不同类型的渠道,主要是分为卖场、商超、便利店三种类型的渠道。
对于这些不同的渠道,差异化的产品组合非常重要。首先是卖场,产品在卖场的分销,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主要都是礼盒装、家庭装和大包装为主。
 
背后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在大卖场购物,一般都是家庭需求性购物,往往会带有家庭生鲜蔬菜,消费的金额和数量一定是多,且带有囤货行为。
这一点从卖场的满减配送就能看出来,很多卖场都是金额超过79元以上,才减免配送费用,比如永辉超市满89元减4元配送费等。所以商品的最优规格是大包装、家庭装的产品,比如乐事薯片的135g装,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
而商超则是一些super、mini的中小型超市,比如大润华mini等等。这类门店的消费者画像是购买日常消耗品,相对来说,购买周期较短,用户复购频率高。
用户主要是购买的产品大多是单品,或者小包装的产品,满足短时间的需求,比如乐事多30g装,或者70g装。
第三类是便利店,消费者更多的是即时性需求,购物金额往往是比较小的。描述一个消费场景,消费者在办公司想买瓶冰水,打开一个平台,选择便利店,选了一瓶可乐,但是由于金额太小无法配送,这时消费者会再选择几件金额较小的商品凑单。
对于这类门店来说,品牌商最好的做法是独立性的小包装,价格不高,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性需求即可,比如奥利奥的16g单块装。
当然,除此之外,线上还有一个特殊的购物场景—平台大促,比如双十一、双十二等等。
对于这样的特别节点,品牌商可以单独做一些产品组合。比如将常规商品和礼物捆绑售卖,或者提供特殊套餐等等。今年双十一,玛氏箭牌与饿了么平台联合制定活动,满66元送双十一心圆盒子,效果反响就很好。
-03-
产品的动销、分销,在于对细节的把控
大家都知道,在线下,要做好动销和分销,关键是做好陈列。在O2O平台上,也不例外,唯一区别的是,一个静态的物理货架,空间有限,一个是动态的无限货架,理论上不受空间限制。
在这种静态的无限货架上,要做好陈列可不简单,竞争的激烈性,以及对细节把控远超线下。那么,品牌商如何在O2O上做好产品的陈列?
1. 完美细节展示,产品标准化
一款产品被设计出来,一定是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既然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在线上的露出,必须是消费者想看到的信息。比如一盒进口饼干,消费者想知道的信息,生产地、包装、口味咸还是甜、大小、数量、甚至颜色等等。这些信息如何去体现出来,至关重要。
a. 缩略图
一般指平台上的小尺寸图片,多出现在商家主页和各类活动页。一般是单品的产品照片,可以有口味的组合,最好不要出现其他产品(礼包和活动除外)。缩略图作为门面图,要保证清晰美观,照片上不需要有任何描述,但最好是产品实物照片。
b. 品名
靠近缩略图的短句,一般包含品牌、包装规格、细分品类、口味等主要信息。命名的一般性原则,品牌/子品牌/口味/细分品类/规格。当然,如果有一些区别于同类产品的特质,也可以表现出来,但语言要简短精炼。
c. 头图
产品详情页顶部可滑动的若干张图片,头图的第一张一般就是缩略图。要求很简单,产品照要真实美观,不建议过分美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至少放三张产品照,展示不同角度的头图,其中必须有一张露出产品标签成分表。
d. 详情页
介绍产品详情的页面,包含产品图片和文字介绍,甚至有一些场景设计图。首先产品的图片最好是能搭配场景,给消费者建立一个场景消费认知;其次文字信息要有产品的详细介绍,比如产品名称、规格、保质期、储存方法等等,最好还要有产品的卖点特色。
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细节布置,将产品细节标准化,让消费者一看就知,不用对比思考,直接下单即可。
2. 洞悉平台规则,推动产品露出
平台的流量分发是基于一套完整的算法逻辑,这个很难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基于平台的特性,浅层次的分析。
以五个主流的O2O平台为例,可以划分成两类阵营,一类多零售商类型的平台,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一类是单一零售商类型的平台,多点、淘鲜达。
第一类平台,门店覆盖广,客户数多,品牌商的资源应优先给零售商,再是产品。以京东到家为例,京东到家与屈臣氏关系好,搜索产品,只要5公里以内,都优先显示屈臣氏。
比如,你搜索薯片,优先出来的,一定是屈臣氏的产品,而不是某一品牌。
第二类平台,合作客户少,一般是区域定点深度合作,直接以产品为资源导向。比如多点,在重庆只有重庆新世纪,在武汉只有武汉中百,没有多少其他的客户。对于消费者来讲,进入App之后,第一件事是选门店,无论怎么搜索都是一个门店发出。
同样的,在多点App武汉地区,比如搜索薯片,不是优先展示,而是全部是中百仓储。
最后:
当然,这只是O2O的产品运作的一个小部分。产品作为一个品牌的基础,在O2O平台上的玩法很多,但其核心一定还是站在消费者角度,去思考产品在O2O上的价值。
责编 | Asher  ,校对 | 陈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