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其中吟趣斜(四)
三、练声之法
今时吟诵之法,多由刘坡公练习之法,兹录于下
民国刘坡公《学诗百法》 :
练习之法,须将平上去入四字,依照读法,以右手食指作势,读平声时,以指搁于桌之左边,徐徐向右移去,移至右边尽处为止,声亦随之而止。桌之阔,大约以二尺为度。读上声时,以指搁于桌边正中,向上一挑,约离桌面一尺高,而声亦顿止。读去声时,以指离桌而下,重重一指,约离桌面一尺低,而声乃止。读入声时,以指向对面一指,约离身一尺远,而声即止。如是将此四字,每日读一百遍,其声之高下疾徐,不可稍误。
刘坡公此法,对于今人学习古人吟诵,弥为珍贵。此法与赵元任先生“五度标调法”互参,可知高下也:
(五度标调法)
以上两法,愈趋量化具象,然与之不同的另一种传统说法也很值得我们思考。《乐府杂录》云:“拍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乃于纸上画两耳以进,上问其故对:'但有耳道则无失节奏也’。”能做到听音避祸的黄幡绰,此处并非故弄玄虚,因为中国历来确实讲究的就是一个“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争议倒底“无定”对?还是“量化”对?意义不大。简而言之,不妨先求“量化”,再觅“无定”。
且看下面几则材料:
晋代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记载桓温问名士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孟嘉)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
《礼记·郊特性》: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
《文心雕龙·声律》: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肇自血气,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
这几则材料都集中讨论了同一个问题,“人声”贵于“乐器”。量化的数值,是对乐器而用的,人体可谓最复杂最精密最完美的乐器,不是数值所能体现的。乐器达到某个标准数值就算合格,人声却有无尽的数值可去探索演绎。如果我们追求“固定化的”或者“变化小的”的模式,就浪费了天之赋予。故而,吟诵之道,得于“量化”中通达“无定”。
种种铺垫如上,且进入吟诵的实际操作:
不管是“量化”还是“无定”,吟诵基本的规律是:
(一)阴平,平着发声;阳平,往上发声;上声,先下之后略升一点(整体还是往下);去声,往下发声,入声短促急收藏(这是基本,不是常态)。
(二)所谓“字正腔圆”,即无论发哪一个声调,都必须把声母与韵母略微拉长,让声母、韵母发声完整,形成一条完整音线。譬如:
阴平譬如“妈”,大致发作
(一定要保证音线平稳);
阳平譬如“麻”,大致发作
(幅度自己把握,只要整体向上就行);
上声譬如“马”,大致发作
(幅度自己把握,只要整体向下而又略有上就行,向上部分不能高于或者持平于开始部分);
去声譬如“骂”,大致发作
(幅度自己把握,只要整体向下就行);
入声譬如“抹”,短促急收藏,亦作亦止,大致发作
M·A。
(三)地球人皆知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本就是吟诵原则,盖,古人不写诗,而是吟诗。故而:“二、四、六”字音须稍长,韵字拖长,三字尾均稍长。入声字权作休止符体会来吟诵。
松颜客曰:夫所谓“平长仄短”云云,可乎?上声可短乎?宫可长乎?《文心雕龙》有言“故言语者,文章关键,神明枢机,吐纳律吕,唇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宫,徐呼中徵。夫宫商响高,徵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唇激齿之异,廉肉相准,皎然可分。”
(四)初习者最好将要练习的诗作,逐字标注好平上去入(或者一二三四声,入声以“· ”标注)。
(五)初习者以七言绝句为起步,以七律次之,再以五绝次之,再以长短句次之,最后可以文章次之。
(六)吟诵是汉语“音”、“义” 关系最好的体现
汉语声音与意义的关系,今时所论较少,简而言之,大致如下:
1、同音之角度:
亭,台,楼,阁,房
宝宝与饱饱
2、体感之角度:
(1)开口度通感:好,哦,嗯
(2)发音司动部位通感:尝试体会一下汉字的音义相联,譬如我们发出“喉、舌、唇、齿、牙”的读音时,发音部位恰好在这几个器官;再如“舔、咬、切、吻,品,尝”与司动部位的相应;
再如通过发音感受一下“嘴”与“口”的区别,明白为什么是“樱桃小嘴”,为什么是“血盆大口”(口若悬河,信口开河);
仔细发“花”,直接体会“花开”;
再如通过发音感受,倒底“咽”在上还是“喉”在上;
再如通过发音感受,“咳”与“嗽”的区别;
再如通过发音感受,“疼”与“痛”的区别;
再如通过发音感受“来”与“去”与“下”的区别、“萧萧”与“滚滚”的区别,体会什么叫“无边落木萧萧下”,什么叫“不尽长江滚滚来”,什么叫“风萧萧兮易水寒”;
再如通过发音感受“万”与“千”的区别,体会什么叫“淮南皓月冷千山”,什么叫“群山万壑赴荆门”......
(七)吟诵诗作的感情,主要以“韵”的感情为标准。
(八)取义于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按以上规则所作出的吟诵,我们也叫它为“吟诵基本式”。
(九)以上练习,决不能把字吟“跑调”。吟诵固然是以培养我们找回“中国人讲话就是唱歌”为目的,但是如果字“跑调”了,就是舍本逐末。再者,不跑调且有音乐美,也不是吟诵的根本意义——吟诵的根本意义应该是通过口耳的声音起伏吐纳感来通感作者的情绪心绪,与作者千载同悲同喜。所以,基本式的练习是非常关键的。
“基本式”吟诵熟练稳定了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变式”。所谓“变式”,或可在连续“仄声”的时候把后面的“仄声”变高;或可在连续“平声”的时候把后面的“平声”降低;或可于某个节奏点多停顿一会;或可“一三五”字拖长,“二四六”字剪短;甚至“平声”压低,“仄声”提高(变式不能违背诗作本身的情感)......只要有稳定的“基本式”练习基础,“变式”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阴阳起伏和谐就是“宗”),这就达到了前面所说的“音无定高、拍无定值、谱无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