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侍女苏麻喇姑,有个生活习惯超重口味:全年只洗一次澡

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而且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所以她一生的经历和地位,全都跟孝庄的兴衰荣辱挂着钩。

这点,从她的名字“苏麻喇姑”中,就能看出名堂。

苏麻喇姑的叫法,精确的应该是“苏麻喇+姑”,其中“苏麻喇”是她的名字,而这个“姑”就是尊称了。

苏麻喇来自于蒙古科尔沁部族,初名苏茉儿,意思是羊毛编织的口袋。苏麻喇是她跟随孝庄进入皇太极后宫后,入乡随俗改的满语名称,也是口袋的意思。

能在几十年宫廷的明争暗斗中笑到最后,孝庄必定是十分聪明的人,否则满清皇位的母系也不会流入科尔沁蒙古一脉。

而作为贴身侍女的苏麻喇姑,想想也不会是个简单的角色。

单就适应能力来说,苏麻喇姑这么个蒙古女性,竟然能够熟练掌握满蒙两种语言文字。伴随着顺治、康熙两朝入主北京,肯定也没少接触汉族的文化。

想象一下,生活中除母语中文外,又同时掌握英语、日语两门外语的女性,搁在职场上,是怎么个才女的存在。

苏麻喇姑在服装上也很有天赋,曾参加过清朝开国冠服的设计,皇帝和官员穿着她设计的龙袍、朝服,一穿就是将近300年。

上文说过,苏麻喇姑的经历与孝庄息息相关。

孝庄从科尔沁部落的格格,跃升至大清王朝的太皇太后,当中有极为关键的三大步:

一是维系满蒙联姻,进入皇太极的后宫;

二是亲生儿子福临继位为顺治帝;

三是孙子康熙斗垮权臣鳌拜实现亲政。

这三步路,尤其以第二步顺治继位,最为惊险。

就像慈禧在咸丰死后,与肃顺、载垣等顾命八大臣撕逼,由贴身太监李莲英联络恭亲王奕䜣结成同盟一样,孝庄在皇太极死后八旗亲贵争夺皇位的混战中,肯定也是用上了自己所有的人脉。

说不定,孝庄、顺治这场成败在此一举的皇位之争,就有贴身侍女苏麻喇姑的参与。

清宫剧《孝庄秘史》中,孝庄与多尔衮的联系、与叛逆期儿子顺治之间的沟通,很多都是苏茉儿在穿针引线打圆场。

这道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编剧,以苏麻喇姑与孝庄的关系,完全能扮演传声筒,或者为主子刺探多尔衮、顺治动态的角色,甚至参与一些决定满清历史走向的大事。

另一个反映苏麻喇姑地位的线索,就是康熙把十二阿哥胤裪交给苏麻喇姑抚养的决策。

苏麻喇姑毕竟是侍女,怎么可能充当皇子的养母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她介入孝庄、康熙的生活很深,已经是家庭成员般的身份。

如此,她才获得了“姑”的尊崇称呼,在后宫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00年后的李莲英,也是凭借辛酉政变的功劳,呆在内宫总管的位置上十几二十年,直到大靠山慈禧去世才告老出宫。

正因为苏麻喇姑是个较为重要的人物,所以爱新觉罗皇室出身的昭梿,才会在自己的作品《啸亭续录》中,记录下这个侍女的事迹。

但昭梿记载苏麻喇姑的生活习惯,却是个十分不讲究卫生习惯的女人,而且还很倒胃口。建议大家不要在吃饭的时候阅读下文:

“姑性好佛未能,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也就是说,苏麻喇姑整年到头,只在除夕那天洗一次澡。

更重口味的是,洗完后混着积压了一年浓稠油泥的洗澡水,苏麻喇姑也不浪费,拿去浇花种树吗?不是,是存起来一口一口喝掉!咦......

这叫什么玩意儿啊?

要解释苏麻喇姑如此奇怪的癖好,我们还得从她的“蒙古族”出身说起。

蒙古是游牧民族,日常的生活方式就是逐水草而居,水源和牧草是决定部族生死的战略性资源。尤其是水源,只有几条像样点的大河和湖泊,水资源很是紧张。

这个时候,就要求整个部族优先保障人和牲畜的饮用水了,其它洗澡、洗衣服之类的消耗性用水,就尽量避免使用了。

到了成吉思汗手里,蒙古人“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甚至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以《大扎撒令》的形式,明确规定所有蒙古人不准到河里洗澡。

成吉思汗的儿子察合台,他的几个亲信仆人曾经违反禁令下河洗澡,被告发到察合台跟前。察合台想赦免他们,最后想出的办法,是借口仆人们下河,为的是执行自己要他们打捞掉进水里东西的命令。

察合台是察合台汗国的大汗,在自己的领地内赦免个人,还要搞这样曲线救国的把戏,可见他老爹成吉思汗的确颁发过禁止洗澡的法令,他这个做儿子、做臣下的不敢明着违背。

不过,到了明末清初,估计随着忽必烈黄金家族的没落,这条禁令也就对蒙族上层没啥约束力了,但对底层牧民,还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存在。

理由也很简单,同样是蒙古人,孝庄,还要皇太极、顺治、康熙后宫的其她蒙古女人,怎么就洗澡呢?

这些后妃是肯定要洗澡的,而且还得洗得香香的,否则按照老北京夏天那温度,出身汗捂一捂人就臭了,浑身上下积一身能搓出“仙丹”的油泥,晚上还怎么裹在被子里送去给皇帝啪啪啪呢?

合理的解释,就是苏麻喇姑作为底层牧民出身,从小到大被蒙古的禁令束缚着,习惯成自然,有点类似鲁迅笔下社会对祥林嫂这样女性的思想禁锢。

可别小看这些禁锢的力量。

满清之所以能稳稳地统治蒙古,除了武力后盾、满蒙联姻外,还要一个手段就是在草原大力推行藏传佛教,规定蒙古家庭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去当喇嘛。

喇嘛是不能讨老婆的,也就不能生育后代。靠着这款“计划生育”政策,满清牢牢地控制了蒙古的人口,压制着蒙古部族的壮大。

苏麻喇姑还有一个从蒙古带来的习惯,那就是生病从不吃药,完全靠熬。

康熙四十四年八月底,苏麻喇姑感染了血痢,一天的时间前后腹泻了十五六次。可即便身体虚弱成了这副样子,她仍然不肯进食任何治疗的药物。

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是年过九十岁的高龄,这样频繁拉肚子肯定身体的吃不消的。

而她,的确也是死于康熙四十四年。

但她的固执也有她自己的理由,因为她九十岁的高寿,就是靠不吃药这么熬过来的。

至于原因,还是由于蒙古呼啦啦一大片草原,除了青草还是青草,根本没有中原汉地那么完整的医疗条件,所以这里的牧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基本就是熬一熬、睡个觉,缓过劲来继续骑马放养。

这还是轻的,古代有些蒙古人打仗挂了彩,被刀砍了被箭插了,流点血照样骑马转战,命够硬。

如此搞法,会产生两个极端。

一方面蒙古人的夭折率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人口比不过中原汉人的原因,除了草原畜牧业人口承载力有限,还有就是医疗条件跟不上,很多人得不到救治死去。

另一方面熬着活下来的人,身体会很棒,免疫力很强。就比如苏麻喇姑,一口气活了九十岁以上,这时足以令人羡慕的高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