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高人,总结了《论用笔十法》,整整10条,请背下来

沐石陪您学书法发布时间:20-05-1718:13文化达人,优质创作者唐代有位书法高人,名叫张怀瓘,对自己的书法水平非常自信,自称:“正楷、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于数百年间。”遗憾的是,他的书法,并无真迹传世,所以说呢,我们也没有机会去领略他的风采了,也无法判断他是不是在吹牛。书法作品虽然没传下来,可是呢,作为一位书法理论方面的高手,张怀瓘还是有很多经典的书法理论著作的。比如说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的《玉堂禁经》、《文字论》、《书议》、《书断》等等。如果你想了解书法用笔,如果你想巩固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建议您抽时间读一下。

今天呢,别的不说,我们来聊聊唐代书法高人张怀瓘总结的《论用笔十法》,整整10条,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喜欢书法的您,请背下来。(考虑到篇幅,咱们把两条放在一起说。)1、 偃仰向背,阴阳相应。所谓的“偃仰向背”,说的就是点画的姿态,就像张怀瓘强调的那样“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再简单点,咱们在写字的时候啊,要注意到俯仰向背的姿态呼应,要么向相,要么向背,最好不要“状如算子”。

另外,张怀瓘在第2条中还强调:“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呼应。”2、 鳞羽参差,峰峦起伏。张怀瓘说的这第3条和第4条,看起来有点不怎么好理解。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主要就是在强调点画的质量和用笔的注意事项。颜真卿说的“屋漏痕”大家都听说过吧?虞世南强调的“节节加劲”大家都明白吧?《书法三昧歌》中也说:“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明白了上面这几句话,下笔时候能将这些笔法体现出来,自然也就能实现“鳞羽参差,峰峦起伏”了。

3、 真草偏枯,邪真失则。第5条,真草偏枯,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不能一会用楷书的笔画,一会用草书的笔画,要协调,要一致,这样才能映带流畅,笔势飞动。当然了,有很多高手在写字的时候,也会刻意去强调这种效果。比如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是各种书体夹杂在一起写成的。这属个例,如果你没那个水平,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4、 迟涩飞动,射空玲珑。用笔的“迟”和“涩”,还好理解一些,就是要求我们写出入纸三分的力度,写出线条的质感。只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特别是在帖学用笔系统中,迟涩要有,飞动的笔势,玲珑的姿态也要体现出来。

5、 尺寸规度,随字变转。什么是“尺寸规度”?张怀瓘解释说:“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隐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什么是“随字变转”?张怀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兰亭序》中那么多“之”字,各有姿态,王羲之为什么这样处理?主要原因,就是根据章法的整体需要,做了些细节上的灵活调整。

古人论书法,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如果你想了解古人是怎么想的,不妨多读读古人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如果有一本书,将历代书法名家的经典论述汇总到了一起,您有没有兴趣?今天,将我手上的这本黄简老师负责编辑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分享给大家。从早一点的蔡邕、王羲之,到明清时期的包世臣和康有为,这本书,一共888页,95篇论文,几乎涵盖了书法史上的大部分经典论述。

值得一提的是,黄简老师在书法讲座中分享的《玉堂禁经》、《三十六法》、《用笔论》、《笔法诀》等名篇,也收录在其中。这对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书法用笔,也是大有帮助的。唐代有位书法高人,名叫张怀瓘,对自己的书法水平非常自信,自称:“正楷、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于数百年间。”遗憾的是,他的书法,并无真迹传世,所以说呢,我们也没有机会去领略他的风采了,也无法判断他是不是在吹牛。书法作品虽然没传下来,可是呢,作为一位书法理论方面的高手,张怀瓘还是有很多经典的书法理论著作的。比如说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的《玉堂禁经》、《文字论》、《书议》、《书断》等等。如果你想了解书法用笔,如果你想巩固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建议您抽时间读一下。

今天呢,别的不说,我们来聊聊唐代书法高人张怀瓘总结的《论用笔十法》,整整10条,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喜欢书法的您,请背下来。(考虑到篇幅,咱们把两条放在一起说。)1、 偃仰向背,阴阳相应。所谓的“偃仰向背”,说的就是点画的姿态,就像张怀瓘强调的那样“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再简单点,咱们在写字的时候啊,要注意到俯仰向背的姿态呼应,要么向相,要么向背,最好不要“状如算子”。

另外,张怀瓘在第2条中还强调:“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呼应。”2、 鳞羽参差,峰峦起伏。张怀瓘说的这第3条和第4条,看起来有点不怎么好理解。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主要就是在强调点画的质量和用笔的注意事项。颜真卿说的“屋漏痕”大家都听说过吧?虞世南强调的“节节加劲”大家都明白吧?《书法三昧歌》中也说:“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明白了上面这几句话,下笔时候能将这些笔法体现出来,自然也就能实现“鳞羽参差,峰峦起伏”了。

3、 真草偏枯,邪真失则。第5条,真草偏枯,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不能一会用楷书的笔画,一会用草书的笔画,要协调,要一致,这样才能映带流畅,笔势飞动。当然了,有很多高手在写字的时候,也会刻意去强调这种效果。比如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是各种书体夹杂在一起写成的。这属个例,如果你没那个水平,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4、 迟涩飞动,射空玲珑。用笔的“迟”和“涩”,还好理解一些,就是要求我们写出入纸三分的力度,写出线条的质感。只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特别是在帖学用笔系统中,迟涩要有,飞动的笔势,玲珑的姿态也要体现出来。

5、 尺寸规度,随字变转。什么是“尺寸规度”?张怀瓘解释说:“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隐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什么是“随字变转”?张怀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兰亭序》中那么多“之”字,各有姿态,王羲之为什么这样处理?主要原因,就是根据章法的整体需要,做了些细节上的灵活调整。

古人论书法,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如果你想了解古人是怎么想的,不妨多读读古人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如果有一本书,将历代书法名家的经典论述汇总到了一起,您有没有兴趣?今天,将我手上的这本黄简老师负责编辑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分享给大家。从早一点的蔡邕、王羲之,到明清时期的包世臣和康有为,这本书,一共888页,95篇论文,几乎涵盖了书法史上的大部分经典论述。

值得一提的是,黄简老师在书法讲座中分享的《玉堂禁经》、《三十六法》、《用笔论》、《笔法诀》等名篇,也收录在其中。这对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书法用笔,也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是链接,真正喜欢书法的朋友,不要错过。

(0)

相关推荐

  • 重新认识书法之五势

    古代笔法体系包括:1执笔 2永字八法 3五势 4九用笔 5异势 6结裹法 7章法. <玉堂禁经>据传是李世民时期辑纂自秦汉至唐代世传关于用笔技术法度的一部书学文献,至开元年间张怀瓘修订,是 ...

  • 唐代张怀瓘《用笔十法》中提到的“迟涩飞动”,是什么意思?

    原创晨之杂谈2021-05-08 06:40:00 唐人张怀瓘在其所著<用笔十法>中了书法创作的十个法则:偃仰向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 峰峦起伏.真草偏枯.邪真失则.迟涩飞动.射空玲珑. ...

  • 书法如何取势

    势即形态.气象也.势,有笔势.体势,每一笔画本身之势为"笔势",众画结合之势为"体势",字与字间章法之势曰"形势".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 ...

  •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释文: 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偃仰向背:谓两字并为一字,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阴阳相应: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鳞羽参差:谓点画编次无使齐平,如鳞羽参差之状.峰峦起伏:谓起 ...

  • 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书法密码2019-12-07 20:44:20 张怀瓘,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著有<书议>.<书断>.<书估>.<画断>. ...

  • 粗谈唐朝张怀瓘《用笔十法》

    梅梅梅子2019-10-25 18:19:17 张怀瓘<用笔十法> 唐朝张怀瓘guan<用笔十法> 北京文物局藏. 参用楷.行.章草诸书体 书体变化适意,用笔自如,圆劲飞动,韵 ...

  • 宋克章草《唐张怀瑾论用笔十法》

    2019-09-05 16:54·书法密码 宋克章草书法赏析<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此书法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 ...

  • 明·宋克草书《荔枝三首之一》《公讌》诗轴《题画语》《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明 宋克 草书韩偓荔枝诗 纸本墨笔 100×32cm 山西省博物馆藏 明 宋克 草书刘桢古诗立轴 纸本 111.7x3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宋克 草书题画语 明 宋克草书张怀瓘论用笔十法 

  • Supercell CEO 亲笔信:创业十年的10条管理经验

    ► 高维君说: 迄今为止,这家来自芬兰的手游巨头公司Supercell,打造了数十款颠覆性的手游,2019年创造了15.6亿美元的收入,然而其团队,也不过只有300人. 10年间这家公司创造的5款游戏 ...

  • 【学习书法】行书用笔十二法

    行书的用笔方法很多,掌握行书的用笔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用笔的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书写质量. 一.用毫得当 行书用笔,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锋的三分之一为度,最重的按笔也不宜超过二分之一.这样,行笔时即按得下,又 ...

  • 陈忠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唐代书法之美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