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通天帖》在明代和清代分别经历了两次大火,后来藏于清宫内府当中,此作原来的28个人的10卷本墨迹,如今仅仅剩下了7个人的10通真迹,仅有198个字

明代有一位大书法家王铎曾经说过“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意思是一个人的书法如果不学晋人,那么他的字就是“野路子”。

这里的宗晋,其实就是宗法“二王”,中国历代的书法家其成就的高低,基本上取决于他对于“二王”书法道统继承的多少,继承“二王”道统越多,那么你的字就越高级,反之则越“野”。

从梁武帝时期开始,在到唐太宗时期王羲之的真迹被皇家大肆搜集,藏于皇家内府当中,在贞观二十五年的时候,皇家内府中所藏的王羲之真迹达到了3000纸,而搜集王羲之真迹的行动,一直到了唐代中晚期依旧盛行不衰。

在武则天时期,有一个王羲之的后人,将自己家族的28个人10卷本真迹,进献给了武则天,以求高官厚位,这10卷本真迹包含了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和其伯父王导以及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王洽等28个人的墨迹,极为珍贵。

若论价值,这件作品应该是当时存世最为珍贵的魏晋书法真迹了。

武则天在见到这件作品的时候,是万岁通天元年,所以将这《王羲之一门书翰》称之为“万岁通天帖”。

于是命令当时的弘文馆人才,对这件作品进行超高清的复制,武则天时期的复制技术已经远远进步于太宗时期,这是采用一种“并行线拓”的方法,采用与原纸一模一样的纸张来复原,能够把原作的细节以及墨色变化都完美还原出来,这种方法比太宗时期的“双钩填墨”方法更完美。

这件复制品做出来之后,除了制作之人,满朝文武皆分不出真假,后来武则天将原作还给了王方庆,也有人说还给王方庆的作品,乃是赝品,但后来在王方庆的手中遗失了,而原作则一直藏于皇宫内府。

这件《万岁通天帖》在明代和清代分别经历了两次大火,后来藏于清宫内府当中,此作原来的28个人的10卷本墨迹,如今仅仅剩下了7个人的10通真迹,仅有198个字,但饶是如此,此作依旧是目前存世最为珍贵的魏晋书法墨迹。

这件《万岁通天帖》在清末的时候,被溥仪带到了东北,后来辗转藏于今天的辽宁省故宫博物院,乃是书法界探求“二王”笔法最为珍贵的一件墨迹本。

对于每一个书法人来讲,能不能深入学到“二王”笔法乃是你书法是否入门的重要标准,而“二王”的笔法的传承方式,在魏晋时期乃是家族传承,而这件《万岁通天帖》正是书法界现存包含“二王”笔法密码的一件最佳法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