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诗仙诗圣吹捧的唐朝大将,兵败被俘后,却向敌人摇尾乞怜

安史之乱像是一声惊雷,将唐朝百姓从开元盛世的繁华美梦中惊醒。从皇帝到平民,都盼望英雄横空出世,拯救黎民苍生。后来当然有郭子仪、李光弼挺身而出,然而在一开始,被寄予厚望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战神一般的哥舒翰。

哥舒翰确实是个奇人,他出生于西突厥哥舒部落,父亲是唐朝的守关大将,立有功勋,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纨绔子弟。父亲在外拼命,他就在长安呼朋唤友,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一直到四十岁那年,父亲马革裹尸还,让他一下子从众星捧月的焦点沦为人人唾弃的小混混,就连长安县尉都可以对他轻视。

按理来说,这个年纪在古代,也就只能混吃等死了。然而,哥舒翰却走出了自己的非凡人生。他抛弃过去锦衣玉食的生活,投奔到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麾下,从一名普通衙将起步,逐渐名扬天下。在那个时代,唐朝不断征讨四方,不缺乏建功立业的机会,哥舒翰更是牢牢抓住了这些机会。

有一次,他带兵巡逻,突然遭遇了吐蕃大军。别人都以为他将有去无回,他却毫无惧色,指挥若定,洞察了敌方的薄弱口,带队杀了出来。事后检查,哥舒翰的长枪都已经折断,然而他却毫发无损。

每个名将必定有自己的经典战例,哥舒翰的高光时刻就在石堡城之战。当时,他担任朔方、河东节度使,领十万精兵,不到几天,就攻克了吐蕃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石堡城。这是唐朝立国以来,从未涉足过的地带,炫目的战绩让人目瞪口呆。李白听说后,也非常激动地写下《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其实,这个时候哥舒翰已经扬名天下,李白可不止一次流露出羡慕的口气。他对哥舒翰推崇备至,甚至认为秦之白起,汉之卫青也不配与哥舒翰相提并论: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可能有人会觉得,诗仙本来就是性情中人,诗风豪放不羁,将哥舒翰吹捧上了天,实在没有说服力。但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同样在《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的长诗中,将哥舒翰吹嘘为武功当世第一: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

在那个时候,哥舒翰春风得意,天下精兵都由他和安禄山掌控。哥舒翰还很骄傲,根本看不起没多少战绩的安禄山。两人经常互相挑衅,针锋相对,有一次酒醉之后,甚至因为口角而扭打起来。多亏高力士在场,否则还真有可能拼个你死我活。

所以,安禄山反叛之后,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哥舒翰都是唐朝最为倚重的大将。遗憾的是,在此之前安禄山好酒贪色坏了身体,在洗澡的时候摔了一跤,弄了半身不遂的毛病,早已赋闲在家。但是,唐玄宗面对叛军排山倒海的阵势,已经杀了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大将,只能再三命令哥舒翰出战。

其实,作为主帅来说,最重要的是脑子,腿脚好不好使并不重要。孙膑坐着轮椅,照样横扫天下。哥舒翰得到二十万重兵,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破敌,至少拱卫长安,不让安禄山破城。

哥舒翰也是这么琢磨的,他看到叛军士气高涨,又早有准备,并不想硬碰硬,而是据关而守。只要等到天下勤王之军源源不断赶到,叛军的锐气消磨之后,以逸待劳的唐军就会占据主动。

然而,骄傲的唐玄宗却并不能容忍叛军在眼皮底下叫嚣,宰相杨国忠也担心哥舒翰拥兵自重对付自己,不断进献谗言。于是,哥舒翰面临朝廷不断催促出战的压力,逐渐放弃了主张,走向了鬼门关。

这是安禄山最得意的一战,也是哥舒翰人生的滑铁卢。仓促应战的唐军大败,几乎全军覆灭,唯有不到八千人逃回了长安。这里面不包括主帅哥舒翰,行动不便的他不幸成了俘虏。

前面说过,哥舒翰和安禄山很不对付,但在此时,他却为了活命,心甘情愿对安禄山摇尾乞怜。为了求生,瘫痪的他奇迹般跪在安禄山面前,为了苟活,他居然说自己可以招降纳叛:

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陛下为拨乱主,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土门,来填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但留臣,臣以尺书招之,不日平矣。

安禄山也想利用哥舒翰瓦解唐朝的统治,让他写信劝降其他将领。然而,失去光环的哥舒翰,再次体会了人情冷暖。无论他如何花言巧语,那些将领只是冷冷地回答:你怎么还不去死!

令人嘀笑皆非的是,哥舒翰居然还死在安禄山的后面。安庆绪谋杀父亲后,又节节败退,丢掉了东西二京。万般无奈之下,他将哥舒翰等三十多名降将全部杀掉。可怜哥舒翰,晚节不保,居然也就多活了一年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