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哥说险”→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这些问题,是我在接受中央广播电台「财富雅谈」节目时回答的,都比较具有代表性,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出来,希望能解答一些朋友们的疑惑。其实问题肯定不止这些,欢迎大家留言提问。
感谢节目制作人冯雅老师几年来的信任,每次的访谈都给我提供了很多思路。更多的内容和音频也可以去节目同名公众号获取。
重疾险主要是用来保什么的?它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哪些方面?重疾险,顾名思义,是保重大疾病的一个险种。重大疾病一般是由三个方面来定义的:符合这三个特点的一般才算重大疾病,重疾险就是来保这样的疾病的。它的作用,就是为了能让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有足够的资金去治疗。因为重疾险是「给付型」,只要确诊重大疾病,并且符合理赔条件,就直接赔偿保额。比方说,张三保了50万重疾保额,保险公司的赔付,是直接把50万现金打到张三的账户上。至于这50万怎么使用,在哪里使用,是治病还是消费,没有任何限制。因为这个特点,重疾险除了提供治疗费用的功能之外,还能解决一部分「治疗之后的康复费用」、「生病导致收入中断」这些问题。首先,百万医疗险是报销型的险种,是根据实际费用的清单,来进行报销。花了多少,我就给你报销多少,报销的额度不可能超过实际花的额度,不会额外再给其他的费用。但实际上,如果真的患了比较严重的疾病,除了住院之外,很可能还有一些无法报销的费用。营养、护理、异地就医、包括收入损失,都是不会体现在报销单上的。曾经有一个案例,患者的女儿跟我讲,他们带父母去北京治疗,整个过程,手术的费用、住院花的钱并不是特别多,反而酒店、机票等费用,比住院费还要多。这些费用不在住院清单上,用百万医疗险也是报销不了的。只要达到了重疾/中症/轻症给付的标准,那么重疾险是直接赔付保额的,我保了 30 万就给我 30 万,保了 50 万就给我 50 万。至于说这 30 万、50 万,我是怎么花,我花在什么地方,我现在花不花,都是没有限制的。这时候,百万医疗险用来报销住院费用,重疾险给的赔付,就可以用来花在其它任何医疗险赔付不了的地方。而且,因为患者生病而造成的收入中断,如果对家庭的经济来源也有影响,那么重疾险的赔付也可以在这个方面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其次,百万医疗险目前仍属于短期险种, 严格意义上的终身保证续保仍是空谈。未来的续保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但是重疾险是可以一次性锚定终身的保障的,无论是刚出生、还是20 岁、40 岁都是可以做终身保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即使活到 90 岁、100 岁,其它任何一个险种我都不能再买了,但是仍然是有重疾险的保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目前真的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完全的互相替代。我现在买一份保额 50 万的重疾险,20年以后这 50 万已经不值钱了,所以很多人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觉得重疾险不合算。通货膨胀的影响怎么解决?
「保险本身,也无非就是一个风险管理工具而已,你不能指望它像万金油,又能替你出医疗费,又抵御通货膨胀,最好再来点收益,最好还便宜。哪儿来那么多好事儿啊。
别用看待理财产品的眼光,去要求一种风险管理工具。
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保额缩水,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它是资产整体的变化,而不是保险本身带来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放弃保险,而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积极的去应对,来更好地保障自己和家人。」
年龄比较大的人,比如45岁以上,重疾险保费比较贵,保额也有限制,这时候买重疾险还有意义吗?比如说我一年交 1 万块钱的保费,只要过了等待期,我就能获得 50 万的重疾保障。每年1万保费去撬动一个 50万保额,这就是杠杆。就算我从来也没有得过重疾,所有的总保费加在一起,正常来讲也是比保额少的。一个二三十岁的人做 50 万的重疾险,交完所有的保费,可能也就是 20 多万、30 万这个样子,仍然是有杠杆在的,只不过杠杆相对小了一点而已。比如50岁的男性,做10万的重疾保额(含身故责任),交10年,每年交6000块钱。6000撬动10万,仍然有杠杆在。即使保费都交完了,一共交了6万块,仍然有杠杆。而且,如果这个人比较幸运,没有得过重大疾病,未来百年之后,一样会有10万的身故赔偿。这10万早晚都能拿到。所以只要有杠杆的作用在,重疾险本身它就是有意义的。如果一个家庭拿出几千块钱的保费都觉得很困难的话,那么如果家里真的有得了重大疾病,要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医疗费用的时候,是不是会更困难了?同样的一笔钱,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某些家庭来说,10万元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有没有无所谓。但对某些家庭来说,如果得重疾的话,10 万块也是很重要的一笔现金,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所以这个作用大与不大,真的是要看家庭本身的状况是怎样的。A公司是地方性质的小保险公司,它的重疾险产品性价比高;B公司是国内有名的大公司,重疾险感觉性价比没有那么高。我该选哪个?他们的理赔服务是一样的吗?大公司的产品是不是更可靠?公司大小,体现的是规模和知名度。和产品的优劣、服务的质量,都不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尤其是大家最关心的理赔,大小公司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一个保险事故能不能得到理赔,关键是看事故本身是否符合理赔的条件,符合就赔,不符合就不赔。产品在设计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算好未来理赔的概率了。保险公司并不需要靠拒赔获取利润。不合理的拒赔,监管部门也不会允许的。如果一个产品的责任非常有优势,那么即使是小公司,我也会买。如果产品责任类似,但是费率差很多,我会选择相对便宜的;如果产品责任和费率都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别,那我就选我自己喜欢的公司买。如果两个产品的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疾病种类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两个产品,在价格、轻症中症的赔付比例等因素上都有区别,那么疾病种类就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非决定性因素来综合考虑。毕竟高发的疾病行业已经规定好了,并且已经覆盖90%以上的理赔。扩展的部分,区别非常有限。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做到 30~50 万,30 万打底,努力做到 50 万。如果是一线城市,建议做到 100 万。因为现在整体的医疗消费的水平很高,花费很大,而且越是一线城市,医疗的消费也会越高,所以保额也应该做得越高一点。第三、如果保额很高,还会对你的财务状况进行一定的审核。因为有骗保的风险存在。所以一般来讲重疾险很少会做超过 200 万的。每个人能有 50 万的重疾保额,就已经好过 90% 以上的中国家庭了。当然做不到 30 万的,有能力先做 10 万也行,你想,连 30 万的保障都做不了,可见经济条件真的很差,那么 10 万的保额对家庭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当然,足够的保障不可能一步到位,常见的情况是,根据预算适当配置,未来再适当的加保,逐步积累。重疾险的条款比较难看懂,在一份重疾险合同当中,哪些关键的因素是我们必须去关注、必须去弄懂的?保险条款之所以难懂,是因为保险学本身它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到了保险、医学、精算、还有法律等等。它是用合同语言、法律语言去写的,所以有的时候确实会比较难懂,但也没有必要去拿着条款一条条抠。条款只是保险合同当中的一个部分。合同当中还有什么?投保信息。比如说投保人是谁?被保险人是谁?哪年哪月哪日投保的?是什么产品?保额多少?保费多少?交费期多少年?受益人是指定的还是法定的?什么样的情况下赔,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赔多少,都是会写得非常的清楚,有时候会比较拗口,但是它是能表达明白的。什么样的情况是不赔的。比如醉酒驾驶导致的受伤或者是身故,肯定是不赔的,因为这属于违法行为。再比如战争、暴乱,这一类属于不可抗力的,一般也会在免责条款当中。免责条款一定要看清楚,有一些特殊的免责条款,是合理且常见的,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就会产生误会。比如说急性心肌梗塞,不能说我一犯急性心肌梗塞我就能赔了,不是这样子的,它有标准的。它可能会要求你有 1、2、3、三条,符合其中的两条才能算作急性心肌梗塞的重疾。这个标准不用背,也不用完全的理解,大概的看一眼,心里有数,知道它有标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