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老街巷之(42)——甲辰巷
苏州老街巷之(42)——甲辰巷
甲辰巷往北过顾亭桥连接干将路。干将路在1990年代拓宽以后成为苏州城东西向轴线和动脉,原来依河的格局,变成了河在路中间。而顾亭桥下这一段干将河仍保持在路的一侧(南侧),在顾亭桥下往西延顾亭酒家窗外渐渐拐到干将路中间,往东不远处可见与外城河汇合。不知道这一段是不是原来的路、河格局。
甲辰巷就从顾亭桥开始。顾亭桥说是与宋代一个名为顾亭的人有关,其人至孝,他母亲以磨豆为生,因前世孽缘未了,当遭天谴,被林酒仙所救。后皈依,变卖全部家产建了此桥。顾亭桥的地名典故里传奇成分多,在洪迈的《夷坚乙志》里,林酒仙是北宋朝苏州一狂僧,嗜酒无赖,好作诗偈。后世一些传奇也有提到这位苏州奇僧,形象与南宋高僧济公的传说很有些相似。
说到嗜酒的林酒仙,正好顾亭桥头甲辰巷临河第一家就是顾亭酒家,是一家仿古园林式酒家,高门深宅,庭院深深,据说是一家不错的粤菜馆。如果当年桥头有这酒家,估计也常见林酒仙的放浪形骸。
甲辰巷是一条极短的巷子,从顾亭桥上望过去就能看到巷子底的那座著名的砖塔,巷长就一百多米。一头顾亭桥,另一头唐宋砖塔,中间一路走过去,一边是苏州大学的围墙后背冷冷,一边是人家的山墙,中间一家小小的店面看样子关闭已久。所以径直就走近砖塔。稍一顿,会发现砖塔对面的墙角有一口古井,从井壁模糊的刻字可猜测是一口至少早于清代道光年的官井。
短短的甲辰巷最吸引人到访的无疑就是这砖塔。
苏州有一个地名童谣,上了年纪的老苏州仍会顺口说出:“一人弄,二门口,三家村,思婆巷,吴趋坊,菉葭巷,七姬庙,北街上,九胜巷,十全街,七塔八幢九馒头” 。中间四五六和八虽是方言谐音却也是凑够了从一到十,这些都是街巷地名。最后一句“七塔八幢九馒头”,塔和幢外地人易理解,都是佛教建筑物事,九馒头是指澡堂子的圆屋顶。这些都是姑苏城的地标。八幢九馒头且不说,甲辰巷砖塔就是这七塔之一,是童谣七塔中唯一存世至今的。
这座藏经青砖仿木塔,五层6.82米的高度,底座八面,对径1.2米,是典型的袖珍塔。塔身虽小,临近看也不失奇巧雄竣。原来人们从他的造型制式分析认为是宋塔,后来用现代技术鉴定,认为是晚唐五代间的塔。名气很大的虎丘云岩寺斜塔就是这个时代的风格。苏州古时有“薰塔”的民俗,按顾禄《清嘉录》记,在七月三十地藏王生日,人们聚在塔旁,纸扎鬼神,插香点烛。明朝始,苏州人在朱元璋的治下暗地纪念张士诚,改为在自家庭院点烛,儿童堆砖瓦为塔,烧赝琥珀屑为戏,俗称狗屎香。“狗屎”与张士诚乳名“九四”音谐。在“薰塔”的年代,人们从各处河道汇集到城东运河边码头,登岸到甲辰巷砖塔前,烟火氤氲,好大的场面。
甲辰巷自砖塔前分支,继续深入巷子有些零碎起来:市桥头、市桥南、升龙桥下塘、巷门里……,这些短小的巷子相拥已经难分你我。甲辰巷附近的这一片曾经是工厂,后来又改为住宅区,楼房与平房错落,中间还有不少的小块绿地小广场,还有一处规模不小的民国建筑。这种零碎的样子背后就是苏州老城变迁的悲欣。不大变的估计就这座砖塔了,已被挤在墙角,围栏护着,不得近前,当年人头攒动的“薰塔”场面只在《清嘉录》或其他苏州老笔记里看着想象。现在巷里的居民们倒是喜欢在砖塔和古井这块稍宽一点的地方聚集聊天。
甲辰巷头顶忙碌的干将路,左指繁华的平江路,右接大运河古航道(外城河),苏州大学东吴大学老校区就在巷子与外城河之间这块宝地,甲辰巷也就成为城东中心位置的第一条巷,所以也曾名夹城巷,与历史传说中城西的一条夹城巷一起夹持姑苏城,实有护卫城市的意思。后来演变成甲辰巷名,说是与巷子西北的一条升龙桥有关,因为十二地支中的“辰”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龙。升龙桥是干将路上唯一的古桥,只是在干将路改造中位置北移,且已在道路的中间,过往很难被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