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感慨:为什么现在教师钱拿得比以前多,学校工作反而难做了?
现在,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很多地方开始大幅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特别是一些地方开始将教师的工资收入与公务员挂靠,开始为教师发放一次性奖励工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年终考核奖”、“年度目标考核奖”等,其实是一个概念。我们这边,除了一次性奖励,还有“两奖”的发放。这两项奖励一发,教师的工资待遇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是比以前的工资收入翻了一番。老师们不再为工资微薄而发愁,也开始规划美好的生活,比如计划出门旅游或者准备添置一些物品,甚至改善住房条件等。
最初发放奖励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具体的考核方案,各校就按照原来绩效工资的发放办法,基本上是按照职称、年龄、工作量等这些条件来计算,当然,还得扣除请假的部分。这样发放的结果,是差距不算太大。但是,随着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发放办法要求的提高,要各校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必须制定出详细的发放方案,配套发放细则,并且必须要体现奖勤罚懒、优绩优酬的原则,强调要拉开差距。这下校领导头疼了,因为这样发放的话,要兼顾的方面太多,要解决的矛盾太多,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了新的矛盾。
比如说,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之间如何平衡?班主任和中层干部之间如何平衡?主学科和小学科教师之间如何平衡?就拿中层干部和班主任来说,以前绩效工资的发放中,班主任是有专项津贴的,每个月500元,每年就有6000元;而中层干部不允许发放津贴的。这样一来,管班主任的德育主任之类的中层干部,一年到头拿不过班主任,中层干部是有意见的,工作积极性有什么无法调动起来。
现在,校领导希望能通过考核奖的发放,来调动中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就想在考核奖方面设立中层干部的专项奖励。但是这样一来,普通教师也不乐意了。原来想班主任事情多、任务重,多拿点就多拿点了,现在中层干部又多拿,普通教师却没有任何体现,在普通教师眼里,中层干部课少,搞什么材料都找下面要,应该恨轻松啊,还要多拿。普通教师心里不服气了,这就产生了矛盾。
还有,在发放考核奖的时候,要体现干多干少的区别,这个就要界定工作量。但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量,真的不好衡量。比如,同样一节课的时间,不同学科的工作量是不一样的,同一学科不同教师的工作量也是不一样的。同样是一节课,我可以认真上,也可以偷着懒上,你怎么衡量,校领导总不能整天盯着老师吧?
还有一个矛盾就是,考核奖要扣除教师请假部分的奖励工资,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不敢轻易请假,有时候即使生病了,也带着病来上课,因为一天不来就扣除一天的钱,而且钱扣得不少,几天下来就是很大一笔。还有老师调侃:现在,真不能跟学生生气,把自己气病了,请假可是要扣钱的啊!好了,问题就产生了: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一些认真敬业的老师。
校长们头疼了:为什么现在教师们拿钱多了,学校工作反而比以前更加不好做了呢?很多任务布置不下去,很多矛盾等着去解决。看来,只有建立了完善科学的考核办法和发放细则,然后给老师们解释清楚,这样的奖励发放,才能避免矛盾,又体现奖励的初衷。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