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户的小村庄,居然幸福指数爆表
晚上赶到这里,门口很气派啊,而且里面估计不小,进去都是电瓶车摆渡。
已经到了晚饭的点,匆匆放下行李后就来到这个大食堂,一大排农家的土灶。
除了没厨师,其他材料都已备齐,原来让大家体验一把乡村烧饭的感觉。
虽然生火不易,烧大锅菜不易。。。。
可大家齐心协力,还是圆满完成任务。
好客的主人还准备了烧烤给我们。
减肥的小船说翻就翻,大家最后都吃到扶着墙出来。
晚上来不及拍照,天一亮就出来转转,好美的地方。
鲜花围绕,一座座可爱的小木屋,这就是昨晚住宿的地方。
这些木屋里面都是标间和大床房,厅里还有自动麻将桌,休闲足矣。
对,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蒋巷生态园!先扫扫盲,常熟市蒋巷村位于常、昆、太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的沙家浜水乡,全村186户,八百多人,村辖面积3平方公里,蒋巷村虽然不大,可获得荣誉无数,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红色旅游候选单位;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江苏最美乡村、现代化农业示范村、生态观光农业示范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卫生村、百佳生态村、循环经济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星级信息化示范村、人居环境范例奖,还获得亚太环保协会低碳农业奖,我一口气都数不过来。
除了美女,中央领导也来过无数,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时称“这个村叫做全面发展,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富裕。”
2004年11月,曾庆红副主席视察时被树木成林、草绿花红、稻谷飘香的景色深深吸引:“多好的地方啊,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
2006年11月,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和王忠禹副主席来到蒋巷,贾主席视察时高兴地说“这里真好,我不想走了”。
2007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李鹏视察蒋巷村时称赞蒋巷村民真幸福!
2008年7月11日,全国人大华建敏副委员长视察,对蒋巷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非常赞赏。
2010年4月26日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为蒋巷村题词“幸福新家园、和谐文明村”。
这里可以概括为: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几十年前蒋巷曾是一块低洼闭塞的蛮荒之地,血吸虫病流行,地不产粮,食不果腹,但在村支书常德盛的带领下,1968年开始治水改土后让蒋巷农业彻底翻身,从一个十年九涝的低洼地变成了出名的粮食高产区,1979年更成为苏州售粮状元;1983年,改革开放的时代开始了工业化征程。注册的“常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轻、重钢构件及轻质建材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钢结构工程连年获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金钢奖”,得益于工业的发展,那时村经济以连年40%的速度递增,所以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可富裕后他们的眼光更有创造性和前瞻性,果断拆除了有污染的化工厂、土砖窑、燃煤锅炉等,开始发展生态旅游,累计已超亿元,有效支撑了核心工业和反哺农业。今日蒋巷已成为工业园、粮田园、蔬果园、居住园、旅游公园,“五园”交错的新家园。
蒋巷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定位,以蒋巷生态园为基地,投资建设村史展览馆、江南农家民俗馆、农艺馆、知青文化园、蒋巷图书馆、青少年科普馆、实践基地中心大楼和文化中心广场、休闲体育场地、农耕实践区域等景区景点,增建三星级蒋巷宾馆、度假村、钓鱼台、采摘区、游乐区、动物观赏区、七巧湖栈桥休闲区、民俗风情一条街、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彩弹射击场等野外拓展项目。
绿水绕村,鸟语花香。还设有一个大气监测站,每日除报气象,还报大气质量。
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里的小麦长得生机勃勃。
走进蒋巷知青馆,墙上挂着的一张张当年常熟各个生产大队的照片,地上陈列的那时农村最常见而如今极少见的织布机等物件,广播里放的那一段段激情话语,无不向人们展示着当年的知青在这里曾经经历的一幕幕往事。
村里有商店、图书馆、博物馆、农民剧院,一应俱全。这是民俗博物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在这里都有体现。
看病免费,重病者补贴,中学以下上学全免费,大学生和研究生每年都有补贴;老人也有相应的补贴。
一大片桃园,可惜来早了。
不过这里的水果每季都有,不担心,一起去对面看看,是什么果棚?
果然,现在是草莓的季节。
这里的草莓个头不大,恰恰反映了它的健康和安全。
红红的果实等着大家,这里的采摘价格才30元,其他种类更便宜。
这个是黄瓜,也开始成熟了,大家都兴致勃勃,一般采的第一根都入肚了,棚里弥漫着黄瓜的清香。
采黄瓜时,特别要注意,黄瓜根极短,一不小心就会连根拔出。
小番茄圣女果也熟了,很有意思的是它是从下熟到上面,现在是第一批,最底下的熟了。
它的采摘最方便,果实上方一厘米左右的地方有个关节,轻轻一摘就可以了。
采摘完了去生态园正大门对面转转,这就是蒋巷的居民新村,蒋巷村经济规模在苏南不算最大,但论村民的幸福指数绝对名列前茅,看看,家家户户都是二层别墅啊,都是村里贴大头,个人出十几万即可。
作为农村人性化养老的范例,老人公寓也是一大特色,村里的老人60岁以后都可以住到这里来了,设计的很合理,分单身居和夫妻居两种,面积不同,室内厨、卫、寝、厅,一应俱全,和小辈的别墅区也就一碗汤的距离,而且都是一层的平房庭院式,花木葱茏,阳光明媚,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而且这里也像是全家的食堂,很多小辈们每天在这里和老人吃完晚饭后回到对面的住处,大家其乐融融。
公寓由村统一配备家具、空调、通讯、厨卫等设施,老人自愿申请,免费入住;公寓的投用极大地改善了老人居住条件,缓解了家庭照料压力,减少了无谓的家庭摩擦及纠纷,养老早已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社会问题。这里在既保证老人生活舒服,又能减轻小辈的负担。还降低了婆媳传统矛盾的发生概率;同时为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还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门球场公园;设置了阅览室、聊天室、棋牌室、医务室等文化娱乐卫生保健设施,增进了老人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老人的福利待遇。
最后再给正门留个影,一个让人羡慕不已的小村庄。
作者简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携程签约旅行家&摄影师、酒店体验师、自媒体和旅游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