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修身养性,净化心灵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似乎都离不开“茶”,无论是曾经的茶马古道,还是当今的网红“奶茶”,似乎都与茶有所关联。“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茶与其他六样物品一起,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据历史记载,白居易酷爱饮茶,终生与茶为伴,而他的诗作中,与茶有关的竟有60多首。唐宋时期,茶的产量并不多,而好茶更是弥为珍贵,但饮茶似乎在唐宋的文人中颇为流行,而饮茶之余所体现出的一份悠然、淡泊,又是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了。因此自唐朝以来,茶文化所阐释的内涵,早已超脱“品茶”的本身,而是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载体,借茶以修身养性、净化心灵。
冬日里一个暖暖的下午,用盖碗泡一杯白牡丹,在家读《茶曰子》这本书,呷一口清茶,茶香在唇齿之间肆意弥漫,我仿佛置身于武夷山的茶树之间,听高山流水,九曲蜿蜒,说不尽的自在。
品茶
“喝茶容易品茶难”,品茶这一能力往往需要多年与茶为伴,才能细细体味其中的门道,才能在茶入口的时候,品味出那一缕幽幽的茶香。在品茶之前,还要准备好相应的茶具,让各种茶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在品茶时,环境亦为重要。都市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很少有机会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然而心境则是品茶最好的伴侣。赏几朵小花,看鱼儿自在的游动,听雨声敲打在窗上,伴随着茶杯中的氤氲之气,则心灵超脱于世俗,真正的品出茶的味道。
接下来的章节讲的是以韵品茶。“韵”讲的是一个人自身的体验,即品茶之后,留在内心深处那丝丝韵味。本章节先从人的生理结构讲起,讲述人的嗅觉、味觉对于韵味的辨识,随后道出了作者对于几种茶的韵味的感知,包括高山茶之高山韵、岩茶之岩韵等。理解了“韵”的概念,则需要以韵品茶,用心来记忆各种茶的韵味。作者建议多多尝试六大茶类绿茶、皇茶、白茶、青茶、黑茶、红茶不同的滋味,了解不同茶的特性,多跟其他的茶友交流,才能深入的体会茶的韵味。
茶气
作者讲述以身品茶的感受,着重讲了“茶气”这个概念。引用“共振理论”,书中把饮茶后的反应,对于茶气的体会,同人的身体结合到一起。感受不到茶气,有时候并不是饮茶的方式不对,有可能是身体的原因所导致,比如缺乏引导、体内循环不佳、饮食问题等。适当的调理身体后,在品茶,往往就能切身体会到一款茶独特的茶韵。不同等级的茶,存在不同的茶气,等级越高的茶,则茶气越强劲。书中还讲了茶叶生产当中残留的农药,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如何去除茶中残留的农药,这个知识则对于常饮茶的人尤为重要。
第四章节讲的是以心品茶。我们在品茶的过程中,往往可以使心灵返璞归真,对于茶道的理解,更使我们对儒释道思想内涵的深入理解。书中讲述了静心打坐的重要性和方法。即不管是道家静坐,瑜伽呼吸或佛家观想等,都对呼吸保健有着独到的见解。而静心下来,关注自己的呼吸,就能让我们专注品茶。作者用了“内观呼吸法”这个概念,让我们训练自己的呼吸,并应用到品茶上,使品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侘寂
最后一个章节,讲述“侘寂”这个理念。侘寂的内涵是,接受困顿、享受寂寞、简化生活、保持谦卑。本章节先主要讲述日本的茶道文化,从茶具方面,到饮茶的环境。然后阐述静心、养心的方式,以及对品茶的作用,让人记忆深刻。
结语
这本书以“品茶”为核心,围绕这一关键点,讲解了品茶的方式及内在思想。书中插入了大量的照片,让人赏心悦目,并且加深了对品茶的理解。让人在读书的同时,仿佛心随茶气,香溢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