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直入人心的三条干货
学书心态
学习是要端正态度的,心态决定了方向与收获。
其一,自信。自信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会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如果事事自卑,终将一无所成。《书谱》记载王羲之羡慕张芝书法之时,更是自信地说: “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找出差距,树立自信,确立目标,才能进步。
其二,自谦。就是不自傲。孙过庭批评王献之:”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
后来王献之终于感到”内惨”,始而奋发。”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这样的故事与实例不胜枚举。
其三,自明。明白书法的道理,不走弯路,则事半功倍,不能强不知以为知。”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自知者明,只有自明,便不会自欺,不自欺也就不会欺人。
其四,自强。勤奋学习,扎实练习。要”傍窥尺犊,俯习寸阴””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传说中的钟繇盗墓学书,智永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赵孟頫日书万字,如此等等,皆为自强勤学而成功的典范,其余学而不能者,不可胜数。
学书之法
按照孙过庭的经验指导,学习书法要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有法可依。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也,故无法之书,不是书法,随便挥洒,终不入门。《书谱》指出:”翰不虚动,下必有由。”此谓有法可依。
其二,讲究笔法。”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古人用笔,毫发毕现,笔法,是书法的命脉;细节是用笔的核心。赵孟頫说: “用笔千古不易。”同样强调用笔之重要。
其三,兼通专精。前文已有论述,兼善才能专精,钟王便是标杆。所以强调涉猎广博:”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金字塔式的底座,才会有高度。
其四,心手双畅。”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察在眼而实在心,看得越准,才有可能写得越像。所以历来学书,极其强调读帖的重要,一个”读”字,比看重要得多,需要心到,眼到,继之才有可能手到。
其五,准而后熟。启功曾说,功夫是准确的重复。不准确而重复,就是南辕北辙。准确之熟方能生巧。 “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即同此理。
尽管法无定法,其实到现在为止,这些学习书法的原则与方法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创作条件
其一,要从五合、避五乖。这是技法以外的因素。因为”合则流媚,乖则雕疏”。五合为:神怡务闲,感惠询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此五者有主次之分,并非一定”五合交臻”,因为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孙过庭说:”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如同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孟子强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此看来,真能做到五合交臻的,王羲之写《兰亭序》可算一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俯察,吟诗作序,既得时得器,又得意得志,遂展蚕茧纸、执鼠须笔,旷世杰作在偶然与必然中诞生。
据说羲之回去又书数次总不如意,不是技法水平有差,而是创作状态相异,失去了偶然欲书的冲动,感惠询知的意愿,纵然笔墨如一,也不会复制佳作。
其实多数情况下,不会各种条件都齐备,也能有佳作问世,其中”偶然欲书”起主要作用。《祭侄稿》,悲愤中不得不奋笔疾书,《黄州寒食帖》,郁结中自然以诗书释怀。其中不一定”时和气润””神怡务闲”,但本真的自我都得以展现,书作也浑然天成。
《书谱》本身作为草书经典佳作,孙过庭因不满流传书论的”诸家势评,多涉浮华”,立志”今之所陈,务裨学者”,书写时将自己所得所感毫无保留告知众人,大有不吐不快之势,也属于”欲书”,愿望强烈,遂笔墨生动淋漓,光彩照人。
五合是创作的必要条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条件,在实际创作中,即使看似条件具备,不成功的例子也很多。米芾曾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启功也有同感:”凡人作书时,胸中各有其欲学之古帖,亦有其自己欲成之风格。所书既毕,自观每恨不足。即偶有惬意处,亦仅是在此数幅之间,或一幅之内,略有成体段者耳。距其初衷,固不能达三四焉。他人学之,藉使是其惬心处,亦每是其三四之三四,况误得其七六处耶。”
书写时不宜作千秋之想,所以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这是孙过庭说的五乖之一的”意违势屈”。所以苏东坡强调:”书无意于佳乃佳。”
启功在《论书札记》中说:”人以佳纸嘱余书,无一惬意者。有所珍惜,且有心求好耳。拙笔如斯,想高手或不例外。眼前无精粗纸,手下无乖合字,胸中无得失念,难矣哉。”不拿当回事,反而能成事,书法史如是说。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技法水平的高度成熟,舍此,再五合交臻的条件、再放松的心态,也是空中楼阁。
其二,要”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这是指技法水平。”忘怀”,恰恰是熟练后的结果,是指心手相应,毫无拘束。一者,技法熟练是前提,”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二者,技法运用是关键:”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合理自然地把技法运用于创作中,长短粗细,枯湿浓淡,极尽变化又不相违背,共性的法度,生发成个性的意趣,呈现出不同的美。
三者,书作以骨气为先。”众妙故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先立骨,肉血才有所依附,刚柔才会相济。即使不能两全,宁可骨气偏多,也不遒丽居优,这是孙过庭的艺术观。当然,对于技法的修炼,是伴随终生的功夫。王铎”一日临书,一日应请索”,就是临创结合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