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绝响:北齐响堂山刻经《维摩诘经》 2024-06-15 06:20:13 北齊至唐南北響堂寺刻經维摩诘经(45)100X261.09CM-129.66X338.5CM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四十五公里峰峰矿区境内的鼓山上。主要由南响堂、北响堂及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三部分组成。南响堂石窟位于鼓山南端,其南隔滏阳河与元寳山脚下的老爷山摩崖石刻造像相对峙,此处地势险峻,为古太行八陉之一第四陉『滏口陉』,是东魏北齐时期都城邺城(今临漳)通往陪都晋阳(今太原)的交通要塞。南响堂现有北齐洞窟七座。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分别为华严洞(第一窟)、般若洞(第二窟)、空洞(第三窟)、阿弥陀洞(第四窟)、释迦洞(第五窟)、力士洞(第六窟)和千佛洞(第七窟)。此外,还有西方洞和东方摩崖石刻造像群组成,共有大小造像三九〇〇余尊。北响堂石窟位于鼓山西麓天宫峰的半山腰处,与南响堂石窟相距十五公里。石窟坐东朝西,自南向北分别为南区、中区和北区,现有大小洞窟九座,即南区的释迦多寳洞、大业洞和刻经洞,中区释迦洞和北区的关帝洞、宋洞、大佛洞、明洞、唐洞。每区均以北齐一大窟为代表,大佛洞、释迦洞、刻经洞史称『北齐三大窟』。在北响堂石窟区下五十米处还有一组小龛,共计十个和一处北齐刻经。山脚下有一寺院遗址,该寺北齐时初名智力寺,宋嘉佑年间(公元一〇五六——一〇六三年)改为常乐寺,被毁于一九四七年。寺院遗址内现有宋代经幢二座,大金正隆四年(公元一一五九年)碑以及明清碑碣二十余通。遗址的西南有宋代九级砖塔一座,东南方还有一个自来佛殿。早在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响堂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浴寺石窟位于鼓山东坡,与北响堂石窟隔山相峙,坐北朝南,坐落在东西走向的一处低矮的崖壁上,西侧为北齐石窟,共有石窟两座。水浴寺还有宋代端拱年间(公元九八八——九八九年)的经幢三座,在水浴寺东山和西山还有两个瘗窟。我国北朝时期的石窟刻经,多分布在河北和山东。响堂山石窟刻经是内容较为丰富、保存较为完整的一部分。其书体多为隶书,基本上体现了北齐以写经体隶书为主要书体的特色。由于佛教的传入,至北齐则开凿刻经之风愈盛。书法做为佛教传播的载体,随着佛教的发展,故刻经书体多为隶书并成北齐一代书风。佛教始翻译经文的书体是当时成熟的隶书,自然便由写经的形式而产生了刻经的形式,从而和佛像一样成为被人崇拜的经典。故唐邕:“开七宝之函,访莲华之书,命银钩之迹,一音所说尽勒名山……”。书法是具有两重性的,即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一种字体的早期阶段,其实用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后期其艺术性则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早期的隶书,是以民间作为实用书体而出现的,后来,随着它的发展,尤其是汉末以来书法作为一门欣赏艺术逐渐被社会承认以后,它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便发生了变化。南北朝时期的隶书正是以艺术主要面目出现的。它的范围,多是在上层社会的一些文人手中,他们既有传统的扎实功夫,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受新事物的影响,吸收新的东西。刻经书便是他们以汉隶的书法体势为基,兼以吸收南北两书派的楷书体势营养,而形成了具有北齐特色的隶书写经体。响堂山石窟刻经书法,最大的特点是以楷法写隶间以篆意,用笔方圆兼顾,无较大起伏。撇捺的重按之笔意含蕴籍,笔势稳健极少开张,其书貌瘦不显枯,肥不丰腴,显然是楷隶篆相融合的精神实质。 赞 (0) 相关推荐 北响堂石窟 南响堂石窟和北响堂石窟虽在一座山上,相距有15公里,到北响堂山下天已放晴,雨后的鼓山,巍峨雄壮,山势陡硝,石窟开凿在山涯岩壁之上,想要上山,只能踏着台阶一步步攀登,估计从山角下到石窟有2000阶,取经 ... 古阳洞 古阳洞 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清末光 ... 平洛访古:高庙山石窟 公元494年,北魏王朝带着对中原文化的仰慕神往,迁都洛阳.作为联系北魏南北两京(北者大同.南者洛阳)交通要道的建州长平郡(高平),在两京开凿石窟之风的引领下,也相继开凿了一些石窟.如羊头山石窟.丹朱岭 ... 书法瑰宝——民国时期响堂山石窟刻经拓本(二) 无量义经:维摩诘经.佛名. 響堂山石窟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西南四十五公里峰峰礦區境内的鼓山上.主要由南響堂.北響堂及水浴寺石窟(俗稱小響堂)三部分組成.南響堂石窟位於鼓山 南端,其南隔滏陽河與元寳山脚下的 ... 北齐响堂山刻经《维摩诘经》 北齊至唐 南北響堂寺刻經 维摩诘经(45)100X261.09CM-129.66X338.5CM 响堂山刻经书法欣赏 北响堂山石窟影像 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山.北响堂山两处.两山均属太行山支脉,南响堂山原名滏山,北响堂山原名鼓山.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山上建凿了南北两座寺 ... 高清经典|响堂山刻经书法欣赏 北响堂山石窟影像 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山.北响堂山两处.两山均属太行山支脉,南响堂山原名滏山,北响堂山原名鼓山.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山上建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初名为滏山 ... 响堂山刻经书法 北响堂山石窟影像 响堂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分南响堂山.北响堂山两处.两山均属太行山支脉,南响堂山原名滏山,北响堂山原名鼓山.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山上建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初名为滏山 ... 北齐响堂山《无量义经》以楷法写隶,间以篆... 北齐响堂山<无量义经> 以楷法写隶,间以篆意 用笔方圆兼顾 瘦不显枯,肥不丰腴 极具特色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东魏北齐响堂山与青州造像比较研究 1996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一方面,这批造像以鲜明的造像样式.精湛的雕刻工艺著称.另一方面,随着这批造像的出土,也使得学术界把此前在整个古青州地区发现的多批 ... 学术 | 唐仲明:东魏北齐响堂山与青州造像比较研究 1996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一方面,这批造像以鲜明的造像样式.精湛的雕刻工艺著称.另一方面,随着这批造像的出土,也使得学术界把此前在整个古青州地区发现的多批 ... 北魏响堂山《唐邕刻经记碑》 唐邕刻经记碑,位于北响堂第三窟刻经洞窟外北墙西部.是佛教虔诚教徒唐邕,铭记北魏太武帝灭法的教训,也相信当时流行的末法说,他用了四年时间(公元568年农历三月初一到572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在北响堂第三窟 ... 高清碑刻|北魏 响堂山《唐邕刻经记碑》 唐邕刻经记碑,位于北响堂第三窟刻经洞窟外北墙西部.是佛教虔诚教徒唐邕,铭记北魏太武帝灭法的教训,也相信当时流行的末法说,他用了四年时间(公元568年农历三月初一到572年农历五月二十六)在北响堂第三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