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你一生的二十二大人生定律,读完如大梦初醒!
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为什么有人那么聪明,却总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有人赚了很多钱,但是最后都散去?
为什么有人身怀名利,却郁郁而不得善终?
读完下文你就懂了!
人生,起起伏伏,千变万化
但是,再多的变化总藏有不变
人生,有规律可以遵循!
以下二十二大定律,帮助你厘清社会规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1
方圆定律
一个人如果太有棱角,就容易招惹事端;如果太过圆滑,就会让人想要远离。
做人要懂点方圆之道,可方可圆,见机行事。
《红楼梦》中,薛宝钗算是最得人心的一个,她为人处世的方式体现了方圆之道。
知道贾母牙口不好,便故意点一些软食;王夫人为金钏投井的事自责,她三两句体己话便让人宽了心;岫烟贫寒,她暗中体贴接济。
薛宝钗知道,作为一个寄居在贾府的外人,如果一味地做个老好人,并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对于复杂的人情往来,她有自己的原则和脾气,虽不招惹别人,却也不让人欺负到自己头上。
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碰壁。
一个人,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就是“方”。与此同时,更要有权宜变通的能力,是为“圆”。
2
位置定律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
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人这一生,最难的是看清自己。
年轻气盛时,我们往往在身居高位时,容易自得,身处卑微时,又艳羡他人的夺目光彩。
莫言说:
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也会有许多的不公平;
会有许多的失落,也会有许多的羡慕。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
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每天总有休息时间。
各有各的活法,永远不要盲目羡慕别人的生活。
待你被岁月赋予阅历,看过世态人情才明白:一个人最智慧的觉悟,是保持对自己清醒的认知,不被一时风光遮望眼,也不为一时得失累于心。
人生,无非是一个拾级而上的过程,需要不断校准自己所处的位置。
于漫长岁月中独自前行,修得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3
深信定律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不管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很可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情就真的可能会发生。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
命运修造的原则: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
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报,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生活就会越来越和顺。
4
原因定律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倍于普通人。
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不同程度的恶劣;不同程度的锻炼,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
杨绛先生在翻译《吉尔·布拉斯》时,曾为了一个注释,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古医学》全书读完。
《堂吉诃德》共有八册,在她翻译到第七册时,译稿被红卫兵没收,还回来时,她觉得内容接不上,又重头开始译起。
最终,47万字的《吉尔·布拉斯》,一经刊出,就获得一致赞赏。而《堂吉诃德》,也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译本。
众人艳羡她的成就,却不知她熬过了多少枯灯静坐的黑夜。
人生,其实是很公平的,在哪里付出,就在哪里得到,在哪里打磨,就在哪里闪耀。
一个人的成长,必定是从撕心裂肺的痛楚中淬炼而来,从精益求精的磨练中锻造而来
5
你越在乎的东西,越容易失去,内心越是渴求,往往越容易失手,这就是“在乎定律”。
在一场赌局中,有人拿一块石头下注,因为不在乎,所以赌得潇洒自如。
而如果拿一块黄金下注,心里往往容易犯嘀咕,精神过度紧张,结局可想而知。
世间的大部分失败,不过是败给了“在乎”二字。
因为太在乎,所以放不下;因为太渴求,所以惊慌失措。
卡夫卡说:
“努力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冷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 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经验,就哭啊,抓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一无所获。 只不过把桌子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不在乎,并不意味着两手一摊无所作为,而是一种豁达而明智的人生态度。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随性而行,随遇而安。
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当你放下的那一刻,你才能真正的无所畏惧,事情自然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6
快慢定律
与人交心要慢一点。坦诚相待的真诚,都要经过一番酝酿沉淀和耐心等待。
和“不对”的人绝交要快一点,拖泥带水只会伤害自己。
最好的朋友,不是见面时的热情似火,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越来越熟知,成为知己。
交友别拼速度,识人千万用心。
人与人之间,最怕的就是错把热情,当成真心。别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别把不值得的人留在心里。
真正的感情,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离开。只有挥别错的人,才能遇到对的人。
7
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事故,交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
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为什么?
人所处的现实由人的心念吸引而来,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以一种人难以察觉、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他身边的人也是同类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善良的、他也会吸引积极善良的人来到身边。
8
当你红得让人流口水时,关于你的口水就会多起来,这就是“口水定律”。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这句话放在当今的德云社班主郭德纲身上再合适不过。
德云社作为相声团体,从门可罗雀到现在一票难求,引领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
有人说:“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这门传统艺术还不知会走到哪一步。”
纵然如此,一些非议的“口水”却也不绝于耳。
北大一位教授曾公开贬低郭德纲:他就是一个泡沫,没几天就完了。
还有很多相声界的同行认为郭德纲的东西都是“三俗”,给传统文化丢脸。
他的徒弟在台上调侃着说道:“吃一口唐僧肉长生不老,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
面对这些非议,郭德纲的微博评论从来不关,也不会回骂。
他说:
“有心要冤枉和栽赃你的人,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能找到机会倒插一刀。
你只能置之不理,用实力证明自己,堵住他们的嘴!”
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无愧于心。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别人的思想,与其活在别人的嘴里,不如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9
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
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会产生相应的“果”。
“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
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10
沉默定律
别宣扬,莫炫耀。
事情没做成之前,到处嚷嚷是大忌,保持沉默才能避免功亏一篑。
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做人做事,把行动放在说话之前,方为君子之道。
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低调内敛,喜欢闷声干大事。
人生如棋,所走的每一步,所说的每一句,都影响着最后的结局。想要获得成功,必须懂得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因为这世上,总有一些人看似亲近,实则暗箭伤人。
成事之前莫声张,别让一时炫耀,成为阻碍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无论何时何事,谨慎对待,不肆意张扬,方能避免功亏一篑。
11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要想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地方入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相关定律告诉我们,凡事要学会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找到现象背后的本质。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酿制的酒香味醇厚,做生意厚道实诚,但酒却越卖越少。
时间一长,酒都变酸了也没人来买,这让卖酒的人感到很头疼。
他去请教一位老者,想知道自己的酒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这位老者沉吟片刻,继而说道:
“你的酒确实没什么问题,但你养的那条狗实在是太凶猛了。
人们害怕狗咬,谁还敢去买你的酒啊!”
由于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卖酒和狗,看似独立的两件事,竟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看似棘手的难题,比如孩子突然变得叛逆,好说歹说都没用。
那家长应该思考的是,孩子受委屈了还是挨欺负了,甚至是他关注的流浪狗是不是找不到了等等。
也许你觉得毫不相关的事情,恰恰是打开某种局面的钥匙。
凡事多思考,学会转弯,学会关联,唯有思维破局,才能看到转机。
12
吸引定律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
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事故,交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
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为什么?
人所处的现实由人的心念吸引而来,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以一种人难以察觉、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
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他身边的人也是同类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善良的、他也会吸引积极善良的人来到身边。
13
如果你有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应该先吃好的,把烂的扔掉。
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就永远吃不到好的,这就是苹果定律。
苹果定律告诉我们,人必须善于取舍,要记住永远先做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1990年,乔布斯受邀到斯坦福大学演讲。当时劳伦·鲍威尔被一个同学拉去现场听。
因为迟到没了位置坐,她们就坐在了第一排预留嘉宾的位置。
乔布斯看见劳伦后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便主动和她聊了几句。
演讲结束后,乔布斯本来要赶往下一场商业会议,但他却犹豫了。
他问自己:如果今天是人生的最后一天,我愿意开一场商业会议,还是和这个女人一起度过?
于是,他跑去问劳伦是否愿意共进晚餐,劳伦说好。1年后,二人结婚,相伴了一生。
仔细想想,人生中有多少次机遇被我们错过,有多少重要的事被我们割舍。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找到当下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和能力。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取舍,那么就学学乔布斯的方法:
“如果今天是你余生中的最后一天,你决定当下要做什么?”
14
放松定律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
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
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
不要老惦记着它们什么时候到来,则它们到来的速度会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举个例子。
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得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
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突然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
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
《了凡四训》中的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15
学会用左手做一些事情,因为右手不是永远都管用,这就是“备份定律”。
“备胎定律”也说:再好的车也需要备胎,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胎。
这两种定律无非都说了一件事,那就是:
凡事都要有两手准备,多一个备份,人生便少一分风险,多一种可能。
我有一个远方婶婶,曾经在县城的纺织厂做安检员,工作清闲保障齐全,相当于一个铁饭碗。
后来,县里要招募一批水产养殖户,伯伯听了就想报个名,也好多一份收入。
这时婶婶极力反对,说:“做水产养殖多累人啊,我这工作足够保障咱们的收入了。”伯伯也就没了下文。
不到1年的时间,纺织厂宣告倒闭,婶婶只好买断。
而邻里街坊做水产的,逐渐兴旺起来,婶婶不仅失了业,还错过了致富的好机会。
正如投资行业那句经典的话: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人生亦是如此,不可孤注一掷,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
危机时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凡事不做绝;幸福时也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为你不知道危机会何时到来。
懂得给人生备份的人,才不会为将来疏于备份而懊悔。
16
当下定律
人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我们只活在现在。
我们能决定、能改变的只有此时此刻的自己,自己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
命运的专注点: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除此别无他途。
根据吸引定律,如果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总是担心将来,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
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和做好目前当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17
施与受定律
施与受的定律就是能量守恒的定律。就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
你布施金钱或物质,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让他人愉悦,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也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当你带着一颗纯洁纯正的心去给与,完全没有私欲和妄念,那回到你身边的,也会是最纯正丰厚的回报。
18
看别人不顺眼,往往是一个人的修行还不够。
当你阅尽千帆,能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有想不通的事。
《六祖坛经》中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意思是说真正的修道之人,心思都在清净自身的习气上,而无暇理会人间的是非纷扰。
战国时,鲁平公在国内推行“仁政”,重用的大臣是孟子的门徒乐正子。
鲁平公打算偷偷和孟子会面,却撞见了心腹大臣臧仓。
臧仓告诉鲁平公:
“孟子办母丧甚于父丧,可见他并不守礼义,您还是不去见他为好。”
乐正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子,孟子笑了笑说:
“我不能见到鲁公,无非天意,不关臧仓的事啊!”
臧仓以小人之心,毁孟子名誉,让他失去了面见国君,推行儒道的机会。
然而孟子却没有因此怨恨他,反而用宽容的心化解了此次干戈。
当你一味地盯着他人的过错,就已经陷入了是非之中,成了烦恼情绪的奴隶。
当你真正看淡世事纷扰,独守己心的时候,就真如木心说的那样“诚觉世事皆可原谅”了。
这样的人生,谁说不逍遥自在呢?
19
应得定律
你得到的,都是你应得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
这个“应得”,就是我们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发送了什么样的信念出去,我们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白白得来的,都是应该得来的。同样,如果我们没能得到,那证明我们想要的并不是我们应得的。
所谓“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后,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20
利他定律
“利他”就是:成全别人,让他人得好处。如果你事事处处为他人着想,为别人造福,最后最受益的人,就是自己。
利他不是牺牲自己或者忽视自己,而是经由生命的关系,付出与收获的能量循环,建立自身更大的价值。
你让身边的人都幸福快乐,那最后最幸福快乐的人,一定是你自己。你成全他人的成就与成功,那最后获得最大成就的人,也是你自己。
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
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
我们若不利他,就会损己。值得一提的是:在利他定律中,提高他人价值和提高自我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21
当你想做一件事,一定要在2分钟之内去做,否则,这件事你可能就会拖延很久,甚至不去做。
2分钟是个泛指,强调的无非是“立刻去做”的重要性。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拖延的困扰,把需要做的事情不断推后,直到拖不下去为止。
早上闹铃响了,关了再睡一会;睡前躺在床上,再玩一会儿手机;毕业论文、工作任务不拖到Deadline前绝不动笔......
刘墉曾说过:
“再玩一球、再赌一局、再睡一分钟,听起来都是小事,那里面“自我妥协”的细菌,却可能侵蚀你的骨髓,使你一辈子都站不直。”
法国大文学家维克多·雨果,也曾是一个“重度拖延患者”。
为了能够让自己“立即行动”,他一旦产生创作灵感,就吩咐管家把他的衣服藏到外面去。
然后自己裹个毯子反锁在房门里,并吩咐谁也不能来打扰。这样没有衣服也没办法出门了,只好安心写作。
人生的很多事情是没有Deadline的,所以当你想做什么事情,就赶紧去做吧。
无论是锻炼身体、学习技能,还是去看望家人、探访老友,只有善于行动的人,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22
很多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
一点点小事累积就成了大事,任何大的成就也都是累积的结果,这就是累积定律。
蒲松龄曾在自己家的道路旁,开了一个茶馆,在此招待过路的行人。
有趣的是,凡到此地喝茶的人都不收茶钱,而是要给蒲松龄讲一个故事,什么奇闻轶事、风俗人情、人生经历,都可以讲述。
蒲松龄拿着纸笔一一记下。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创作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的成功都不会一蹴而就,只有在点滴中不断积累才能实现人生的逆袭。
如果你想升职加薪,就从认真完成手头的小任务开始;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好身材,就从少吃一顿油炸、慢跑1公里开始;
如果你想有好的表达力和文笔,就从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开始;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都取决于你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
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就不晚,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还记得最开始说的“2分钟定律”吗?
做你想做的事,努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