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奔丧,实为林黛玉定亲,王熙凤的一句话早露端倪

其实,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就有蹊跷。

想想看啊,贾敏刚一病逝,贾母就致意务必接了黛玉去贾府居住,并有着由贾府抚养林黛玉成人的意思。

林如海呢,也是毅然决然地要把林黛玉往贾府里撵,丝毫没有顾忌到自己人生的荒凉(一个撵字,虽然用词不怎么得当,但是确实林如海的一份执意)。

话说,贾敏走了,他留着林黛玉在自己身边相依为命,享受天伦之乐,他的人生才不至于变得更加寂寞荒凉。况且,林家是书香门第,几代人都曾官居高位,在抚养好一个女儿上,硬势力、软实力都非常强大。何苦将女儿教给被人抚养。

解答这一蹊跷,首先思考一下两点。

首先来说,贾母方面,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全部是因为贾母的爱,是贾母对于自己女儿在天之灵的宽慰及其对于幼小的林黛玉的怜惜;林如海方面,我们也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因为林如海身体不好,妻子去世后,心力憔悴照顾不好林黛玉。

其次,也应当不全是因为林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来服侍,跟着老父亲生活,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其实,客居他乡,寄人篱下,更不利于林黛玉的身心发展。

那么,双方家庭的心意如此契合——希望林黛玉长久地住在贾府,我们就可以设想出一个重要的原因: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双方的家庭都应当有着某种默契——要结一对娃娃亲。这对娃娃,指的自然就是贾宝玉跟林黛玉了。

娃娃亲是古代人婚姻上的风俗,古代也流行亲上加亲,贾母又那么爱自己的女儿,如今林黛玉又如此薄命需要格外照顾,林如海也一心为女儿着想,双方的心意,自然就是一拍即合了。

只是林黛玉真的去了贾府,就仿佛王夫人的童养媳一般,她是一万个看不中林黛玉似的。

可以说,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宝黛的婚姻大事,应当就是板上钉钉了。就算宝玉黛玉本人不知情,双方的家长,应当是开诚布公地谈到并确立了这门婚姻。

再想想啊,林如海是在那段时间病逝的。即将撒手人寰的他,不可能不对林黛玉的未来作出一个规划。至少来说,婚姻大事,林如海是想确定的。

而且那个时候,荣国府里的内政外交上的许多大权都交给了贾琏,贾琏早就可以算作是荣国府的代表了。别的人不好去林家,贾琏去了,这婚姻大事,经过贾母授意,贾琏自然就可以全权办理了。

林如海于病榻前,对贾琏推心置腹谈心事,把林黛玉托付给贾府,把林黛玉的未来托付给贾府里的人,相对来说,他也更放心。

若说,将林黛玉从贾府里嫁出去,将来会嫁一个怎样的人家,林如海不知道不说,他也更不放心啊。

何况,贾府人更不可能在林如海面前这等薄凉,对于林黛玉不表现出一份炽热之心。

更何况,贾母等一直支持木石姻缘之人的心中,宝玉黛玉一向就是一对冤家,不可分离,何不成全了这一线姻缘。

再就是财产的问题,林如海肯定是会将家里的很大一部分财产作为林黛玉的嫁妆,打包给林黛玉,这是为人父母的舐犊情深。而当时林黛玉还年幼,也不好对他提及此事,这份财产,自然是第一手就交给了贾琏。

不是贬低贾府,贾府看着黛玉会有丰厚的嫁妆,也会与林如海达成心灵的默契。宝黛的婚姻,在那一段时间里,应当是大家的共识。所以,于病榻前,正式提出宝黛婚姻的事,应当是贾琏主动提出的。

至于这份财产带到贾府怎么处置,也就不得而知了。只是有一种感觉,贾府掌握了财产,也就掌握了主动权,林如海的托付,被他们生生地辜负了。要不然,林黛玉后来的境遇,也不会那样悲凉。

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关于宝黛的婚姻,作者也通过王熙凤之口,向广大读者露出了端倪。

贾琏从林家归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一个细节,王熙凤迎接他的第一句就是“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

有喜事,还是大喜,喜从何来?向来人们都只知道元春封妃了,而且还有可能回来省亲,殊不知,更有林黛玉与贾宝玉的这份婚事,双喜临门,岂不是大喜。

至于王熙凤说“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则更是点明了贾琏的功不可没了。因为有贾琏的风尘辛苦,才有喜事的得来,道一声辛苦,就是对贾琏办事周到的肯定了。

王熙凤向来支持木石姻缘,得知了消息,自然更是喜上眉梢,她迎接贾琏才变得如此活泼温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