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

毛主席为什么没出国留学?和这个人的一夜长谈有关
书香家庭必藏:史上zui雅致《论语》读本!
阅尽世间万本书,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美国早读

All about USA and China. We must improve our friendship together.
4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保护这些国家级的文物

国家规定以下这64件国宝

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这么珍贵的文物

百闻不如一见,快来看看吧~

  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2.陶鹰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3. 后母戊铜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亦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特殊年代 ,鼎上的两个耳朵还未修复,有点秃

  4. 利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簋内底部有4行铭文,计32字。记载周武王征商,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

  5.大盂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大盂鼎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其居首位。

  6. 虢季子白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西周,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出土。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几经动荡,被刘铭传觅得并藏起。解放后,刘氏后人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在十二年正月初吉期间的丁亥日,虢季子白制作了宝盘。显赫的子白,在军事行动中勇武有为,经营着天下四方。进击征伐玁狁,到达洛水之北。斩了五百个敌人的首级,抓获俘虏五十人,成为全军的先驱。威武的子白,割下敌人左耳献给了王,王非常赞赏子白的威仪。王来到成周太庙的宣榭,大宴群臣。王说:“白父,你的功劳显赫,无比荣耀。”王赐给子白配有四马的战车,以此来辅佐君王。赐给朱红色的弓箭,颜色非常鲜明。赐给大钺,用来征伐蛮夷。(子白作器以使)子子孙孙万年永远地使用。

  7.明代凤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北京昌平定陵博物馆) 

  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

  8. 嵌绿松石象牙杯(现藏中科院考古所)

  属商代,1976年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

  9.晋侯苏钟(其中14只在上海博物馆、2只在山西省博物院)

  属西周厉王时期,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出土。该组编钟大小不一,都是甬钟。钟上都刻有规整的文字,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

仿制后的演奏场景

  10.大克鼎(现藏上海博物馆)

  属西周晚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出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

内壁铭文

  11.太保鼎(现藏天津博物馆)

  属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通高50.7厘米、口径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耳上各有两个立虎,器身上有棱脊与纹饰,腹内有“太保铸”三字,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

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堪称国之瑰宝。

  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食器,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口径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

  13.良渚出土玉琮王(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1986年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出土时,平正地放置在墓主关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圣崇高的玉制礼器。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器形呈扁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

  14.水晶杯(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属战国时期,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圆底,圈足外撇。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实用器皿,国内罕见,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15.淅川出土铜禁(现藏河南博物院)

  属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16.莲鹤铜方壶(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属春秋中期艺术品。1923年于河南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

  17.齐王墓青铜方镜(现藏淄博市博物馆)

  属西汉时期,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乡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出土。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千克。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

  18.铸客大铜鼎(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又名楚大鼎或大铸客鼎。鼎口平沿刻铭文12字,刻铭开头即是“铸客”二字,故依惯例以开始二字名之,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语,又因此鼎在数千件楚器中最为雄伟,堪称楚王重器,特冠一“大”字,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

  19.朱然墓出土漆木屐(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属三国时期(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多年,当年在日本展出时候还引起了轰动。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20.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属三国时期(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盛食器,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木胎,盘内壁及底髹红漆,外壁及底髹黑红漆,内外颜色有区别。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

  21.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现藏大同市博物馆及山西省博物院)

  属北魏时期,1965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

  22.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属北齐时期,1979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出土。《鞍马出行图》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

  23.涅槃变相碑(现藏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属武周,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石雕碑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大云寺寺宇早毁,碑于1957年移入山西省博物馆陈列。碑为螭首龟趺,额部雕众神将护持之须弥山。碑正面雕涅槃故事六图,上部四图——左面为“纳棺”、“临终遗戒”,右面为“荼毗”、“送葬”。

  24.常阳太尊石像(现藏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属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像高150厘米,以白石雕造,形象丰颐,神态和穆。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座的四面刻有铭文及供养人姓名。

  25.大玉戈(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商代前期,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玉质仪仗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堪称“玉戈之王”。

  26.曾侯乙编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

  27.曾侯乙墓外棺(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28.曾侯乙青铜尊盘(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29.彩漆木雕小座屏(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

  30.红山文化女神像(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属新石器晚期,1983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主室西出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

  31.鸭形玻璃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属北燕时期,1965年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出土。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32.青铜神树(现藏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土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33.玉边璋(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54.5厘米,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这些图案反映出古蜀人在祭坛上举着牙璋祭祀天地和大山,而且天神已有反应,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这是要赐福于下界的表示。

  34.摇钱树(现藏四川绵阳市博物馆)

  属东汉,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树冠可分七层,顶层饰凤鸟为树尖;其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饰西王母、力士和壁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饰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

  35.铜奔马(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属东汉,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面出土。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36.铜车马(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属秦代。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4匹马的高度为91—93厘米,长度为110—115厘米。4匹马的重量也不相同,关注公众号老窑,分别为177公斤、180.7公斤、183公斤和212.97公斤。

  37.墙盘(现藏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属西周中期,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村出土。此盘为西周恭王时期作品。器形宏大,制造精良。微氏家族器具,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墙盘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此名。

   38.淳化大鼎(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属西周早期,1979年陕西咸阳淳化县史家塬出土。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

  39.何尊(现藏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属西周时期,1963年陕西宝鸡东北郊贾村出土。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口圆体方,通体有四道镂空的大扉棱装饰,颈部饰有蚕纹图案,口沿下饰有蕉叶纹。整个尊体以雷纹为底,高浮雕处则为卷角饕餮纹,圈足处也饰有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

  40.茂陵石雕(现藏陕西茂陵博物馆)

  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作品风格凝重刚健,恢宏含蓄,是一批最能代表中华民族雄厚气质的艺术瑰宝。

  41.河姆渡出土陶灶(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夹砂灰陶,通长55厘米、通高25厘米。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

  42.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代陕西西安大秦寺遗物。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着一通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著名石碑,由唐建中二年(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碑文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

  43.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唐代窑藏出土。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足8.8×7.1厘米。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中央,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这匹马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

  44.兽首玛瑙杯(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又称镶金兽首玛瑙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45.景云铜钟(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代,陕西省西安景云观遗物。陕西省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座雕铸着飞天、龙、狮、独角兽、蔓草和云朵的大铜钟——极为珍贵的唐“景云钟”。它是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铸造的,高247厘米,口径165厘米,距今已有1300年,但敲起来,声音仍清脆宏亮,音韵优雅浑厚,听了使人心旷神怡。现在人们在除夕之夜听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

  46.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厘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态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

  这枚锡杖是佛教世界的权威,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神秘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

  47.八重宝函(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代,1987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法门寺地宫出土。八重宝函的最外一重,是一个三十厘米立方的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由于是檀香木所造,难抵年月侵蚀,发现时已朽腐残破,仅余下的盒壁四周,有释迦牟尼说法图、阿弥陀佛净土图及礼佛图等描金加彩浮雕。

  第七重宝函以银铸成,四壁以平雕刀法刻有“护世四大天王”像,顶面有行龙两条,为流云所围。四天王形相栩栩如生,持弓执箭,各有神将、夜叉多人侍立,极其威严,使人肃然而敬。凝目而视,彷佛诱人追随函壁的画像驰骋三界,遨游九重天。

  第六重宝函为素面盝顶银宝函,是八个宝函中最特别的一个,宝函通体素净,不加丝毫雕刻绘描而浑然生辉,出土时有绛黄色绫带封系。

  第五重名为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

  第四重宝函则为六臂观音盝顶纯金宝函,外型均与第七重宝函相近。外壁凿有如来及观音画像,或饰以双凤飞翔,配以蔓草纹,或刻上金刚沙弥合什礼佛的图景,造型逼真而细腻。两个宝函的场景丰富生动,人物众多,工艺精湛。

  第三重宝函为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

  第二重宝函是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两函外形近似,通体以珍珠、宝石嵌饰,并雕上花瓣图案,极其华丽精美。不同之处,是前者以金铸成,后者则以武夫石磨制而成。

  第一重宝函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顶为宝珠型,四面檐角翘起,阁额及檐下均饰菱纹。塔四面开门,门周布鱼子纹,门下部有象征性飞梯至塔座,小巧玲珑,金碧辉煌。塔座中立一小银柱,用以套置佛指舍利。八重宝函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但它的价值,不仅在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及盝顶这些古代工艺,还在于刻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来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蕴的深刻表现,是密宗文化艺术史的一幅剪影。

  48.铜浮屠(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塔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49.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1974年河北平山县出土。通高36.2厘米,上框边长47.5厘米,环座径31.8厘米,重18.65公斤。

  50.“五星出东方”护膊(现藏新疆考古研究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护臂),蜀锦。该织锦的年代为汉代,来自古蜀国。现在收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为国家一级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首。

  1995年10月在尼雅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朝丝绸,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关注公众号老窑。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尤为光辉灿烂、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51.中山王铁足铜鼎(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修复前

  属战国时期,1977年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此器铜体铁足的铸造技法在国内十分罕见。鼎壁与盖部云钮以下、足部以上,刻铭文77行,每行6字(盖上二字,腹部凸弦纹以上三字,以下一字),唯末行1字,共469字,是已发现刻铭战国铜器中字数最多的,也是研究战国及中山国历史和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铭文构字秀丽、刀法娴熟,有所谓悬针篆风格,令人叹服。

  52.刘胜金缕玉衣(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整套“玉衣”形体肥大,披金挂玉,全长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片为岫岩玉制作,玉片的角上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金缕玉衣”。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

  53.长信宫灯(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长信宫灯线图

拆卸开的长信宫灯

  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县陵山出土。灯体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重15.85公斤。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通体鎏金,灯体是一位跽坐掌灯、优雅恬静的宫女。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

  54.铜屏风构件5件(现藏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55.角形玉杯(现藏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西汉,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出土。通高18.4厘米,口径5.8—6.7厘米。杯形如兽角,口椭圆,杯底有细软弯转的绳索式尾,缠绕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阴刻弦纹一周,杯身以浅浮雕和双钩法饰勾连云纹。器体轻薄,抛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残,青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仿犀牛角形,中空。口呈椭圆形,往下渐收束,近底处成卷索形回缠于器身下部。纹饰自口沿处起为一立姿夔龙向后展开,纹饰绕着器身回环卷缠,逐渐高起,由浅浮雕至高浮雕,及底成为圆雕。在浮雕的纹饰中,还用单线的勾连雷纹作填空补白。一夔龙缠绕器身,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艺术为一体,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上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56.人物御龙帛画(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战国中期晚段,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墓出土。长37.5厘米,宽28厘米。画幅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兴棺材之间,应是引魂升天的铭旌,因年代久远已呈棕黄色。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整个画面呈行进状,充满了动感。画中人物比例相当准确,使用单线勾勒和平涂与渲染兼用的画法,技巧已越成熟。人物略施彩色,龙、鹤、舆盖基本上用白描。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57.人物龙凤帛画(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战国中期晚段,1949年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

  58.直裾素纱禅衣(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交领、右衽、直裾式、袖较宽,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禅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禅衣。它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为国内所仅有,它是西汉纱织水平的代表作,更是楚汉的骄傲。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辛追是汉代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

  59.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一号墓通高2.05米,以每尺0.23米换算为8.9尺,约等于9尺,两侧臂高为通高的1/3,即3尺,通高和臂高相加也为1丈2尺。

  60.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呈T字形,长205厘米,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61.红地云珠日天锦(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属北朝时期,1983年青海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出土。长48厘米、宽28厘米。为锦幡残片,组织为1:1平纹经锦,图案以日天(太阳神)及狩猎纹为主,并织有“去”、“昌”等文字。此织物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十分珍贵。

  62.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现藏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纸本,属西夏时期,1991年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出土经书共9册,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皮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全页版框纵30.7厘米,横38.0厘米,四界有子母栏,栏距上下23.5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15.2厘米。版心宽1.2厘米,无象鼻、鱼尾。上半为书名简称,下半为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三种形式。每半面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每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包括《吉祥遍至口本续》等四种经文,白麻纸本,木活字版精印,蝴蝶装,封皮贴有书签,首页载有“集经”、“藏译”、“番译”者的名字。9册的文字达10万字,是一部保存较好的木刻本西夏文佛经。该经书的内容在印刷中有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活字版印本特征,因此这部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63.青花釉里红瓷仓(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这是一件在景德镇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楼阁式瓷仓。这是1979年9月,丰城县文化馆在省文物商店的协助下征集到的。在仓后两柱间有正楷直书墓志,自右至左12行,共159字,记载死者为“故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之孙女”,死于后至元戊寅(即后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安葬于南山。这件楼阁式瓷仓,造型别致,虽然是随葬明器,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

  64.竹林七贤砖印模画(现藏南京博物院)

  南朝。长244厘米,宽88厘米,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这幅砖画纯熟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简练而传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性格特征鲜明,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被永久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级文物,只是国宝文物里的少数代表 !

美国早读

All about USA and China. We must improve our friendship together.
4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2)

    10.大克鼎 属西周晚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出土.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现藏上海博物馆. 11.太保鼎 属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器身上有 ...

  • 陕西历史博物馆(上)——西安七日游之第3日(1)

    ★旅游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 或许没有哪一个省级博物馆有陕西历史博物馆那样高的人气,把博物馆作为必游景点之一,恐怕也只有国家历史博物馆堪可媲美. 自蓝田人.半坡人在这块大西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周文王定都 ...

  • 大鼎铸春秋

    国家博物馆举办商周青铜鼎特展 子龙鼎.大盂鼎.大克鼎 三大重器鼎立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器 秦汉后逐渐消失 但在中国文化上仍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上将高度在一米左右 或有长篇铭文的三代铜鼎 称为重器 ...

  •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文物天团进京

    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注意啦! 山西文物天团来北京展出啦!! 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在文博界的地位,那绝对是重量级的. 山 ...

  • 法门寺博物馆——西行散记(45)

    法门寺博物馆,又称法门寺珍宝馆,位于法门寺山门右侧,唐代鎏金银龟盒和鎏金双拢12环锡杖造型优美,金光闪烁,把我们的目光带回了大唐盛世也引领我们走进法门寺珍宝馆.它是以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法门寺唐塔地 ...

  • 被永久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文物!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保护这些国家级的文物 国家规定以下这64件国宝 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这么珍贵的文物 百闻不如一见,快来看看吧~ 1. 彩绘鹳鱼石斧图 ...

  • 云纹铜禁:貌似'九龙抬棺',永久禁止出国,这件国宝改写历史

    阿伦按: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楚辞·九歌> 楚歌婉转,随历史烟尘散落在时光深处,歌中酒香,袅绕在千年后中国人的鼻尖. 浓郁的香味来自酒里的桂皮,细细砸吧,还有点香料的辛香. 这 ...

  • 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大开眼界!

    来源:给面(geimianle)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 ...

  • 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大开眼界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属 ...

  • 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一定要看一看!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属 ...

  • 64件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不能不看!

    来源:给面(ID:geimianle)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 ...

  • 64件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大开眼界!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属新 ...

  • 周日到了,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大开眼界!

    . ......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1.彩绘 ...

  • 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