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和能力那个更重要
(1461)
成绩和能力那个更重要
放假了,打开孩子带回家的放假通知书,绝大部分家长都会先看期末考试成绩,再看班主任的学期评语。成绩好了,一俊遮百丑,评语中的老师建议,家长会忽略不计。成绩差了,就横眉冷对,评语中的优点好像也只是一种安慰或者讽刺。
成绩和能力到底那个更重要?
说实话,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很有争议的命题。就像让我们回答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那个重要一样。说素质教育重要,可是,我们的中招、高考,甚至从业前的省考、国考,都是唯成绩论英雄,从来没有人去考究你的综合素质有多高。说应试教育重要,然而为了分数,现在的学生有多少过早陷入了抑郁、狂躁、甚至走向极端的深渊。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经有过一次很有趣的争论: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在演讲中调侃:希望自己的女儿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时代楷模花坪女中的老校长张桂梅则毫不客气地针锋相对: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
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立场PK。
因此,对于成绩和能力哪个重要的问题,我的看法也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有时候能力重要,有时候成绩重要,有时候还是能力更重要。
有时候能力重要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或者是高中阶段除了高考以外的所有考试,能力要比成绩重要的多。
首先,有些时候的考试成绩,并不一定说明你的学习多么优秀。就像这次期末统考一样,某些学科试题难度略小,或者说出题老师碰巧出到了你最擅长的问题。因此,成绩高了,也不必要洋洋自得,窃以为喜。也许早一点暴露自己的问题会更好一点,他可以使我们早一点去反思、修正和追赶。当然,成绩差强人意也不必悲观,只要自己从现在起奋起直追,变压力为动力,一切都为时不晚。
其次,即使你的学习成绩,有时候真的很优秀,也并不能反映你多么的与众不同。这些僵硬的分数,只能说明你在学习上实力出众,并不能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也能力超群。比如:这些数字不能说明你懂几种乐器,也不能证明你到过多少地方,有过多少美妙的经历。毕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有的人可能对数学一点就会,而有的人也可能百学不会。只要你每天都在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成绩不好,我们就仍然可以用其它的途径来报恩社会。
有时候成绩很重要
中考的时候,因为成绩好你就可以上个好的高中,那是距离大学最轻巧的路;高考的时候,因为成绩好你就可以上个更好的大学,985、211,是就业时很多好单位进门必备的钥匙;从业的时候,因为成绩好你就可以选择个更好的单位,不论是待遇还是地位,你都会有更广阔的前景。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硬邦邦的成绩更重要的了。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都需要日积月累的长期付出。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学习黄金时期的学生来说,“分、分,学生的命根”,一点不假。如果你不能在自己在最适合学习的年华里,为了学习而勤奋努力。那么你今后人生之路很可能就会崎岖不平,甚至一道坎挨着一道坎地一团糟。
当然,我并不是贬低其他行业。人各有志,有的人喜欢走阳光大道,有的人喜欢另辟蹊径;有的人陶醉舞台上的霓虹灯,有的人更愿意做一个台下的鼓掌人。任何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作都值得人们尊敬。
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永远是本分。哪怕是死记硬背,哪怕是疲劳战术,哪怕是填鸭式灌输,只要能够提高成绩,都值得拼了。
虽然人人生而不同,但在校园里,只有刻苦学习去拼尽全力争取好成绩,才算不堕落,才算对得起你的芳华青春。
有时候还是能力更重要
就业之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没有人再去关心你的出身,清华或者郑大,科班出身还是自学成才。这个时候,人们最关心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绩。
曾经的学渣可能是个总经理,曾经的学霸也可能是个打工仔。小专科可以在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得心应手;名校毕业也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百般的不适应。
出生在河南信阳大别山里的余建春。高中上的是职高,大学上的是郑州牧专畜牧系,毕业后不出意外成为了一个快递小哥。但是他对数字有着超强的能力。工作之余,仍勤奋不止。经过八年努力,终于攻克了困扰世界数学界几百年的卡迈克尔数难题。2006年,站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几名博士生面前的他,人们都在羡慕他的能力,却没有人询问英雄的出处。
综上所述,对于成绩与能力,孰轻孰重,应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对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能力比成绩要重要。但对于正处于长知识阶段的学生而言,成绩同样十分重要。
所以,看到了放假通知书,家长在关心那描述成绩的一串串数字的同时,更应该关心成绩背后的故事。如何观察,观察什么?这将成为明天的话题。